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49~三王分权(下)

这次权力重新分配的结果,是齐王司马冏和成都王司马颖共同辅政,二五仔河间王司马颙则被赶出了权力中枢。

只不过权力从来都不是共享的蛋糕,尤其是共享的双方实力不均衡,而仲裁者又是个白痴的时候。而且,即使领导高风亮节,手下人却未必如此。

这天,两位辅政大臣陪同皇帝拜谒皇陵。途中,新野王司马歆对齐王司马冏说:“讨伐赵王司马伦,是您和成都王共同的功劳。但成都王是皇帝的至亲(您只是皇帝的叔辈兄弟),现在应留下他参与辅政;如果不行,就夺其兵权。”司马歆的措辞十分巧妙,所谓“留他参与辅政”,意思就是把成都王留在洛阳,不让他回邺城。邺城是成都王的根基所在,他的军队主要来自兖、冀两州,失去了对邺城的控制,就意味着失去了兵权。在这个兵权就是话语权的乱世,剥夺成都王的兵权就是剥夺他的命,这无疑是在逼成都王开战,齐王司马冏沉吟半饷,最终理智战胜了他的野心,否决了这个建议。

歆将之镇,与冏同乘谒陵,因说冏曰:“成都至亲,同建大勋,今宜留之与辅政。若不能尔,当夺其兵权。”冏不从。

而在另一辆车上,长沙王司马乂也在怂恿成都王。司马乂说:“天下者,先帝之业,王宜维正之。”司马歆是宗室疏族,即使身为长辈,也对齐王谦逊有加;而长沙王司马乂则不同,他与司马衷、司马颖是亲兄弟,天下事就是自己的家事,所以他的话比司马歆要理直气壮。司马乂直接抬出父亲,要求成都王收回权力。

相较于六哥司马乂的“开朗果断,才力绝人”,时年二十二岁的司马颖是个小鲜肉。《晋书》记载他“形美而神昏,不知书,然器性敦厚”(外表俊美,性格淳朴,但没有真才实学)。在听到司马乂这句理直气壮的话后,不同于齐王,他犹豫起来。

这时,谋士卢志凑过来劝他。卢志说:“当初齐王的军队号称百万,却与张泓僵持不能下。是大王您渡过黄河,打败赵王。论功劳,您在齐王之上,齐王邀您共同辅政理所应当。只是一山不容二虎,您与齐王难免会起争端,与其将来和他据理力争,不如现在退避三舍。您借口母病,推崇齐王。俗话说,功名不并立,闷声发大财,大王如此谦让,定能令四海归心,这才是上策。”

乂见齐王冏渐专权,尝与成都王颖俱拜陵,因谓颖曰:“天下者,先帝之业也,王宜维之。”

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卢志是司马颖最信得过的人,他采纳了卢志的建议。谒陵归来,皇帝召见司马颖,司马颖极力赞誉齐王,谢绝一功封赏与官职。觐见完毕,司马颖径直出宫,到太庙向列祖列宗道声别,也不回军营,直接出洛阳奔赴邺城。

临行前,司马颖留信向司马冏辞行。在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中浸淫多年的司马冏收到信后,大吃一惊,他不及多想,立即跨马出城,去送别成都王。

在洛城东北的七里涧,司马冏追上了司马颖的车队。司马颖对时事绝口不提,张口母亲闭口娘亲,只陈说担忧母病,伤心之情溢于言表,听得司马冏眼圈也红了。兄弟俩依依不舍,最后洒泪而别。

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

颖营于太学,及入朝,天子亲劳焉。颖拜谢曰:“此大司马臣冏之勋,臣无豫焉。”见讫,即辞出,不复还营,便谒太庙,出自东阳城门,遂归鄴。遣信与冏别,冏大惊,驰出送颖,至七里涧及之。颖住车言别,流涕,不及时事,惟以太妃疾苦形于颜色,百姓观者莫不倾心。

这是乱世中司马家族难得温馨的一幕。围观的百姓见此场景,纷纷感叹,朝廷有这样谦逊的大臣,皇帝有这样孝顺的弟弟,看来,太平日子真的不远了。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

(0)

相关推荐

  • 江山稳定,除功臣,通过升暗降的手段,架空权臣,以掩饰吃相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晋纪四(公元301) [事由]新野王司马歆将 ...

