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那些你可能认错的华北植物
帝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拥有从平原到高山的多种植被类型,是植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植物爱好者也比较集中。在刷山赏花之后,对遇到的植物进行鉴定时,许多人会查阅中国植物志(如方便的中国植物志电子版网站http://frps.eflora.cn/)、北京植物志等志书,以及参考某些期刊文章或个人在网上的报道,但由于多数文献出版的年代久远,难免会有不少物种的名称发生变化,甚至是物种的鉴定有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就来疏理一下,在北京周边乃至华北地区,有哪些植物种类的名称是发生变化的或鉴定错误的,是你可能认识错误的。
1. 毛茛科
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
长久以来,北京地区常见的白头翁属植物只有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一种。北京林业大学的路端正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分布在高海拔的两种新记录(张玉钧和路端正,1997,北京白头翁属植物小志):兴安白头翁P. dahurica和细叶白头翁P. turczaninovii,前者产延庆松山,后者产门头沟百花山和东灵山;后来由爱好者发现在延庆均有这两种的分布,尤其是与河北交界处的闫家坪,连同普通的白头翁,3种混生在一起。
通过查阅模式标本和野外调查,我发现北京(延庆和门头沟)的兴安白头翁乃是误定,应为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二者叶片的分裂方式不一样(下图的标本照片一目了然);经请教东北林业大学的郑宝江老师,他也认为北京所产实为朝鲜白头翁。
图1 兴安白头翁(左)和朝鲜白头翁(右)模式标本的叶片对比
那么如何区分同产地的朝鲜白头翁和细叶白头翁呢?详见下图。
A、D是花期照片,在无法看清幼叶分裂状态的情况下,仅凭照片是很难判断种类的;BC和EF是营养期照片,此时区别非常明显,朝鲜白头翁的叶片二回羽裂,裂片较宽,而细叶白头翁的叶片三至四回羽裂,裂片较细。而前者被误定为兴安白头翁的情况,我推测也是由于花期照片难于鉴定所致;如果谁能凭几张看不清叶子的花期艺术照鉴定白头翁,那真是牛(xiā)逼(chě)了。
图2 朝鲜白头翁(A、B、C)和细叶白头翁(D、E、F)的对比
太长不看版:北京所产的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过去被误定成兴安白头翁(P. dahurica)。
辽吉侧金盏花Adonis ramosa
侧金盏花属(Adonis)是植物爱好者在北京发现的新记录,从发现之初开始,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侧金盏花(A. amurensis)本种,一种认为辽吉侧金盏花(A. ramosa),其实检查一下花萼就知道,侧金盏花的花萼为多枚,与花瓣近等长,辽吉侧金盏花的花萼为5枚,长不及花瓣之半,北京所产应该是后者。当然也有人声称北京两种都产,那是纯粹的胡说八道。
图3 辽吉侧金盏花(Adonis ramosa),箭头示萼片长度不及花瓣之半
太长不看版:北京所产的侧金盏花属植物为辽吉侧金盏花(Adonis ramosa)。
2. 鼠李科
卵叶鼠李Rhamnus bungeana和 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卵叶鼠李和小叶鼠李在多数地方植物志上,都是相互混淆的,甚至与其他种类(如圆叶鼠李Rhamnus globosa)混淆,常常是卵叶鼠李被当成小叶鼠李,小叶鼠李被当成卵叶鼠李。在中文版植物志中,只有中国植物志的鉴定和叙述最为准确。
卵叶鼠李的叶为卵形,较小,通常长1-2.5厘米,小叶鼠李的叶为倒卵形或菱状倒卵形,较大(与名字不搭),通常长1.5-4厘米;二者的生境也有差别,卵叶鼠李喜欢生在干旱、向阳的山坡,小叶鼠李则喜生阴坡林缘或沟谷林下;二者在果期更易区别。
图4 卵叶鼠李(Rhamnus bungeana)
图5 卵叶鼠李
图6 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图7 小叶鼠李
太长不看版:在许多地方植物志书中,卵叶鼠李(Rhamnus bungeana)和小叶鼠李(R. parvifolia)被误定成了对方。
3. 堇菜科
堇菜属 Viola spp.
在中文版植物志中(包括中国植物志和各地方植物志),对于堇菜属的记载是非常混乱的,陈又生老师撰写的英文版植物志(Flora of China)比较靠谱,澄清了中文版的许多鉴定错误。
拿华北地区来说,开紫花的北京堇菜(Viola pekinensis)被误定成深山堇菜(V. selkirkii),开白花的北京堇菜被误定成蒙古堇菜(V. mongolica),蒙古堇菜被误定成阴地堇菜(V. yezoensis),而真正的阴地堇菜只产日本。
Orz..........是不是感觉有点晕 :-P
北京堇菜是个非常广布且变异极大的种,产华北绝大部分地区,并延伸至西北、东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它的主要特点是:叶长宽近相等或长稍大于宽;叶缘锯齿向内弯;花纯白色至淡粉色至粉紫色,绝无深紫色(即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那种的花色),侧瓣通常有明显的须毛;花萼附属物较长。下面的几张图全部是北京堇菜。
图8 北京堇菜(Viola pekinensis)的花侧面观(示花萼附属物)
图9 北京堇菜的花正面观(示侧瓣的须毛)
图10 北京堇菜的果期植株
图11 北京堇菜果期的叶片(示叶缘锯齿明显向内弯曲)
图12 北京堇菜花粉紫色的植株
图13 北京堇菜花粉紫色的植株
图14 北京堇菜花粉紫色的植株
图15 北京堇菜花白色与粉紫色的植株混生
图16 北京堇菜花白色的植株
图17 北京堇菜花白色的植株
图18 北京堇菜花略带淡粉色的植株
北京堇菜的紫花类型在一些地方植物志中则被误定成深山堇菜(V. selkirkii),而真正的深山堇菜叶片是心形的,花淡紫色,侧瓣无须毛,主产东北地区。
北京没有深山堇菜!
