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犯了四大忌讳,惩戒在所难免
我国是一个非常讲究禁忌的国家,禁忌包括文化娱乐、生产行业、岁时饮食、人生礼仪等多个方面,犯了禁忌是要受到不同程度惩戒的,轻者要受到谴责,重者要遭到严厉处罚或制裁。近几年,校外培训机构在肆无忌惮的野蛮生长过程中犯了一些禁忌,对其规范和惩戒是在所难免的。
01喧宾夺主,野蛮生长
学校教育是国家教育的主体,是正常的教育体系;校外的培训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干一些学校教育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特别是一些课外的兴趣培养,包括体育、艺术、舞蹈之类的学科。遗憾的是,校外培训机构并没有安心作为“正常教育的补充”,而是大有喧宾夺主的趋势,近年来,校外培训发展迅猛,几乎覆盖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各种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布满了城镇的大街小巷,从幼儿到成人、从兴趣到学科、从升学到就业……无所不有,大有和学校教育抢地盘、争输赢的宏大气势。
02择优拒差,制造焦虑
教育辅导的应有之义是辅导弱者、扶持差者,使之赶上大部队的脚步,遗憾的是,很多辅导机构考试择优选择生源,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形成宣传效应,为提高收费门槛做铺垫。更糟糕的是,更好的成绩、更好的学校、更好的人生上升通道,渐渐被寄托在培优机构能够帮忙“拉高”的起跑线上。不少家长在“分数焦虑”“升学焦虑”“未来焦虑”等驱动下,纷纷投入“报班热”,“不给孩子报几个班心里就不踏实”成为一种普遍心态。三是学校内教学难以满足个性学习需求。这三大因素也促使着教育焦虑”情绪正在蔓延,当前送孩子上辅导班已成为一些家长之间相互攀比的谈论资本,盲目跟风助推辅导班热。
03干扰家校,违背规律
很多辅导机构与学校部分教师暗中合作,为培训机构推荐生源给提成,偷偷为辅导机构授课给高额讲课费,任课老师按辅导机构教学进度授课,迫使学生不得不参加校外辅导,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大多校外培训“ 高强度重复训练”“拔高模式”“超前教育”等,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压缩了学生的睡眠、运动、兴趣时间,让他们在人生“拔节孕穗期”不能吸收丰富营养,刻意营造出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盲从攀比的教育焦虑情绪,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社会和谐。
04商业运作,利益至上
在资本力量推动下,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广告满天飞,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运作,向社会大肆灌输所谓“抢跑论”“先飞论”,打着“提优补差”的旗号,大批学校与培训机构合作择优、“占坑”录取各取所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培训利益链条。他们创造出大量的焦虑,把老百姓撩拨得非常猛烈,以至于,大家都心甘情愿地把辛苦赚来的钱,投资到这个无底洞上。同时,家长也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陪孩子完成校外培训,有家长调侃说:他人生的主旋律就是接送孩子往返于校外培训机构,从早上6点开始,熬到晚上10点结束。跑偏的校外培训警示我们,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教育事业绝不能做成生意,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需要坚持标本兼治,从严审批培训机构,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让校外培训机构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同时,也要强化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增强课后服务供给,减少对校外培训的过度依赖。把“主食”做好做足,让“零食”难以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