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贞堡)“国之瑰宝”(福建文学)(罗联浔)
罗联浔
安贞堡,坐落于闽中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是清末光绪十一年(1885)由当地乡绅池占瑞、池云龙父子耗费巨资,历时14年才建成的一座土堡。
安贞堡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内有18个厅堂,12个厨房,大小房间360多间,5口水井,可供千余人居住。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装饰艺术最精美的土堡,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9月1日,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一行到安贞堡参观,参观后罗哲文为安贞堡题字——“国之瑰宝”。
建堡自卫成八闽典范
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地处永安市、大田县交界处的西华盆地。西华与大田县建设镇仅一线之隔,与大田县广平镇、文江乡和尤溪县新阳镇、管前镇同属尤溪上游的发源地——文江溪流域。
在水路时代,山里的人们顺着文江溪而下,一路放排撑船,不几日便可到福州。勤劳的人们,将山里盛产的香菇、红菇、笋干以及优质楠木、杉木等木材,销往福州和全国各地,成就了池占瑞、游三岛(建设镇琵琶堡的建设者)、余生权(广平镇绍恢堡的建设者)等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工商业者。
池云龙曾孙池仁升说,西华池氏第十三代起,就在福州、泉州、漳州一带经商,第十五代祖圣笃公(生于乾隆丁未年,1787年)将福州的“日升”商号发扬光大,在现在的三坊七巷南后街开店,门牌为53号。他在闽中、闽北、闽西等地收购杉木、楠木、牛皮、香菇、茶叶等货物运往福州,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是资深的闽商。1946年重修的池氏族谱《西平宗谱》记载,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到了第十七代池占瑞,已有“万金家财、蓄粮万担、田产广布”,成为永安首屈一指的大工商业者。
明清时期,闽中一带匪患频仍,各地百姓注重自防自救。文江溪既是大山与大海的纽带,也是匪徒进入山区的必经之路。西华罗氏族谱记载,明正德三年(1508)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2)的55年间,西华先后6次遭土匪烧杀抢掠,罗氏先祖的住宅被烧毁4次。因此,建设以防御功能为主的土堡,成了当地群众自我保护的首选。
池占瑞、池云龙父子富甲一方,财力雄厚、视野开阔、乐善好施,在匪患频仍的形势下,如何自我防卫、保护乡村成为他们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和担当。闽中一带建造土堡自卫的成功先例,则为他们提供了榜样。
1885年,在征得永安邑侯甘常俊同意后,池占瑞、池云龙父子决定在西华盆地最西端的三面环山、易守难攻的天马山脚下建筑土堡。池仁升说,他们父子多次前往各地参观学习,近到周边,远到北京,吸收当时全国各地土堡建筑的精华,反复修改设计方案。最终他们耗费巨资,会聚南北能工巧匠,历经14年,把安贞堡建成福建土堡的典范。
防御、科学、艺术融于一体
福建土堡,“是一种位于福建省中部山区独特的以防御为主的可居住建筑,外部为高大土石堡墙,内部为院落式民居,可供人居住,也可封闭御敌。”(戴志坚、陈琦编著《福建古建筑》)这种土堡,大多以防御为主、居住为辅,甚至有些土堡不住人,只作临时避难之用。
作为福建土堡的典范,安贞堡与其他土堡最大的不同,在于防御功能、居住功能的高度融合,形成了集防御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特性。
——防御性是安贞堡的主要特性,从外到内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性。池仁升说,1930年到1939年安贞堡曾先后遭到闽南来的土匪攻击3次,最严重的一次被围攻了半个月,都安然无恙。
从东面的大田县建设镇进入,穿过一座小山便是洋面开阔的西华盆地,四周高山环绕。沿着洋面一路向西,直至最西端的天马山脚下,就到了安贞堡。安贞堡坐西朝东,背靠天马山,南、北各有一小山丘旗山、鼓山守护,正前方一片良田铺开,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
步入安贞堡,首先看到的是近1500平方米的操练场,既是晒谷坪,也是士兵操练场。操练场西面是安贞堡的正面,正中间是唯一的城门,门额正上方书写“安贞堡”三字,门的两边书一副嵌字联:“安于未雨绸缪固,贞观休风静谧多。”门是铆铁门,门顶设有两个“漏斗”装置,用以灌水、漏沙,以防火攻。
从外围看,四周的堡墙高大厚实。堡墙高9米厚4米,墙的下半段为石墙,外墙面用大块的鹅卵石垒砌,中间夯土,自下而上向内倾斜收分;上半段为夯土墙,厚0.8米。上半段堡墙设96个瞭望窗洞、198个射击孔;二层墙体内侧有一条2米余宽的跑马道,联系着全堡的防御系统。正面堡门两侧分设碉式角楼,各有瞭望孔12个、射击孔24个、火炮2门。在堡的背后正中悬挑一个瞭望台,设瞭望孔4个、射击孔8个,用于观察、控制背后坡地。
