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实现就业总量与结构“双平衡”

【原创】

多措并举,实现就业总量与结构“双平衡”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好稳就业工作,要求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决定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

我们注意到,为了更好地推动稳就业工作,会议还决定,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延续实施1年。在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压力较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仍然将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延迟一年,充分显示了中央对稳就业工作的重视,也说明了稳就业工作的重要和紧迫。

事实也是,就业不仅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活,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广大居民能否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关系到居民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因此,必须把稳就业当作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抓出质量与效果,抓出信心与希望。

应当说,从今年以来稳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2个月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目标。能够在外部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各种不确实性因素很多,内部环境也在发生着积极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提前2个月完成就业目标,确实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反映了巨大的国内需求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只要按照这样的目标走下去,中国经济是能够比较好地渡过难关,也是能够为稳就业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就业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提前2个月完成就业目标的情况下,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研究稳就业工作,再次出台相关措施并延长降低社保费率政策1年,一方面,说明中央对稳就业工作的重视,并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就业工作早做谋划、早作部署,以便于工作能够更主动、更有序、更具效率;另一方面,说明就业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存在一些影响就业质量与效率的因素。只有不断地改进就业工作、提高就业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才能让稳就业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

就目前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从总量上讲,应当是做得相当出色、相当具有成就的。110万的就业目标,仅仅用了10个月就提前完成了,这在哪个国家都不可能达到。但是,从就业的结构来看,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是就业与失业的结构性矛盾。亦即在就业数量增加、就业任务完成得比较好的同时,失业人数是否也在同步增加,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矛盾。因为,就业率与失业率有时相向而行,有时同向而行。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相向而行的概率不是很大,同向而行的可能更大。关键就在于同向的幅度,也就是失业率提高了多少。如果失业的比例偏高,就算今年的就业情况很好,也很难缓解明年的就业压力。相反,可能会加重明年的就业压力。所以,必须把这个矛盾处理好,既要做就业的增量文章,也要做存量的稳定工作,有效减少失业人数、稳定失业率。

二是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必须正视的一个情况是,在就业难度加大的同时,有些岗位却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而且,随着居民生活的变化,招工难的行业数量在增多,传统的如服装加工、环境卫生等,新兴的如快递、物业、月嫂、护工等。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就业的岗位与需求的岗位并不匹配,很多可以容纳就业的岗位,并没有被有效利用起来。除了居民自身对这些岗位的排斥之外,没有做好技能培训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是城市对农村居民需求与挤出的结构性矛盾。在很多城市,已经出现了对农村居民的排斥与挤出现象,认为农村居民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压力太大,需要设置相关门槛。恰恰是,这些城市又面临着大量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从而形成了城市管理者既想赶走他们所认为的“低素质”人员,又无法找到他们认为是高素质的人员来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工种。结果,导致一些行业出现严重的“用人荒”。这样的结果,也造成了就业方面的低效率、不充分。

所以,必须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求,在抓好就业总量的同时,同步抓好就业结构工作,化解就业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真正把稳就业工作落到实处、抓在关键处,使就业在总量和结构上“双平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