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打败匈奴,究竟是实力至上还是运气为主?看看它全盛时期国力就知道了!

中华冷兵器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分别率领五万骑兵出塞打击匈奴。匈奴主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卫青霍去病合计斩杀匈奴骑兵主力九万余人,这给了强大的匈奴帝国当头棒喝,匈奴单于北遁,逃离漠南地区,造成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可是在汉朝草创之时,匈奴人的气焰熏天,公元前200年匈奴单于冒顿直接三十大军合围了刘邦。即使是到了汉文帝时期,匈奴人依旧攻破北地郡直奔长安而来,一路纵兵劫掠甚至还火烧了甘泉宫。那么为何短短二三十年之后,匈奴人就成了过街老鼠被汉武帝飞龙骑脸,直接就打出了漠南老家呢?今天我们特意将在国力,汉武帝本人和战术方面分别分析汉武帝击败匈奴的原因。

一· 汉匈之间巨大的国力差距

大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都是依靠其国力为基础的,所以我们分析汉武帝时期的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不可以回避的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的国力差距。现在我们就在分别分析一下双方的国力。

1. 全盛时期的匈奴势力

战国末期中原各国连年互相征伐,匈奴人却趁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匈奴人通过战争不断地兼并征服周围部落,成为了当时的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军事力量。威胁到了当时的中原政权。秦始皇时期虽然短暂的击退了匈奴,取得了河套地区,但是随后的秦末大乱,使得长城边防军南下损失惨重,匈奴人乘机南下获得了河套地区,学习了中原的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技术。

势力大为增强,之后的冒顿单于,西灭月氏,东亡东胡,其势力西至辽东半岛北部,向北达到贝加尔湖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逾葱岭控制西域城郭诸国。南达今天的山西地区。在如今的蒙古高原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游牧帝国,其控弦之士四十余万。可谓是气焰滔天,显赫一时。从字面上来看匈奴实在是在是太强大了,那么史实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2. 势力更加强大的汉帝国

汉匈之间的人口差距

在经历了秦末战争的大量经济人口损耗之后,西汉初年人口只有八百万到一千六百万之间。在这里我们取平均值计算为一千二百万。这个数据可能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怎么样还不如北京一个城市人口多呢。但是在当时可不是这么回事。

前面我们说到,匈奴帝国全盛时期控制了广袤的疆域,物产丰饶,但是匈奴本部人口有多少呢?在书籍之中并没有留下记载。我们只能在关于中行悦的零星记载中管中窥豹。中行悦投靠匈奴单于时曾经对他说: “如今匈奴之众,人口不及汉之一郡”中行悦是汉文帝时期人,那么我们就以西汉全盛时期的一个郡来比较汉代一个大郡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小郡大概有几十万。

考虑到汉文帝时期西汉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所以最大的郡人口也不过数十万。所以冒顿单于集中骑兵兵力四十万应该是集中了当时匈奴人包括其附属部族的所有能战男子。那么匈奴本民族人口应该在六十万到八十万之间,八十万已经是匈奴总人口的最大限度了。

汉帝国方面,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原人口已经是3600万了,汉匈之间的人力资源比达到了惊人的四十比一甚至是五十比一。在冷兵器时代人口数量可是衡量一个国家势力的重要标准。因为大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即使汉武帝初期对于匈奴战争连年失利,骑兵损失十数万,但是汉武帝依旧可以迅速’暴兵“这样的人口优势可以说是惊得匈奴人一头冷汗。就算双方兵力交换比5:1汉武帝也不在乎,反正大汉人多,我就是耗死你,匈奴人可不这么想他们是死一个少一个,本来就人少,一直死人匈奴人可受不住。

汉匈之间的物资差距

打仗是需要烧钱的,每一次战役都标志着有着巨大的物资损耗。要想支撑全面战争,直至胜利,其物质支持至关重要。

前面说到匈奴人占领了广袤的土地,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鸟不拉屎的地方。蒙古高原大部分都是荒凉的大戈壁,气候严寒,而且多雪少雨,缺少植被,再往北走就是西伯利亚大森林了那地方别说放牧,人活着都费劲。即使是放牧他的承载量也是有限的,匈奴人以放牧为生,牛羊制品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他们需要大量的优质牧场,然而符合他们要求的就只有阴山地区以及河西走廊。

