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2岁就进入监狱,57岁才被放出来,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明朝年间,为了惩罚有罪,或者说皇帝认为有罪的皇族成员,专门成立了一座监狱关押他们。这座监狱大名鼎鼎,设立在明皇室龙兴之地安徽凤阳,叫做凤阳高墙。它虽然不会让王爷们丧命,但能让平时作威作福的皇族们丧失人身自由,所以大部分罪宗都对此闻之色变。然而有一个人,2岁的时候就被抱入高墙,饱经人生沧桑巨变,出来的时候,已如隔世。

这个故事要从靖难之役说起,朱棣面对建文帝咄咄逼人的削藩气势,慨然起兵。经过多年征战,他终于攻破南京,篡位登基。建文帝也在南京城破之前,神秘失踪,有人说他是死于宫中大火,有的说他是逃出宫去,这里暂且不表。

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即为太子,当时六岁,宫中大火之时,随同建文帝一起失踪。次子就是本文的主角,叫做朱文圭,当时才两岁,城破之时,落入燕王朱棣手中。

当时这位新任皇帝多希望自己的侄孙子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这样就不用他大费周章了。面对这个娇嫩嫩的2岁的娃娃,不是朱棣下不了毒手,而是实在不敢背负骂名。毕竟杀大臣和杀自己的侄孙子、曾经皇帝的儿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那又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朱棣下令,将这个孩子抱入凤阳高墙,跟随一大帮站错队伍的皇族们一起在老祖宗的面前忏悔思过。于是,这个呀呀学语的孩子,就被无情的送入了冷冰冰的高墙之中。

在这座凤阳高墙,虽然吃穿不愁,却永远失去了行动自由。别看它还有那么大的面积,到后期甚至比皇宫还要大,但是对于每个罪宗来说,他们的空间就只有自己居住的方寸之地。在明朝甚至有不少王爷忍受不了平时作威作福与现在如同牛马的差距,愤然自杀。有记载几个王爷甚至听说要来凤阳便当即自尽的。

这些都与朱文圭无关,他没有选择的权利,更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就开始在凤阳高墙度过一个个寒来暑往。他甚至被明成祖改名为“建庶人”,说是庶人,却又哪有庶人逍遥快活。不仅如此,他的教育有谁能负责,他的尊严有谁能维护。

在这个鬼地方,几乎没有王族能有翻身的余地,何况是最受关照的建文帝后裔。朱文圭不仅没有得到读书的权利,平时的侍卫、太监们更是对他呵斥怒骂,过着连牲口一般的生活。

说来也巧,这个孩子在这种生存环境下,不知道是不是无人教导他,反而心宽。倒是无忧无虑的熬过了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甚至还耗死了明代宗,直到明英宗复位。

简单说一下明英宗,他本是大明的皇帝,因出征瓦剌,在土木堡被擒。国不能一日无主,他的弟弟即位。但没想到这位皇帝没有死在北国,反倒是回到朝廷,不过很快被他弟弟囚禁在皇宫的南宫之中。大概也是天命所归,囚徒明英宗居然发动政变成功,再次夺回了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就是在这位皇帝复位之后,他突然心生怜悯,自己也曾当过瓦剌的囚徒,当过弟弟的囚徒,对同样高墙之中的“建庶人”有了恻隐之心,提出要释放他。可笑的是,皇帝都要放人,朝中大臣却一片反对之声。唯有李贤表示赞同,最后,明英宗表示“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明英宗“释建庶人之系”得到了后世的赞扬,不光如此,他还为朱文圭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还给他娶妻,以续其子,并派人照顾建庶人生活起居。按理来说,这位老皇子应该是苦尽甘来,终于获得一些些的弥补了吧?

朱文圭走出高墙之时,距离自己被抱进来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半个世纪,他只踏进踏出这个门一次,却沧海桑田,万事皆变,不变的是他的心智。因为长期的宫禁,他不仅没有文化知识,也没有生活经验,出狱之后,连牛羊都不认识。也不知道是生活不习惯,还是心愿已了,别无牵挂,没多久就去世了。后来的明史中,零星记录过建庶人的后人,说明他很可能有自己的后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