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什么月月缺钱?

【原创】

银行为什么月月缺钱?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银行每到月末的时候,就有“冲刺”、“冲时点”、“揽储”等方面的消息传出。特别到了季末,这样的消息更多,银行间接“存款大战”也会立即爆发。因此,很多人会问,银行为什么这么缺钱?银行到底什么月份最缺钱呢?

正常情况下,季末和年初、年末,应当是银行比较缺钱的时候,也可以认为是最缺钱的月份。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缺钱似乎是每家银行共同的话题,也是每天都需要谈论的话题。更直接地说,就是银行没有一天是不缺钱的。按照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报告,截止2019年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82.1万亿元,比2008年新增了130多万亿。可是,实体企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融资很困难、融资成本很高,银行仍然要围绕存款用尽各种手段,使尽各种招数。

从人民币发行规模来看,银行应当很不缺钱,甚至还应当有很多富裕的钱。然而,从银行的表现来看,却是非常的缺钱。原因就在于,钱都被银行瞎折腾掉了。如果不是瞎折腾,根本就不可能缺钱。别的不说,每年的利润就足以让银行成为一个永远不缺钱的主。

为什么说银行是瞎折腾呢?理由很简单,就是该投放钱的领域,一直没有好好投放,或者投放的数量和规模严重不足。如实体经济领域,中小微企业等。不该投钱或应当少量投钱的领域,则拼命地投、疯狂地投、毫无节制地投。譬如房地产领域、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这些地方一投,钱就动不起来了。钱不流动,就会越来越没有效率,甚至很多都成为了死账。自然,对补充新的资金就会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通过不停地发行新的货币才能满足需要,形成恶性循环。

必须看到的一个事实是,效益不等于效率。尤其是银行,效益与效率是成反比的,效益越好,资金的运行效率反而越低。原因就在于,银行为了方便,为了投机,为了短期利益,喜欢把钱投到房地产、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低效率的领域。只是,这些领域的经营者、管理者们,也大多只考虑眼前利益,只要能够把银行的钱“骗”到手,是会答应银行提出的各种条件的。譬如提高利率、缴纳贷款保证金、购买理财产品等。而钱一旦到了这些领域,不仅周转速度极慢,而且只能增加和补充新的资金,才能勉强维持运转,导致银行无法按照需要随时将资金撤出。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慢慢地,资金沉淀就越来越严重。

这也意味着,央行通过定向降准等手段释放的资金,大多被商业银行转移到了房地产、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等不应当支持和鼓励的领域之中,而急需要支持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则仍然饱受资金不足的困局,饱受严重的资金压力,以至于许多小微企业只能求助于地下金融组织,也使得地下金融活动十分活跃,金融秩序遭受极大破坏。

如果银行能够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领域,资金的运转效率高了,同样的资金能够发挥出更高的效率,那么,银行自己的资金也不会那么紧张,就不会那么缺钱。但是,只追求规模效益,而不追求质量效益和效率效益的银行,岂能愿意。所以,银行一年到头都会很缺钱。而一旦有了钱,则又会毫不犹豫地投向房地产领域,包括居民个人的房贷等。

所以,要想解决银行缺钱的问题,决不能再靠发行货币,而要强制银行调整信贷结构,让更多的经济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让资金能够“动”起来、“转”起来,并在流动和周转中不断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