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卫生,体、物"洗"不同
新冠疫情出现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已成为有效预防范疫情、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的标准习惯,刻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现在说起“洗”字,什么都可以洗,一洗概之:洗车、洗衣、洗头、洗手,洗脚、洗地,洗心、洗钱、洗码。但古代不同,虽然都表达了洗的意思,达到了干净的目的,但表达人体不同部位的洗和洗物的洗用词是不一样的。
仓颉依类象形,造文成字时,以天然灵性,六书入体,意在其中。凡与水相关的,多用三点水或水的偏旁表义,至于枝叉引申、比喻、动用等而来的意思就更多,让每一个汉字都立体呈现,丰富着我们的语言表达。
洗,《说文》解释曰:洒足也。这说明洗的本意只是用水洒脚而已。不是像我们现在端一盆热水,长泡细搓带按摩的洗,而是在河边、湖边、有水的池边以手撩水,洒到脚上。而洗头、洗脸、洗手则用另外的字来表达。
《说文》“沐”,濯发也(濯,浣也)。古人对头发很重视,且头发较长,以一个沐字单独来表达洗头发。古人没有洗发液,王公贵族用潘(淅米汁)洗头发,而且很讲卫生,五天一洗(《礼内则》面垢,火覃潘请靧;《汉官仪》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普通百姓达不到这个水平,有水洗就已不错了。
《说文》“沬”(通頮、靧hui4),洒面也;洗脸是用沬来表达的。《说文》“浴”,洒身也;洗身体是用浴来表达的。古代上层统治阶级沐、浴所用液体不同,《周礼天官》宫人共王之沐浴。疏:沐用潘(淅米汁),浴用汤(热水)。
我们现在常说洗澡,但古代的“澡”字只表达洗手之意。《说文》“澡”,洒手也。另外还有一个字表达洗手的意思:盥。《说文》“盥”,澡手也。这里指的是两手掬盘里的水来洗手,多表达在祭祀前的一种洁手仪式,后词义扩大,表达为洗手洗脸的词汇:盥洗。
《说文》“淋”,以水沃浇;自上而下的水或浇或溉。我们现在所说的沐浴,就是头和身一起洗;而引申出的沐浴阳光、沐浴春风,是头、身一起在阳光下、春风中享受,也是很形象的。现在常说的词淋浴,无论从动作还是形态,都准确地表达字词的本意。
古代洗衣服用的词是浣。《说文》“浣”,濯衣垢也。浣纱、浣洗皆出于此。洗涤的涤,从水,表达的洒水的意思。洗干净了,就引申出洗的另一个意思:洁;洗时盛水要用容器盛装,引申出洗的名词承水器意思,如笔洗。至于洗的其他意思,跟讲卫生没有多大关系,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