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32——对联2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32——对联2
2.4短联的写法
上次讲到,比较常见的对联是五言和七言,五言以下,如四言、三言甚至二言,都可以算短联。长短本来没有什么规定,只是习惯。
但如果联语缩到三个字,问题来了,这么短装裱起来不好看。
两个字更是难搞,这么短挂在哪里好呢?
所以要想办法把短联增长一些。增长的办法之一,就是把落款移到联语下面。如吴昌硕这三字联,两条对联之下各有三行落款。我们看到,落款大约等于联语一个字的高度,这样一来,三言对联就等于四言了。而且,篆字用长方格子,高度等于正方形一格半,所以这对联等于真书方格六个字,不算短了。
请大家注意,这六行落款虽然写在上下两条对联中,但语句是可以连读的,并不因为分在两张纸上而断开。你看吴昌硕这样写:'子榖先生雅属,以猎碣笔意成之,即蕲'……上联写到此,但句子没有完,接下去在下联继续写:'正腕','即蕲正腕'是一句。青铜器铭文上'祈'常写为'蕲',到此上款结束。然后是'己未孟冬月,吴昌硕年七十有六',这是下款。
也就是说,增长短联的手法有:
一是字句拉开点,但不能太开,影响贯气。
二是利用联语文字本身长的特点,如篆书。
三是把落款移到联语下面。
通过这几种手法,三言对联可以达到五言、六言那样长。落款未必要三行,两行甚至一行都可以,相当于一个单行注、或双行夹注。但字要写的小一点,和正文有明显的区别。
这是杭州西泠印社所藏清代陈鸿寿的作品。
四言,隶书,每字略有扁方。落款写在下面,和刚才吴昌硕那张三言差不多。这对联全长加起来等于五言了。四言对联比较常见,
这是长沙岳麓书院的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非常自信。上联出于《左传》,下联出于《论语》,允为杰作。
我这儿讲的短联,
都是针对字数而言的。如吴昌硕四言联,联文是'大寿在徳,至言无文',落款:'苦铁病臂'。这是四言联,可说是短联。
这张也是四言的,打了朱砂格,篆书。
现在我们看见的照片,编辑去掉了天地头,原作当然是有天地头的。
两张放在一起,查查原作的尺寸,
左边这张每条是47x16厘米,右边每条94.5x33厘米,也就是说,左边这作品纸张长度只有右边的一半。如果因此称左边是短联,右边是长联,容易误会。这只是对纸张长度而言,而我们刚才所讨论的短联,是针对联语有几个字来分的,这一点希望各位留心。
2.5长联的写法
顾名思义,长联的特点当然是字数多。像这王文志写的,十言。沙孟海的,十一言。吴昌硕,十四言。赵藩书成都武侯祠对联,十五言。字多就会增加对联的长度,结果长和宽的比例拉开了。
单行的长联常用于建筑物上。天一阁这阮元撰句、彭慰高书写的楹联,
有十八个字,每字高度大约一手掌,从上到下,总长度和门扉一样高。那问题来了,如果字数再多怎么办呢?
像昆明大观楼的长联,
为清人孙髯所作,上下联各九十个字,写成一行根本不可能。你总不能用小楷来写对联吧?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长句分成几行。你看大观楼正门两边,蓝底金字就是这长联。书写者是赵藩,白族人,当时只有三十八岁。
这两条对联下面的空位,各有一行小字落款,我把落款遮掉,大家看到,上下联都分成两行半。
我把这对联横过来,充分利用屏幕的宽度,可以放大一些,清楚看到上下联都是两行半。行数多,对联用纸宽度就增加了。所以这一种把长联分行书写的方法,不是增加纸张的长度,而是增加宽度。无论对联多少长,这一来都可以解决了。这种对联,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龙门对'。
龙门对的格式
龙门对有个特别的格式,和普通对联不同,上联是左行,右手的第一行开始向左顺序写下去。下联反过来,左手第一行向右写,是右行的。简单地说,就是从两边开始向中间写。
这样写的结果,很像一个繁体字'门'字,所以称为'龙门对'。龙门对实际上是长短行,长行可以有好多行,短行只能是最后那行,不能中间夹有几个短行。
我要补充一句,长联可以用龙门对的形式来解决,但龙门对未必都是长联,短句也可以的。
如蒋介石这作品,五言对联,用龙门对的形式写成。上款和下款分别安排在对联的空位中,而下款略低于上款,以表敬意。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说到崂山甜晒鱼,
这一家渔民门上竟然有很标准的七字龙门对。两行,一行四字,一行三字,无款。红纸跟门上玻璃窗的长宽一样,七字分两行正好。很显然,如果写一行没法配合玻璃窗尺寸,这是民间巧用龙门对很好的实例。
