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小珏说历史——《小珏说唐》系列二十六 请勿转载
公元669年年底,唐朝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葬。死者是开国功臣英国公李勣,此时虽然已经七十六岁(一说为八十六岁),也算高寿了,但大唐从皇帝到平民都为这位开疆拓土的老将军而伤心不已。为他修筑的陵墓是仿效霍去病的先例,以山为形状,以纪念他的不朽功勋,有唐一朝仅仅李靖和他有此殊荣。
唐高宗十分悲痛,李勣是先帝李世民留给他的托孤之臣,忠心耿耿。唐高宗的妻子武皇后也非常难过,她能当上皇后,经历了重重阻力,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都不同意,在关键时候,还是李勣站了出来,对唐高宗说了一句貌似公道的话:
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这句话,如果是平民百姓来说,那自然是正确无比。自己家讨媳妇,关别人什么事?然而对于天子来说,这并不是小事。皇后母仪天下,为万民的表率,谁都知道武则天曾经做过太宗的才人,唐高宗将他收为后宫,已经受天下人的指指点点。如果再立为皇后,这如何做天下人的表率?
更关键的还不在于此,贞观年间,就已经流出了“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谶语,这还是著名的道士李淳风的预言。现在明显有个武氏已经成为威胁,这怎么能不让正直的大臣忧心忡忡。所以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官员们坚决抵制,绝对不允许武氏染指皇后宝座。
但李勣这句话,代表了军方的承诺,也代表了另一股支持皇帝的势力。有了这句话,即使长孙无忌们的态度再坚决,李治也毫不犹豫的废除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所以,在李勣的葬礼上,武皇后的难过一定是出于真心的。她与高宗李治一起,站在未央宫的城楼上,为这位元老重臣送最后一程。此时她的眼泪,是发自肺腑的感激,而她的儿子太子李弘,则以储君的身份跟随灵车,将老将军送往昭陵,陪葬太宗李世民。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当天的哀荣,却成为十五年后反目成仇的鲜明对比。
李勣死后,他的长子李震早已先他去世,就让李震的儿子李敬业直接承袭。李敬业从小就精于骑射,智勇双全。在一次剿灭盗匪的时候,他竟然亲身犯险,一个人深入到盗匪的营寨,大声呵斥道:官军马上就要到了,现在赶紧散去,还能留下活命。谁最后走,谁就是匪首!
这些盗贼都是乌合之众,听了李敬业的话之后,都一哄而散,而李敬业以此事名声大噪。但是,当这件事传到他爷爷李勣耳中时,老将军虽然为孙子的胆气而折服,却又不无忧虑的说:“我是不会做这种冒险的事情,这个孙子胆子这么大,以后让咱们家败亡的,一定是他。”(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隋唐嘉话》)
李勣的预言不幸言中,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把持了朝政,她废掉了唐中宗李显,立比较懦弱的儿子李旦为第,自己则公然临朝称制。
唐中宗被废的当年,时任柳州司马的李敬业就在扬州举兵反叛,他们以恢复李显帝位为借口,向武则天发起了挑战。
然而,李敬业其实并没有多少实力。与他合谋的人,包括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都是被免职或者被贬,在官场失意之人而已,手中并没有多大的权力,也不具备多大的影响力。倒是骆宾王的一份《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成为千古佳作。
更让人不解的事,李敬业既然扯起大旗造反,就应该从扬州北上,招兵买马,号令群雄,这也是谋士魏思温建议的。但是,李敬业却放弃了这个机会,而以“金陵有王气”为由,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这让北方苦苦等待他的人很失望,也弄不清他的想法到底是要勤王,还是向割据自立。
这场叛乱很快被评定,李敬业也死在乱军之中。然而,这没法平息武则天的怒火,她让李勣一族改回徐姓,革除英国公的爵位,并将怒火发泄在已经死去15年的老将军身上,下令掘开他坟墓,凿穿他的棺木。直到神龙政变后,李显复位,这才重新为李勣起坟改葬。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