  • 激荡四百年:司马颖神操作收买人心,司马冏乱朝纲朝野失望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2篇 面对两个摄政王并立的复杂局面,司马颖的心腹谋主卢志对他道:"两雄不能并立,如今之计,不如将辅政之事交给齐王,大王假借太妃生病回去省亲, ...

  • 激荡四百年:司马颙消极平叛积极内斗,司马冏众叛亲离身死族灭​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3篇 益州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也是刘备建功立业的地方,对于晋朝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他们不可能不管. 由于益州属于司马颙的节制范围,平叛最终落在了他 ...

  • 激荡四百年:司马颖以退为进收买人心,李特凭借流民称霸益州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0篇 经过重新洗牌,西晋朝堂形成了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三王并立的局面,国事一决于三人. 那到底谁才是老大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三人的身 ...

  • 八王之乱结束——到最后没有真正的赢家

    301年,赵王司马伦被杀.西晋大权几经周转,到了齐王司马冏(念jiong三声)手上. 打倒司马伦并非齐王一人的功劳,此外还有成都王司马颖的协助,以及河间王司马颙的'威慑'.为啥是威慑?因为这哥们并没有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7~三王分权(上)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长子刘辩继立为帝,其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哥哥何进为了一举杀尽宦官,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董卓还没有赶到,何进已为宦官所诱杀,官僚世族袁绍等又大杀宦官.至此,东汉王朝持续百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8~三王分权(中)

    齐王司马冏进军京师后,洛阳城内的政治势力便由成都王与河间王的分庭抗礼,转变为三王鼎立了.三位王爷往来于公卿之间,密谋于暗室之内,这时的洛阳城,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三王的政治博弈,在20天之后有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3~三王伐赵(一)

    ‍‍公元300年八月,齐王司马冏被孙秀赶出洛阳去镇守许昌.不久,淮南王司马允兵败身死.司马冏知道孙秀不会放过自己,所以一到许昌,他就着手组织力量. 孙秀任命司马冏为平东将军.假节,镇许昌,这是个虚职,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4~三王伐赵(二)

    相比于司马炎的两个儿子的坚决支持,族叔司马歆和司马颙的态度就有点暧昧了.司马歆是司马懿第七个儿子司马骏之子,算起来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歆的九叔.之前的十余年,司马歆一直在洛阳担任散骑常侍,司马伦篡位之后,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5~三王伐赵(三)

    伐赵联军从东向西,一路高歌猛进,行至朝歌,部队已达数十万.司马伦虽然掌握着天下最精锐的禁军,却也被联军浩大的声势吓得不轻.他连忙找来孙秀,询问应对策略. 孙秀是五斗米教徒,他的应对策略充满着宗教的色彩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6~三王伐赵(四)

    成都王开始整顿部队渡河,过了黄河,洛阳就在他脚下了.此时的司马伦已经无力阻止成都王,他没兵了.唯一的生力军张泓在阳翟被齐王牵制,无暇北顾. 洛阳城里人心惶惶,抱怨声.哭喊声.咒骂声,声声入耳.赵王司马 ...

  • 捋一捋八王之乱‖~83~诸王黄昏(三)

    刘乔倒戈,让司马颙心花怒放,本来他还在和战问题上犹豫,现在看到关东联军内讧,便觉得该出手反击了. 司马颙挟天子以令诸侯,命令各藩王撤军,算是最后通牒.看到关东联军集体抗命后,司马颙便叫司马颖戴罪立功, ...

  • 捋一捋八王之乱||~3~分封诸王

    公元264年,时为晋王的司马昭为篡夺曹魏政权做最后的准备,恢复了西周时期的五等爵制."是以先帝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l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4~杨贾纷争(三)

    贾南风心生怨恨,杨骏是知道的.但在他心中,却没把贾南风当回事.毕竟一个后宫的女人,要对付当朝权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骏最忌惮的,还是宗室,尤其是楚王司马玮. 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在司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