堡内设有粮仓、厨房、咸菜缸、3口水井、下水道等,可保障一年以上生活无忧,而且在堡的四个方位各设一个逃生窗,以弥补外敌攻堡时,只有楼下一个出口、不利于逃生的缺陷。
——科学性是安贞堡集防御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基础。安贞堡,不论是選址的易守难攻、堡墙的上土下石结构,还是防御设施的分布,都经过精心设计,注重合理性、科学性。
安贞堡的地基是泥沼地。池仁升介绍,在建筑时,先清除淤泥,再铺上多层松木以固地基,最低洼处竟铺了18层优质松木,充分运用了松木的耐水特点。安贞堡因此被称为“漂浮在沼泽上的城堡”。
在建筑布局上,台湾建筑学家李乾朗认为安贞堡是“建筑空间布局、形式奇特者”的代表。全堡18个厅堂,12个厨房,大小房间360多间,主次分布错落有致,起居、待客、休闲功能安排合理,每个房间光线通透、舒适宜人。最具科学性的布局,是正面堡门两侧的碉式角楼,运用伞架结构,用一根柱子支撑起整个碉楼,既科学又美观。
堡内功能设计科学独到。运用生物链的道理,引进蝙蝠吃蚊虫,让堡内不长蜘蛛。精心设计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在阴沟内养殖乌龟,利用它在沟中爬行,疏通水道防止淤塞。堡内外环楼二层作为谷仓,每间谷仓的地板上都留有孔洞,谷物挑上楼贮存防潮,打开孔洞,谷物自动漏到底层便于取用。
——艺术性充分体现了安贞堡主人的文化底蕴。安贞堡属于后期土堡,居住功能比早期的更加突显。因此,安贞堡将防御性、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极力营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提高防御功能,安贞堡在建筑主体上注重厚重、高大,从远处看气势恢宏。在内部建筑,木柱高耸,用料壮硕;围龙屋逐层升高,由前到后共11层,俯瞰屋顶,黑瓦白脊、错落有致。
安贞堡的布局为中轴对称,建筑顺着坡势层层升高,呈现出多台基、高落差、层次分明的建筑风貌。特别是左右马蹄形的护室,环绕正堂后方,宛如第四进,由方转圆又层层升高,組合巧妙,富于变化,不仅利于采光、通风,而且给原本单调的侧庭空间注入了勃勃生机。
安贞堡的建筑装饰繁简有度、重点突出。整体装饰以正堂及堂前天井四周最为精致。正堂二楼明间的窗户造型,就有钟形、扇形、八角形、圆形等花窗;正堂的梁枋、斗拱、垂花、雀替、屏风、柱础等都布满了富有文化内涵的图案,如《沉香赶考》《三国演义》《水浒传》《八仙过海》等经典故事、四大名著故事,色彩斑斓的花鸟虫鱼、植物、人物等栩栩如生。装饰手法有木雕、石雕、泥塑、彩绘、壁画等,用料考究,做工精致。
“国之瑰宝”绽放光彩
春和日丽,穿梭在这座百年古堡,我似乎看到了池占瑞、池云龙父子为这浩大的工程殚精竭虑的身影,也似乎看到池云龙在安贞堡落成后,在最豪华的“第一层”接待远道而来的贵宾时的欣喜……
这座历经百年的“国之瑰宝”,从建设到使用,从遭到破坏到保护,再从保护到开发,演绎了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渐进、曲折的保护与发展过程。
安贞堡建成后,池云龙及其子孙相继在堡中住了50多年。20世纪50年代土改时堡内住户全部搬出,安贞堡被征用作粮站,储存公粮。
岁月流逝风侵雨蚀,安贞堡也出现了一些自然损坏。如一进大门二楼上方的“万福招来”壁画就因时间久远,自然脱落,至今难以修复。
改革开放后,安贞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84年被列为永安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拨给一定经费给予维护,近几年加大保护力度。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当地文物资源,结合地方特色,2019年邀请天津大学文物保护规划团队制订安贞堡保护规划、安贞堡景区4A提升规划等项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建筑界、艺术界、旅游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当前,应当在保护文物、尊重文物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其旅游观光、文化创意、地理商标等多种价值,给“国宝”注入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三明市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结合乡村旅游,推动安贞堡积极申报4A级旅游景区,加大周边配套设施投入,围绕安贞堡开展田园综合体配套项目,其中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安贞堡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佘坂里民宿群、生态停车场等,完善安贞堡旅游基础设施。同时,把安贞旌鼓、打黑狮、扛花梁、作场戏、槐南唱曲等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丰富安贞堡旅游内涵,为当地村民增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