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医书中的消渴
导语:同样是论述消渴,《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不尽相同,条文互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消渴症状的辨证论治与消渴疾病的辨病论治。
精彩文章
汉唐医书中的消渴
作者:李超
今日读《金匮要略》消渴篇的相关内容,大致做了一下总结,厥阴病则木郁化火而消渴、卫气虚而荣气竭则消渴、气盛胃热则消渴、肾失封藏小便反多则消渴、水饮内停津不上承则消渴;厥阴病治以乌梅丸、卫虚荣竭治以《外台秘要》中的麦门冬丸或《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枸杞汤、气盛胃热治以白虎加人参汤、或《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治消渴除胃肠实热方、封藏治以肾气丸或《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九房散、水饮内停因于寒者治以五苓散、因于热者治以猪苓汤。
《金匮要略》书中虽有消渴的相关内容,但对现代糖尿病典型三多一少的论述较少,这部分内容需要参考《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论述尤为精要,摘录于下:
论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 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瘳。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又曰∶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何者?消渴之人,必于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痈也,当预备痈药以防之。有人病渴利,始发于春,经一夏,服栝蒌、豉汁,得其力,渴渐瘥。然小便犹数甚,昼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极瘥不减二升也,转久便止,渐食肥腻,日就羸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气,不得多语,心烦热,两脚酸,食乃兼倍于常而不为气力者,当知此病皆由虚热所致。
这就告诉我们消渴病的治疗饮食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能忽视,即《千金方》中讲到的“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当然《外台秘要》一书中还论述了炼丹方士积久经年服用五石散等导致下焦虚热、血气衰少引发的消渴病。而今服用五石散的少之又少,但盲目艾灸的却很多,现在艾灸馆到处都是,过大宣传艾灸作用,不加辨证便艾灸的比比皆是,因此造成的消渴或脏燥数不胜数,应当应以为戒。
至于为何内热则消瘦,《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有一则条文做了最好的诠释,摘录于下: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踏踏实实,做一名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