匈奴人长期依靠来自西域地区的物资补充。所以讲匈奴人是十分贫穷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需要连年南下抢劫汉朝。这也就是为什么匈奴的人口一直不高的原因。与此同时,匈奴人并没有掌握冶铁的技术,他们的铁器输入主要是依靠西域和河西走廊地区。

匈奴人的防护水平极差他们只能装备皮甲甚至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动物皮毛,绝大多数匈奴人骑兵是没有头盔的。因为铁器资源有限,必须优先供给武器制造。匈奴人南下劫掠的主要物资也大多是铁器,粮食和人口。史记记载在经历了汉武帝的军事打击之后,匈奴人甚至需要磨鱼骨头来作箭头,每一次战斗后他们还要收集自己的箭头下次使用。其物质水平之低可见一斑。

反观汉朝,大汉可谓是占尽了东亚地区的膏腴之地。面积广阔的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成都盆地给帝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产出。仅仅是关中平原地区所承载的人口和产出就超过了整个匈奴。尤其是,汉帝国建立初期吸收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于民休养生息,使得西汉的国家财富迅速累积。

长达四十多年的“文景之治”给汉武帝攒下了巨大的家本儿:粮仓里面的粮食积攒的旧谷子都发霉了,朝廷用来穿铜钱的绳子也都大多腐烂了。这么多的社会财富足以支撑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与此同时汉武帝可以是顷全国之力打击匈奴。汉军骑兵装备极佳,全身披有铁甲,戴有头盔。武器装备除了弓箭还每人配备一把环首刀。以及长戟,可谓是装备精良。

史料记载,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前夕,汉军骑兵实施了”粟马法“就是用未脱壳的小米直接喂食战马,拿人吃的粮食用来喂马,可见汉帝国的物产丰富。更绝的是为了维持这十万大军汉武帝还准备了数十万步兵和运量马夫绵延三千余里,其物资消耗之盛,可谓是匈奴人一辈子都想不到的,我都跑到漠北来了,中间隔着一千多里的大沙漠这都可以集中十万铁骑来打我,这谁受得了。

汉匈之间组织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

匈奴帝国和汉帝国不同,他并不是一个已经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巨大帝国,他只是以匈奴民族为主体的较为分散的部落联盟。即使是匈奴民族本身,匈奴的大单于也不能够对于自己的部落完全的控制,他必须分散自己的权力给左贤王和右贤王以及左谷蠡王和右谷蠡王,其下还有左右大督尉,他们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并不受到大单于的强有力的控制。

这就使得匈奴帝国的权力极为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来形成巨大的军事合力。在第一次河西之战之后,匈奴昆邪王因为害怕大单于的处罚,直接就率领自己手下四万多人投降了汉朝,并且开始积极的协助汉帝国对匈奴作战。

然而,我们的大汉帝国,自从秦始皇时代就开始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整个国家就好像是一台机器,虽然体积庞大,但是依靠高效的官僚队伍和郡县制度作为其零件和中央程序,整个帝国即使幅员辽阔却被治理的井井有条。

汉帝国的所有臣民完全服从于中央政府,各级官僚全面落实皇帝的命令,全力支持中央或者说皇帝更为恰当的决策。整个帝国都是由汉武帝一人所掌握,因此他几乎是可以肆意的利用整个汉帝国的所有力量来打击匈奴,而且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样的组织能力是匈奴人远远不能及的。

二· 汉武帝和卫霍二人的绝佳组合

1. “汉帝国第一狠人”汉武大帝

要说汉武帝,它的历史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司马迁曾说汉武帝“几于秦皇无异矣”这可是个不好的评价。

