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于感悟
《艺术在于感悟》
文人的交往不是建立在文学艺术的才华上,而是建立在双方的地位上,这样的交往一是攀枝附势;二是为我所用而解所求;三是借势光耀体面。自古具有这三者思想的人,虽然在当时也处于文类之界,但因其思维非文人之思维大有市井庸俗之态和商贾谋利之心,所以,他的文章并不会写的好,只能是一个混混而已。
有人说我是某某大学毕业;有人说我是某某老师;有人说我是中文教授,呵呵,在文学界不要拿这些来作旗帜,这个与文学艺术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中国中文教授一级的多的是了,也没见有惊世出名的大著作,只有二月河写的还是比较好,他还是高中连着降级的人,当时站起身来说要写清朝宫廷之作,被身边的人哄笑,这就足以说明那些哄笑的人都是混混。
身份显耀的人也没有拿出和身份相匹配的才华,只有平常的人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在文学这条路上,不在于上多少学;也不在于专业专科,只有个人的天赋和日积月累的修养,只有一个“读”字,去多读书;去深感悟,读书不要读死书,要读活书。什么是读死书呢?就是人云我也云,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成了铁律,这种读书就是死书,永远也跳不出那书的范围和所形成的笼子,不会有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读活书就是要时刻保持对所读的书持审察的态度去读书,以怀疑抬讧,吹毛求疵的心去读;以一分为二的客观理论对所读的书进行辩证,这样才能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视野,启开灵感的门扉,写作的灵感就像江河之水滔滔汹涌不绝。
历代有名的文学大家,哪一个不是多读书读出来的?拿着在学堂里读有限的书作资本,那是不明智的,只有从源头读;中国的文化先秦著作是源头,汉晋唐宋是中流;元明清是尾流,就像黄河长江的流势一样,只有逆势而上,如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作比喻,一路读到顶峰,当站于顶巅时,就会有华山皓月之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慨!那时,还有什么样的文章看不懂?还有什么样的诗词不识它的优劣?所以,文学之路就是一个“读”和一个随读随“悟”的循环过程,“读”和“悟”就可以了。并不是一群混混互相吹捧,苍蝇夸誉蚊子是飞翔大师;蚊子赞扬苍蝇是飞行专家,若是在大鹏眼里的苍蝇蚊子飞行的技能又算是个什么呢?岂不是可笑之极吗?
当世文学巨豪金庸是近代杰出的文学奇秀,他的作品中的风清扬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已经吃透了中国古文化,把古文化寓意成了神奇的武功,这样寓意也是对的,自古就是“文治武功”,金庸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
公丕刚/文
2020.11.2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