历史并不总是重复过去
(毛委员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
上卷 第三十二回 第四节:
【原文】
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正裁疑间,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笑道:“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袭人见问,忙笑道:“那边两个雀儿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宝钗道:“宝兄弟这会子穿了衣服,忙忙的那去了?我才看见走过去,倒要叫住问他呢.他如今说话越发没了经纬,我故此没叫他了,由他过去罢。”袭人道:“老爷叫他出去。”宝钗听了,忙道:嗳哟!这么黄天暑热的,叫他做什么!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出去教训一场。”袭人笑道:“不是这个,想是有客要会。”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袭人笑道:“倒是你说说罢。”
【端木持易见解】
鲁迅说中国人的国民性就是奴性,当然,他是怒其不争才这么说的。
鲁迅为什么恨国民不争,而希望国民能“争”呢?
就是因为这个世界,还是“大争”的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里面,你想不争都不行,这才是鲁迅的意思——“与其被动,不如主动”的意思。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本事”,那就是把自己置身事外,安心做一个“看客”,谁胜利谁就是王,反正都是做奴才,谁当主子都无所谓。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自己做主人,这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定位。
所以,中国人喜欢看斗戏,斗牌,斗棋,斗蛐蛐,斗鸡,斗牛,斗雀儿等等,更喜欢看别人斗,自己装聪明人,看戏人。谁胜利了,咱们就大唱赞歌,谁失败了,咱们就大加鞭笞。真不知道这是聪明,还是蠢笨。
中国人看别人斗的时候,最来劲儿,最容易“出神”,嗨,随时准备迎接新主子,怎么能不用心呢?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失败者输光一切,胜利者赢得一切。然后胜利者编写历史,美化自己,丑化敌人。然后胜利者制定规矩,划出“经纬”,一切人都按“经纬”办事,按“经纬”说话。天下就“太平”了。
谁要是不听话,那就不客气,再热的天,都只管叫来,“教训一场”,训诫一番,也就听话了。
这就是我们过去的历史,长期以来的状态——王朝不停的更替,但封建等级制度依旧——打江山、坐江山,铁打的江山,一贯的奴才。
直到有一天,有个人改变了这一切,他第一次提出要打破这种周期律。他要让奴才们知道,自己可以做主,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取得胜利以后,也不再做压迫者,而是继续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一个新的时代来到了,一个打破过去“经纬”的时代诞生了。
可惜,历史总是曲折的。新生的事物,一开始总是柔弱的,他去世后,一切又回到了周期律上来,旧势力又死灰复燃,构建起他们的“理想国”来。只是,见识过新世界的人,又怎能允许他们长时间的开历史的倒车呢?
新生的事物,在倒春寒以后,正在积蓄新的力量,等待着更加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