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老普洱茶、老黑茶,存老茶就是一场骗局?关键看你怎么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换季了,整理衣柜里的杂物。
按当下“断舍离”的生活理念看 , 那没有必要再挽留的旧物,需及时清理。
在收拾规整的过程中, 注定要淘汰一批曾经的不舍。
然而在最后的一抚一瞥一个凝视,都能勾起不一样的情绪。
有念旧的人,往往舍不得扔下旧物。
因为那些一去不复返的过往,都寄于一件件见证过往的旧物上。
静观旧物,默读往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陈,旧,老等字眼, 天生就拥有沧桑之味,温厚之境。
除了旧物外,包括一首老歌, 一杯老酒,一款老茶,都拥有相似的味道。
提到老茶,想起身边一位朋友的说法。
他说,他平时喝茶从来不存茶。
不论是岩茶,还是白茶 ,还是其他茶,他一应是“喝多少,买多少”。
从不多买,从不刻意存老茶。
这是为什么?他的回答是,之前在存老茶上踩过不少坑。
他觉得茶作为消费品,不是收藏品,存老茶的做法从来就是茶圈里的一场骗局!
听到这,我劝住了他,别太悲观主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
存老茶,没有任何意义吗?
当然不是,关键你怎么选,怎么做。
1.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久存。
比如,绿茶,红茶,黄茶,茉莉花茶等,它们讲究及时尝鲜。
趁着新茶风味正佳时期,及早饮用。
以免得存放时间越久,这些讲究“及早饮用”的好茶,风味不断走下坡路。
茶香逐渐变寡淡,清香鲜香不再。
与此同时,茶汤的爽口、清甜、花香落水,齿颊留香等滋味体验,也不复存在。
总而之 ,在“存老茶”这件事上,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选错,那么确实太吃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存老白茶,老普洱等, 一定万无一失?
对此,也别着急下定论。
虽然在茶圈里,老白茶与老普洱,是当之无愧的老茶阵营。
白茶的制茶过程简朴,主要是萎凋、烘干这两道工序,茶叶内部的活性物质得到了较好保留。
于是,白茶在后期的储存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生良好转化。
普洱可以久存,同样基于工艺的特殊性。
生普的晒青工艺,较为完好的保留下茶叶内部的天然活性成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熟普的制作过程,有加入“渥堆” 。从此熟普能够像大多数黑茶那样,在后期储存过程中, 凭借着特殊的“菌”从而促进自身风味转化。
经过系列的后发酵后,从而实现风味的积极变化。
不过话虽如此,但并非意味着茶友们选择白茶,普洱、黑茶等茶叶久存, 就一定不会出错。
因为市面上不乏有劣质,粗制,茶叶内部含水量不达标,内在风味物质受损的白茶或普洱等。
这些核心品质有缺陷的茶叶,本身就没有任何的饮用价值。
再继续将它们储存下去,也起不到积极的效果,只能是白白蹉跎多年的藏茶时光!
并且对于含水量没烘干的劣质茶叶而言,它根本做不到久存,每隔三五个月,就容易发酸变味。
选对一款适合久存的茶,除了要选对茶类,还要认准品质,如此才不会受骗吃亏上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存茶过程多费心,讲究方法和策略。
茶叶的保存,基础要素在于避光、密封、干燥、阴凉、无异味等。
存好一箱老茶,存茶方式选择很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是对存茶知识一概不知,再好的茶叶买入手,也容易面临白白存坏、浪费的问题。
客观来看,经过多年的岁月考验后,能顺利呵护一款老茶的陈化,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一款品质出众的老茶,除了先天的原料品质好,制茶加工不出差池。
并且多年如一日的储存过程,也不容许有任何闪失。
考虑到多年的存茶成本,考虑到市场的留存量,考虑到众多茶友们对老茶的热衷度。
在物以稀为贵的前提下,遇到一款品质一流的老茶,确实稀罕。
存老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漫漫多年的存茶等待,究竟有没有意义,只有试过了才知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
喝白茶与普洱,一定要存老茶吗?
