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眼看就要溃败,一大将解开战袍,丢盔弃甲,立下头功
发生在公元755年底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次标志性事件。这次叛乱刚发生,唐玄宗就逃离了长安,将京师让给了叛军。安禄山攻下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势力达到了顶点。然而,安禄山却仅仅过了一把瘾,就在公元757年正月,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
虽然安庆绪接替了他的位置,但祸首的死去,极大鼓舞了唐军的士气。由此,唐肃宗在灵武决定,以广平王李俶、大将郭子仪为正负元帅,借用了回纥的兵马,向长安发动进攻,要一举光复二京。
这确实是个好时机,但叛军在长安也有十万之众,而唐军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五万人,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双方列阵以待,决战地点选在长安附近的香积寺。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险象环生。一开始,叛军大将李归仁带领骑兵冲击唐军的阵型。然而,唐军用弓箭的优势,将他们逼退。此后,唐军也派出骑兵,要一举击溃叛军。就在唐军骑兵逼近叛军时,对方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不退反攻,压迫唐军后退。
眼看,唐军阵型即将崩溃,人心不稳的时候,站出了一位英雄。他就是负责前军的将军李嗣业,他向郭子仪禀告:现在这种情况,只有背水一战,如果退缩,就会溃败。(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则我军无孑遗矣)
郭子仪同意了他的意见,让他出阵杀敌,可是就连久经沙场的郭子仪,也万万没有想到李嗣业是如此的骁勇。他在阵前,号令三军拼命,并且将自己的盔甲一同丢弃,甚至连上衣都不穿,光着膀子。李嗣业手持一把陌刀,大声呼喊,身先士卒地突入敌阵。
李嗣业是高级指挥官,他都如此不要命,自然激励了无数的普通将士。他们紧紧跟随,拼死厮杀,一刀又一刀向叛军砍去。李嗣业身上浸染鲜血,也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敌方的。在战争中,实力是决定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往往就是有一些人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了历史。
当天的战斗,无疑是属于李嗣业的,就是他的无畏生死的态度,直接提升了唐军的士气。在斩下叛军六万多首级之后,唐军终于赢得了这场生死攸关的胜利,而李嗣业也以这一次的精彩表现,名列盛唐的猛将之列。
其实,李嗣业的勇猛并不是偶然迸发出来的。早在安史之乱前,他就已经为国效力。他主要是在高仙芝的麾下效力,擅长使用一把陌刀。这是流行于唐高宗时期至唐玄宗时期的武器,对后来日本的军刀影响很大。
在高仙芝的军中,李嗣业是最勇猛的那个,他跟随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国、石国和突骑施。由于他一身是胆,往往奋不顾身,在军中有“神通大将”的美誉。这一次收复长安,只是他一贯表现的延续,可惜这样一位大将,却在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在乾元元年,即收复长安的一年多之后,他跟随郭子仪征讨相州。李嗣业依然保持了作风勇悍的特点,出战最多,立功最多。然而在攻打邺城时,他却不幸被流失所伤,只能退回军营养病。
可就在伤口即将痊愈的时候,他突然听见营外的钟鼓声,这是集结的号令。李嗣业知道这是唐军要和叛军交战的信号,而郭子仪为了让他安心养伤,并未通知。但李嗣业却按捺不住自己的雄心,高喊着要去杀敌。结果伤口迸裂,流血不止,这样一名猛将,竟然就这样不幸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