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炎等病症,这个三伏天别再错过

针行者 WFAS世针教育 7月17日

三伏天灸技术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时间治疗学与特定中药相结合在特定穴位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本技术通过药物在特定的时间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功效。

适宜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久咳、体虚易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及其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产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宫寒不孕等。

神经系统疾病: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麻木、面瘫、中风偏瘫等。

痛症疾病:风湿、类风湿及慢性劳损引起的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等。

其他:免疫力低、亚健康、身体及四肢寒冷怕冷。

三伏灸

基本操作方法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在这段时间内,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毛孔开泄,经络气血运行最为通畅。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日均为庚日,是全年中气候最炎热、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是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五行学说中庚与肺同属金,肺部疾病在庚日治疗效果最佳,而且在这一阶段人体肌肤腠理开泄,使天灸膏更易透皮吸收,更有效地作用于穴位经络,对肺、脾、肾等脏腑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药物选择与制备

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

方法: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新鲜老生姜去皮后磨碎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至8摄氏度低温下,用时倒出(切忌姜汁低温保存下超过48小时,常温下姜汁有效时间为2小时内)。

操作方法

1.敷贴:穴位一般每次以6~8个为宜。

2.贴药:背部穴位取双侧,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一组穴位,通常2~3组穴位交替使用。

3.时间:成人30~60分钟为宜。小孩时间酌减,避免灼伤皮肤。

4.疗程:三伏天灸10天一次,共3~5次(即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或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伏前加强、伏后加强;若中伏和末伏相差20天,则可在此期间增加中伏加强。),一般3年为1疗程。

5.  ·  预灸 7月6日—7月15日

·  初伏 7月16日—7月25日
·  中伏 7月26日—8月14日
·  末伏 8月15日—8月24日

·  伏后加强 8月25日—9月3日

常见疾病的三伏天灸治疗技术

哮病(支气管哮喘)

【治则]振奋阳气,利肺化饮。

【选穴]第一组:肺俞(双)、胃俞(双)、志室(双)。第二组:脾俞(双)、风门(双)、膏肓(双)。第三组:肾俞(双)、定喘(双)、心俞(双)。

【操作]同上述操作方法。

鼻鼽(过敏性鼻炎)

【治则]振奋阳气,宣肺通窍。

【选穴]第一组:肺俞(双)、胃俞(双)、志室(双)。第二组:脾俞(双)、风门(双)、气海、关元。第三组:肾俞(双)、中脘、下脘、膏肓(双)。

【操作]同上述操作方法。

胃脘痛(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治则]振奋阳气,和胃止痛。

【选穴]第一组:中脘、天枢(双)、气海、脊中、命门。第二组:上脘、滑肉门(双)、阴交、悬枢、腰阳关。第三组:建里、太乙(双)、水分、中枢、命门。

【操作]同上述操作方法。

禁忌症: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患者;发热;一岁以下幼儿、孕妇;过敏体质患者:对外贴胶布或药物过敏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1.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2.贴药后若出现瘙痒、灼热、刺痛等症而难以忍受,应随即移去膏药,避免搔抓致皮肤破损。

3.贴药当日要避免食用酒、海鲜、牛肉、芋头、花生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辛辣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