非也, 看个人口味与需求。
老白茶,老普洱的名气虽响,但新茶也有独到之处。
以白茶为例,品质好的新茶,风味表现自有独特的可圈可点处。
加工方式简朴天然的白茶,新茶尤为鲜爽,清新。
茶香上,毫香,花香,竹林香,草药香等清雅茶香类型为主。
茶味上,鲜字当头,淳和柔润,鲜爽清甜,清冽沁润。
用于消食解腻,清新口腔,提神解乏,大有妙处。
对于单纯喜欢喝新白茶清新,清爽风味的朋友来说,从个人的实际喝茶口味看,确实没“非存老茶不可”的必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另外,对刚入门的新茶友来说,贸然存茶风险大。
建议是先等到自己将白茶、普洱的茶味喝懂大概,再去考虑收藏老茶的话题。
与此同时,在考虑存茶之前,还要提前做好存茶准备。
毕竟,干燥的茶叶容易吸收水汽,吸附外界的杂味。
如果是放在日常家庭环境下储存,为不影响好茶的后期转化,当然不能放在冰箱、厨房、地下室等水汽重、杂味重的地方。
提前做好存茶攻略,再去考虑存茶问题,尚且未迟。
最后,如果实在担心自行存茶, 容易将好茶存坏。
那么,也可以参考部分茶友的喝茶做法——喝多少,买多少。
如此一来,确实省去了长期储存的问题。
但按这样的做法,又会面临不少苦恼。
1.想喝**老茶,但它在市面上已经绝版, 不好买入手怎么办?
2.购买老茶有风险,万一花了高价,买到的缺少年份作假,存坏变味的烂茶该如何分辨?
3.考虑到存茶成本,同样的一款茶,随着年份增加身价连年涨,直接买老茶没有新茶划算怎么办?
……
这一切,就体现出“存新茶,喝老茶”的意义所在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4》
收藏老茶,有什么作用?
存老茶,当然不是茶圈的骗局。
不过,存好一款茶,离不开慧眼识珠。
既要将茶选对,又要将茶存好。
做到这两点,自然可以放心存老茶。
从喝茶的选择与体验看,“存新茶,喝老茶”意义的确不小。
1.新茶没有年份因素干扰,不必担心遇到故意作假做旧的问题;
2.新茶的可选空间更广,可供选择的种类更多。
以白茶为例,诸如头采米针,荒野银针,生态白茶等尖货,尚未正式上市,就已经被行家预定不少。
对于这些“稀罕型”的白茶而言,它们早在新茶时期就不易入手,更何况是时隔多年,等到存成老茶之后呢?
为此,如果想感受到荒野白茶,头采米针等珍稀好茶,它们在存成老白茶之后究竟是怎么样的滋味。
早早入手,更加安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3.新茶的性价比更高,价格更实惠。
老茶在茶圈里,美誉度高,很多茶友都爱喝。
但考虑到多年的存茶成本,老茶的价格不便宜。
尤其是,年份越高的老茶, 身价越是不低。
考虑到喝茶的性价比,自行存茶自然更实惠。
4.存新茶,喝老茶。
从新茶慢慢过渡到喝老茶,能真实感受到一款好茶随着时光的变化。
在一边存茶,一边喝茶的过程中,对丰富个人的喝茶经验,大有裨益!
当你喝懂白茶、普洱等随着年份的风味递进变化后,后期买茶挑选,自然不容易再踩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5》
时光不可倒流, 老茶不可再生。
任何的一款老茶,在市面上都属于孤品级的存在。
喝一斤,少一斤。
卖一饼,少一饼。
物以稀为贵,年份达八九年之久,甚至更久年份的老茶,现在在市面上压根不好轻易买到。
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品质一流的老茶们,在没有出不到一定价位的前提下,一般人不舍得卖。
参考前在福鼎举办的一场拍卖会,某款十年陈的老银针,最终拍卖成交价达十多万元。
对于此,不论是考虑日常喝茶所需,还是藏茶投资。
存老茶,并非是骗局。
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存老茶, 明显是利大于弊。
毕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回到四、五年以前。
考虑到当今的白茶行情,不知有多少茶友在后悔,当年自己存下来的茶太少了。
岁月不可回首,世间没有后悔药啊!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