史记记载汉武帝残暴,刻薄,敏感多疑,嗜杀重刑戮。这等狠人能让匈奴人其在头上作威作福?即位之初汉武帝就在元光二年策划了著名的’马邑之谋“集中了三十万军队埋伏准备一举灭了匈奴大单于,那个时候汉匈之间可是依旧在和亲那,这一下子就是与匈奴撕破脸了。

一不做,二不休汉武帝这个”狠人“直接对匈奴开战了,由此开始了汉匈之间的十四次大战。汉武帝时期对于匈奴人的战争历时四十余年,要知道汉武帝才当了五十四年的皇帝而已。这位爷对于匈奴人可以说是极端的仇恨,仇恨到什么程度呢?他为了打匈奴,把汉帝国打的“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经过文景之治的四十多年的财富累积被他给挥霍一空,全国人口从3600万减少到了3200万,直接损失了四百万人口。这可是整个匈奴的最少五倍的人口呀,这一切就是为了打匈奴。区区四百万人口而已,我汉武帝不在乎,就是为了打死你匈奴。碰上个这样的很人,匈奴人一定是上辈子得罪了长生天了吧,

2. 帝国双璧登场,匈奴人的悲歌

汉武帝如此的仇视匈奴,其原因在我看来可能是来自于整个汉帝国皇帝对于匈奴人基因上的恐惧和敌视。相信在汉武帝年幼时一定是见到过自己的父亲汉景帝对于匈奴来使的悲苦的面容和无奈的叹息。这在汉武帝的心中埋下了巨大的阴影。自然我可以猜测,当汉武帝看到冒顿单于写给吕后的极具侮辱性的国书时心情。汉武帝恨不得把所有匈奴人都挫骨扬灰。自然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政治理想他需要得力助手来协助,正在此时汉帝国的“双子星”诞生了。

大将军卫青登场

元光六年汉武帝派遣卫青从上谷郡出击,卫青直捣匈奴人祭祀的圣地龙城,缴获匈奴人祭天使用的小金人,斩首七百多级。

元朔元年秋,卫青再次从雁门郡出击,斩首匈奴数千级。元朔二年春,卫青再次出击,收复河套地区,再次斩首俘虏数千人。元朔五年春,大将军卫青亲率十余万大军出朔方,高阙,获首虏一万五千级。元朔六年春,卫青再次出击,他将六将军领十万大军出击定襄,此战再次斩获三千于首级。元朔六年夏,卫青再次出击斩首了匈奴一万九千级。截止到公元前123年卫青已经累计斩杀了匈奴人将近四万人了。经过卫青在河套地区的接连胜利,匈奴人被彻底逐出漠南地区,匈奴人悲伤的唱到:失我焉知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可是给了匈奴人巨大的震撼。汉人的将领怎么一下子怎么强势了,但是匈奴人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帝国双璧的另一个人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冠军侯霍去病横空出世

霍去病第一次出击是在元朔六年跟随卫青一同出征。霍去病生性放荡不羁,却及善用兵,他亲自率领八百骑兵脱离大部队转战千里,杀敌两千之众,从战损比上看这人可比卫青狠多了。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帅一万骑兵出击陇西,斩首八千级。元狩二年夏霍去病再次出击陇西此次斩首俘获匈奴三万多人,仅仅是两年霍去病的战绩就赶上自己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其作战凶狠可见一斑。更要命的是,霍去病此人勇武异常,元朔二年秋,在霍去病的猛烈打击下,匈奴昆邪王意欲降汉,但是休屠王却突然反悔,还想要乘机偷袭汉军。

霍去病自己只是带着数百名亲随骑兵直接进入五万人的匈奴营地,气焰滔天,威逼恐吓,迫于霍去病的神威,匈奴昆邪王杀了休屠王自愿投降汉朝。此役一举收复匈奴四万多人,河西走廊有是大定。斩断了匈奴人的臂膀。匈奴人唱到失我祁连山,是我六畜不番息。匈奴人的力量再次被巨大的打击。被迫全面撤退到大漠以北。汉军总不可能穿过一千多里的的沙漠来打我吧?不,匈奴人太天真了。

