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在上焦:咽喉疼痛,湿热在中焦:口干口苦,三焦湿热这样解

我和健康的日常

109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每天免费更新养生知识,中医药方...跟着小编越来越健康!

注: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最近很多读者想让我讲下怎么改善湿热,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聊下湿热。湿热之所以难去除,是因为湿为粘腻污浊之物,与热相交,弥漫三焦,阻碍气机升降,影响脏腑功能,导致人体出现很多症状

湿热病作为一个大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季节性比较强,主要多发于长夏季节,就是夏末秋初,此时温度依然很高,水气较多,湿热氤氲 ,故容易得病;

以脾胃为中心,弥漫周身。阻滞气机,导致水液代谢障碍;

出现矛盾症状,身热不扬,身热面不但不红反而淡黄,脉不数反而迟缓,口不渴或喜少热饮,不烦燥反呆痴,大便数日不下但不燥结,舌苔白腻;

病程长,缠绵难愈。

我们今天主要从湿热蕴结的位置来辩证看待湿热问题,湿热病始终以脾胃为中心,脾主运化水湿,脾不健运,湿不可能去,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不管它在哪一焦,都要考虑健脾的问题,脾的功能恢复了,运化水湿的功能好了,湿邪才能去。

湿热在上焦

上焦湿热是湿热病的初期阶段,湿热之邪初犯人体,虽可直接侵入脾胃,但病位仍偏上,其证属表,病位在肺与皮毛。由于湿与脾胃关系密切,故上焦湿热往往兼有脾胃与肌肉之湿的见症。由于中焦之气尚充足,虽有中焦气机郁阻之象,但病邪主要影响脾胃之表,即四肢、肌肉而出现上焦肌表的病变。开始热象不明显,重在于湿,一般数日后,才有明显的热象。

表现:身热不扬,恶寒重,头身重痛,舌苔腻,脉濡而来数。

治则:辛温宣透 ,芳香化湿。

宜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湿热在中焦

湿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湿邪阻遏,热邪不得透发,脾胃纳运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中焦湿热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未得要领,往往缠绵难愈,如能及时正确治疗,亦常迅速霍然告愈。

湿热病人中焦,往往热盛阳明则恶热汗出,湿蔽清阳则胸痞昏重,湿邪内盛则舌苔白腻,湿热交蒸则苔黄舌红,是湿热病进人中期的表现,也是整个湿热病变过程中的重点。

少阴湿热

中焦湿热由于病情复杂,治疗未得要领,往往缠绵难愈,如能及时正确治疗,亦常迅速霍然告愈。治疗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化湿。

治则:清胆利湿

宜用:蒿芩清胆汤加减

痰湿同源

痰湿同源,故一般湿热之证,大多兼痰。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中焦湿热蕴蒸成湿,可以上蒸于肺,出现咳嗽痰多,咳吐不爽。

治则: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宜用:三仁汤

湿热在下焦

湿热侵及下焦大肠或膀胱等处,以小便淋漓灼痛或癃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或带下黄白而腥臭、身热口渴、身重疲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证。

大肠湿热

表现: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治则:清大肠湿热,解毒

宜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膀胱湿热

表现: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

宜用:八正散加减

胞宫湿热

表现: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短黄、或淋浊,舌苔黄腻。

治则:清热化湿。

宜用:二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湿热互结,如油入面,很难分离,热多数依附在湿邪之上,湿不去则热不清,所以祛湿是清热的基础,当然也要权衡湿和热的轻重,调整祛湿和清热用药的比例,多数的情况下,温阳健脾祛湿是治疗湿热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再适当的应用清热的药物,方为上策。在具体改善过程中需要辩证清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