这是清代金石学家莫友芝的龙门对作品,八言对联分为两行,一行六字,一行两字。落款也是单行,写在正文下面的中间位置。上款是'振山十弟大人察书',有些人可能会想,既然是'十弟',怎么又称'大人'?这是中国传统的礼貌,没'大人'两字尊称就托大了。下款'郘亭莫友芝'低上款两个字,'郘亭'是他的号。莫友芝学问极好,主讲遵义湘川书院。他所撰写的《遵义府志》,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中第一'。前辈名望越高,学问越好,越是谦虚。
再看赵之谦十言龙门对,第一行七字,第二行三字。上联下写标题:'元遗山续梦中诗句也',这对联不是他自己作的,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句子。据说这诗是梦中所作,再加了两句:'六国印,何如负郭二顷田,千载名,不及实时一杯酒。'所有失意的文人,都在这句中感到极大的安慰。这种对联没有上款,常为自娱之作。
这是蒲华(蒲作英)的龙门对,二十五言。十字一行,两行半。余下半行落款,没有上款,上联之下写日期地点:'己酉春日题于小华园',下联之下写姓名:'作英蒲华撰句书'。联语是自己作的,可写'撰句';同时又自己书写,可写'书'或'并书'。这些小地方,欣赏人家作品时可留心,将来用得到。落款用小字,这在以前讲过。蒲华在上海卖画多年,是吴昌硕好友,但他的字常有不正规的写法,宜注意。
龙门对的双行落款
好,接下来要讲一个疑难问题,就是龙门对的落款,如果不是单行,而是双行夹注那样的写法,次序是怎样的?我相信好多人没听懂,你看上联第二行下面的空间,有两行落款,我索性编个号,1-2。上联是左行的,从右向左写,所以落款也是这样,先写1,再写2。但下联问题来了,下联正文是右行的,想起来下联的落款也要右行,先写3,再写4,似乎很合理。
这是清代阮元所书十六字龙门对,
你看他的落款,上联第二行空白处落款是:'道光戊申秋仲八月',这和正文一样左行。下联第二行下落款是:'颐性老人书于林泉',和正文一样右行。
但有时候会有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说我来写个龙门对,落款是这样的:上联之下第一行写:'丁酉冬日云城大雪',第二行写'书为',转到下联,左手第一行写:'亭平三兄大人属',第二行写'黄简时年七十一'。
这样很容易搞错,读者从第一行读下来,可能会读成'书为黄简时年七十一',为我自己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把下联的落款也改为左行,和上联的落款保持一致,才可以避免阅读错误。在这个例子中,也就是把'亭平三兄大人属',写在右边,然后把'黄简时年七十一'写在左边。这是龙门对非常特殊的情况。
在杭州俞樾纪念馆大堂中,俞樾画像两边就有一副龙门对,出于晚清名臣谭钟麟之手。
谭钟麟为咸丰六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先后任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是谭延闿父亲。
放大点看,这龙门对落款总计四行,文句是相连的,从右写到左,最后一行落款盖印。联语为:'千古一诗人,文章有神交有道;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落款是:'荫甫前辈主讲诂经精舍十余年,多所成就,门下士徐花农(第二行)庶常等为筑俞楼于精舍之西,彭雪琴侍郎为点缀花(第三行)石以韵之,一时文人题咏满堂,偶集四语,书呈(第四行)粲正。馆侍谭钟麟并识。'整个落款四行连读,一气呵成,不能上联的落款左行、下联又改成右行。
类似例子如弘一法师这对联,下面同样是四行落款,从右读到左。谭钟麟、俞樾、弘一都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会乱写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龙门对下联的落款,可以和正文一样右行,如阮元。但如果和上联下的落款意义相关,也可以左行,如谭钟麟。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 短联怎样增加长度。
· 长联可以用龙门对。
· 龙门对的落款问题。
复习思考:
· 康有为三十二字龙门对,落款写在上下联的中间,你看这种方式好不好?如果要改进,有什么办法?
复习思考:
· 清代高凤翰以左手写字,这龙门对落款七行,顺序如我加的数字,你觉得这种创新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