汉武帝是什么人,就是竭尽全力也得把匈奴干死的“狠人”。元狩四年,卫青和霍去病分别率领五万骑兵大军,随军步卒数十万,长途跋涉转进三千余里,直接接战匈奴大单于和匈奴骑兵主力。此战卫青霍去病一共歼敌九万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漠北大战。匈奴人直接被打残了从此十数年间都不敢南下大漠。而卫青和霍去病也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之为“帝国双璧”。

三· 对于匈奴作战战术的革新

1. 骑射对骑射

汉武帝总结前几任帝王对于匈奴作战的经验,最终得出结论汉军之所以屡次败给匈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兵种及其战术的落后。步兵移动缓慢,根本就难以追得上匈奴骑兵。车兵虽然具有机动性,但是操作复杂,而且对于匈奴骑兵来讲可以说攻击力微乎其微。根本就对其造成不了什么伤害。要对付匈奴人的骑兵,还是得有汉帝国自己的骑兵。

汉武帝即位之初,就着手培养自己的骑兵队伍,他鼓励民间养马,还设立了国营马场。选拔在边塞地区生活的良家子弟加入骑兵。而且聘用投降汉朝的胡人进行骑射教学,汉武帝本人也及其爱好骑射,经常率领亲随御林军在上林苑游猎同时进行军事训练,培养了一大批的骑兵军官,卫青,霍去病也是出自此地。十数年间就训练出了一大批的骑兵队伍,他们擅长骑射而且装备更加的精良,足以和匈奴人正面交锋。其拥有的巨大的机动性正是卫霍二人取得不俗战绩的基础。

2.冲击战术的出现

即使是训练多年的汉军骑兵,在骑射水平上面依旧是整体低于从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的。匈奴人儿时骑羊射鼠,九岁就可以在马背上射兔子,十四岁就可以射鹿,成年之后就可以弯弓射大雕。这样的骑射本领让半路出家的汉军骑兵相形见绌。因此为了抵消匈奴人在骑射技术的优势,卫青和霍去病发明了适合中原骑兵作战的冲击战术。

冲击战术的核心就是在切断匈奴主力的后路的前提下,使其无法逃跑,然后尽量的接近匈奴骑兵,不要和匈奴人拉远距离,使得他们发挥自己的骑射长处。把匈奴人包围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将匈奴人擅长的追逐骑射转变成为短兵肉搏。中原王朝军队拥有极强的纪律性,这就使得他们更加的适应血腥残忍的正面冲击战术。

但是匈奴人却不一样,他们及缺少防护,也缺少和敌人正面冲击作战的血性,因此,面对汉人的冲击战术他们往往一触即溃。在汉武帝下达的嘉奖卫青霍去病的诏书中,经常出现“合短兵”,“斩”,“诛”.等字眼,这就说明,卫青霍去病的战果大多是使用贴身肉搏的方式取得的。这种方式更符合汉民族勇武的气质特点。

2. 极佳的作战时机以及战略机动

庄家的生长规律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季节性农忙。同样的道理草原畜牧业也有着自己的季节性周期,每年的冬末及来年春天是各种牲畜集中繁衍的季节。匈奴人忙于照看牲畜,无法形成巨大的军事力量。汉武帝则在春夏对于匈奴人进行军事打击,使得大量的牲畜流产,这种季节性打击使得匈奴人损失极大,无异于汉地庄稼的绝收。

在战略上,卫霍二人及其擅长长途奔袭迂回侧近的机动作战,这就使得匈奴人找不到汉军骑兵的主力只能够一次次的被动挨打,承受巨大的损失。如卫青偷袭匈奴左贤王和霍去病的河西转战就是极好的例子。

汉武帝时期之所以取得了对于匈奴反击作战的的胜利。首先得益于汉帝国对于匈奴人的体量压制。其次则是汉武帝本人的对于匈奴人的巨大仇恨从而迸发出的巨大的强烈的战争意志,以及“帝国双壁”的出现,他们卓越的指挥艺术,以及开创的对匈奴的战术为汉武帝击败匈奴却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