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管理实践观与华为对我影响至深的三个人

  • 作者:彭剑锋  华夏基石咨询集团董事长

  • 源:洞察——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第51辑

管理就是实践,实践是理论研究者最伟大的老师。这是我三十年来治学路上的信仰、坚守的风格,也是我二十多年管理咨询实践中始终肩扛的旗帜。

1995年我初识华为时,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一位年轻教师。在读研究生时,我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安分学生,编书、卖书,搞培训、倒字画,也算有过一些经营实践。留校任教,走上教学岗位后,我总感到人力资源的管理理论是滞后于管理实践的,当时中国企业正步入市场化进程,而理论仍固守传统和原有的结构、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相差甚远。

理论与实践本是一体两面,理论研究者不一定要去实践操作,但必须懂实践,必须保持对实践的敏锐感知力和洞察力。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它的研究对象,既是事,也是人。所以它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既是一门科学,要讲究理性,更是一门艺术,也需要感性和情感。在操作层面还要用灰度思维——过于理性或过于感性均不可取。那么怎么才能把握灰度思维?唯有一条路:在实践中发现和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和引领实践。

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扎根于实践,又要引领实践。我认为,管理学研究者存在的使命和意义在于价值创造,要为企业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创造价值。我们从事应用管理学研究的学者的价值,应来自于企业家与企业的价值认可,而不在于发表了多少篇学者与学者之间自娱自乐的“引用”文章。因此,真正要从事应用管理学的研究并有所突破,必须深入企业、扎根企业的案例研究,待在学校、钻进学术的象牙塔里写远离实践的“八股文”,是没有更多社会价值的。

华为对我影响至深的三个人

正是基于上述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结合这样的理念,我才有幸在1995年走进华为,结识了任正非、孙亚芳和张建国几位对我影响至深的人物。

我一直认为,任正非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人性大师;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打造了一个伟大的组织,也在于他个人超凡的人格魅力。

 首先是他的大气磅礴、立意高远且执着的目标追求。任正非格局大、视野大、气魄大,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就说,“彭老师,你们人大这些教授,要想人生有所成就,必须跟华为走。十年之后,世界通讯业三分天下,必有华为一份!”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自信坚定,这种气魄令人折服。

 第二是他超前的用人理念,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知识资本化,人才优先发展,他不仅是这种理念的倡导者,更是坚定不移的执行者。“华为基本法”融入了任正非独特的人才思想,完成了华为对人力资源的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而且华为坚持把顶层设计落地,最早致力于构建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第三是他对人性的洞悉力,任正非是一位人性大师,具有极强的矛盾驾驭能力和“度”的拿捏、平衡能力。这体现为任总的灰度领导力特质:对人才的灰度思维使他能够包容有个性、有缺陷的人才;既舍得分享又强调业绩导向,既信任又监督……他对物质与精神、激活与约束、复杂与简单、粗与细等的平衡,对矛盾之间“度”的把握,少有人能企及!

 第四是他既有奋斗不息的激情,又尊重组织理性。任正非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打造了一个不依赖于个人的组织,一支集体奋斗的“狼狈”铁军。把奋斗不息的激情和组织理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打造了华为超强的组织能力,这是任正非超越一般人的地方。

第五是他的“血洗”(学习)能力与自我批判精神。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任正非超强的学习能力称为“血洗”知识的能力,他能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纳入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体系里,并且能运用到实践中。在自我批判精神、危机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方面,任正非一直是我的楷模。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年与其说是我们在为华为提供咨询,不如说是华为和任正非在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人力资源,理解理论和实践应怎样联系起来。任正非很尊重我们这些老师,但实际上他和华为才是我们的老师。老老实实地说,我们这一拔国内最早研究管理学的学者,很多理念和思想是来自于华为的启蒙以及在华为的实践感悟。

如果说任正非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总设计师,那么孙亚芳则是华为人力资源体系的实际领导者。孙亚芳女士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女企业家。第一,她对任正非思想的理解和坚定不移的执行令人钦佩。第二,在操作层面,她总是能很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把任总的一些可能较为偏激的想法在操作层面上做修正,清晰的、务实地描绘出通向目标的可行路径,让任正非的想法能顺利落地。第三,每当在华为的关键时刻,她总能挺身而出;第四,她思维慎密、悟性极高、执行力极强,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优秀的领导者。第五,她默默无闻、殚精竭虑,对华为的营销体系和人才体系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可以说,她是一位既感性又有智慧的伟大女性。

早期华为人力资源体系的实际“操盘手”则是张建国。当时,建国是华为项目对接方的组长,我是顾问组的组长,作为甲乙双方的负责人,我们俩打交道是最多的。那时,因为一起讨论的太晚了,他就在我们顾问小组的宿舍的客厅里住下了。他做事非常认真执着,天天督促我们立项目、做方案,共同商讨方案的优化。他是任正非和孙亚芳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坚定执行者。

建国是理工科专业研究生毕业,表面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性格内敛、思维缜密,做事务实、一丝不苟。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很浪漫,有梦想,甚至有点理想主义情怀。当然他性格中的这一面,是我后来在与他几十年的交往中才发现的,这才真正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能“折腾”:年轻时舍弃了高校教师的工作,跑到深圳“下海”进了华为,在华为做到主管人力资源副总裁的职位跑去美国读书,回来后先后做咨询、创业,任中华英才网总裁,创办人瑞集团。

建国是华为第一任人力资源总监、第一任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这是他的第一个经历。少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我们华夏基石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的创始人。从美国进修学习一年后,建国来到北京,与我等几位同事共同创办了北京华夏基石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并担任第一任总经理。这是他的第二个经历。

我们一起愉快合作了三年。后来他被今日资本的徐新看中,力邀他去中华英才网担任总裁。他应邀到中华英才网担任总栽后,率领团队开疆拓土,变革创新,实现了中华英才网的业绩的高速增长,做到了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的顶峰。然而,他却又放下一切,去上海创立了人瑞集团,开始了艰辛的创业生涯。

从深圳到北京,再到上海,建国不断地自我突破,走出舒适区,我很佩服他集咨询师、职业经理人、创业者于一身的丰富而精彩的人生。我也很欣赏建国既激情感性,又理性缜密的双重素质,在这点上他颇有些任正非的风范。

某种意义上,华为文化不仅成就了今日的张建国,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在华为的咨询实践开启了我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治学之路和咨询事业之路,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我的人力资源管理观。

注:由彭剑锋和张建国合著的《经营者思维——赢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书即将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文为本书序言的一部分。

新书预告

 

●第50辑重要文章

    本期专题

《今天我们怎样拼搏奋斗——企业打开拼搏奋斗者文化的正确姿势》

    聚焦HR

彭剑锋:华为实践与我的人力资源观

张建国: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二三事

……

敬请期待!

●《洞察——华夏基石管理评论》季刊由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主编,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社发刊!全年出版四辑

洞见企业成长规律,察觉创新变革真谛。

基于本土企业实践探索,提供原创性管理理念和方法。

专家作者:彭剑锋、吴春波、孙健敏、施炜、王祥伍、苗兆光、孙波、夏惊鸣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