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仅存的两件书法作品,一件流落近邻,一件藏于深山

说起唐朝诗人,很多人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其实贺知章的地位也不低。他对唐诗的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他继承了陈子昂以来的“魏晋风骨”,并亲身示范到诗歌创作之中,让盛唐诗歌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果。

不光是诗歌,就连他的书法,在当世也是为人称道的。别的不说,就连李白也曾在《送贺宾客归越寺》中用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来夸耀贺知章登峰造极的书法艺术: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充分说明,在当时,贺知章不仅以诗作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名气,更是以书法作品闻名于世。只不过因为时间间隔太过长久,贺知章的书法作品绝大多数已经失传,仅仅有两件存世之作能够窥探他当年的风采。

一件是草书《孝经》,纵高26厘米,横长265.1厘米,本来没有落款。但在卷尾有小楷写道“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贺监墨迹”,这应该是在公元961年重新装裱所题。根据众多专家鉴赏识别,认定应该属于贺知章真迹。

这幅书法作品用笔酣畅淋漓,粗细错落有致,结构左俯右仰,顺势而为。整幅书法作品一气呵成,如同流水潺潺一般,涓流不绝。从字里行间,可以仔细体会贺知章娴熟的运笔技法和深厚的笔力,甚至可以看到作者忙而不乱的运笔速度以及洒脱不羁的人物性格。

它将书法中最简单的各种笔画,都形成为狂发洒脱的风格,将线条的转折、顿挫、收放、走势、柔直等等,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从整体看,布局紧凑而不失活泼,从细微处看,各种字形摇曳生姿,恰到好处,更增添各种情趣盎然的美感。尤其在挥毫泼墨之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笔走龙蛇的自信。

可惜的是,这幅无价之宝并不在国内,而是收藏于日本。本来它装裱后一直在境内,在明朝后期时被偷偷贩卖出过,流落到日本,随后了无音讯。直到明治时期,日本近卫家族才将这幅稀世之宝献给了皇室,此后由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

在2006年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中,这幅作品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国展览。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展示中,贺知章的草本《孝经》前人头攒动,很多人都想亲身领略唐朝诗人真迹的魅力。有人赞美说即使放大20倍欣赏,也是毫无瑕疵的极品。

草本《孝经》流失海外,也许是一件难以弥补的遗憾,所幸贺知章的另外一件作品,却依然留在国内,得到较好的保存。它就是位于绍兴会稽山东南宛委山景区的石刻《龙瑞宫记》。

《龙瑞宫记》是一件摩崖石刻作品,它完整地镌刻在宛委山南坡高4米、宽8.8米的“飞来石”上。这块巨石嶙峋突兀,作倾倒状,然而却高大挺拔,相传是从安息飞来,所以称为“飞来石”。但细细观看,石头上还有三条索痕,应当是用人力运送而来。

《龙瑞宫记》是以楷书阴刻,文12行,记载了龙瑞宫历史的变迁及界址。相比于草书《孝经》,《龙瑞宫记》则显得工整古朴,字体端庄俊秀,结构疏密匀称,雄浑之中透出规整之气。由于这件石刻作品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引得历代无数文人专程欣赏,旁边还有宋代以来20多处题刻,可谓弥足珍贵。

作为唐朝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书法作品公认流传的也就这两件。虽然相隔千里,一件还在海外,但无论如何,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宝贵的财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