北京没有深山堇菜!
北京没有深山堇菜!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图19 深山堇菜(Viola selkirkii)的花期植株
图20 深山堇菜的叶和花
图21 深山堇菜的花侧面解剖(示侧瓣无须毛)
北京堇菜的白花类型就是中文版植物志里的“蒙古堇菜”,而真正的蒙古堇菜,叶片是较为狭长的,且植株毛被较多,产中高海拔的山地林下。
图22 蒙古堇菜(Viola mongolica)的花期植株
图23 蒙古堇菜的花
图24 蒙古堇菜的果期植株
这个真正的蒙古堇菜,在中文版植物志里成了“阴地堇菜”,而真正的阴地堇菜只是产日本的,中国没有分布。
关于各种堇菜如何准确识别的问题,以后会写一篇文章详述之。
太长不看版:这个实在是太复杂、太长了,没法不看。
4. 叶下珠科
黄珠子草Phyllanthus virgatus
在北京植物志中,黄珠子草被误定成蜜甘草(Phyllanthus ussuriensis),实则前者果实有瘤状突起,后者果实是光滑的,前者在华北地区更为常见。
图25 黄珠子草(Phyllanthus virgatus)的植株
图26 黄珠子草的果实
图27 蜜甘草(Phyllanthus ussuriensis)的果实
5. 十字花科
波齿糖芥Erysimum macilentum和小花糖芥Erysimum cheiranthoides
如同卵叶鼠李和小叶鼠李,在中文版植物志中,这两个种也恰好弄反了。中文版所记载的“小花糖芥”实为波齿糖芥(Erysimum macilentum),而“波齿叶糖芥”(E. sinuatum)和“云南糖芥”(E. yunnanense)实为小花糖芥(E. cheiranthoides)。这些鉴定错误在英文版植物志中得到了澄清。
中文版植物志描述的、平原和低山地区常见的所谓“小花糖芥”,实际上应该是波齿糖芥(Erysimum macilentum),中高海拔所见的、植株较为高大的“波齿叶糖芥”和“云南糖芥”,则是真正的小花糖芥(E. cheiranthoides)。
二者的区别很明显,波齿糖芥植株小,叶较窄,叶缘具波状齿,花小,花瓣条形,不具爪;小花糖芥植株高大,叶较宽,叶缘全缘或具疏齿,花大(跟名字不搭),花瓣倒卵形,基部具明显的爪。
图28 波齿糖芥(Erysimum macilentum)的花期植株
图29 波齿糖芥的叶
图30 波齿糖芥的花,示花瓣条形
图31 波齿糖芥的花侧面观
图32 小花糖芥(Erysimum cheiranthoides)的花期植株
图33 小花糖芥的叶
图34 小花糖芥的花,示花瓣倒卵形
图35 小花糖芥的花侧面观,示花瓣下部具爪
太长不看版:在中文版植物志书中,波齿糖芥(Erysimum macilentum)和小花糖芥(E. cheiranthoides)被误定成了对方。
6. 猕猴桃科
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
与华北地区广布且常见的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相比,葛枣猕猴桃(A. polygama)非常少见,仅在部分地区有零星分布,而主产东北的狗枣猕猴桃(A. kolomikta)也曾在华北地区有记载,经查阅馆藏标本,基本上是软枣猕猴桃或葛枣猕猴桃的误定。
软枣猕猴桃和葛枣猕猴桃也很容易区别:软枣猕猴桃的髓片状,叶绿色,花药紫色,果期萼片脱落;葛枣猕猴桃的髓实心,叶有时变为白色,花药黄色,果期萼片宿存。
不过,对于吃货来说,更重要的是软枣猕猴桃非常美味,而葛枣猕猴桃极其难吃。
图36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的花枝
图37 软枣猕猴桃的片状髓
图38 软枣猕猴桃的花(示花药紫色)
图39 软枣猕猴桃的果实(示萼片脱落)
图40 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的花枝(部分叶片发白)
图41 葛枣猕猴桃的实心髓
图42 葛枣猕猴桃的花(示花药黄色)
图43 葛枣猕猴桃的果实(示萼片宿存)
太长不看版:华北地区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最为常见,葛枣猕猴桃(A. polygama)少见,狗枣猕猴桃(A. kolomikta)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