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病方---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学习笔记(2020-02-23)
清金益气汤
治尪(wang)赢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生黄芪三钱 生地黄五钱 知母三钱 甘草三钱
玄参三钱 沙参三钱 川贝二钱 牛蒡子(炒捣)三钱
此证,脉应弦而有力。
问:脉弦有力,为何加用黄芪补气?
答:脉之有力,有真假。凡脉有力者,当于敦厚和缓中见,此脾胃之气健旺,能包括诸脏也。
若脉象洪而有力,多系外感之实热。
若滑而有力,多系中焦热痰。
若弦而有力,多系肝经偏胜,本证只脉既是。肺属金,肝属木,金病不能震木,肝木横恣,反侮金,故脉见弦而有力。黄芪补肺气。
凡肺痿、肺痈之病,多有胁下人疼着,亦系肝木偏胜所致。
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
1.《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
2.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
3.谓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
4.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
5.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
6.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
为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
“肝属木而应春令,其气温而性喜条达,黄芪之性温而上升,以之补肝原有同气相求之妙用。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神农本草经》谓黄 主大风者,诚有其效。
黄芪宜和知母等分相配伍,黄芪温升补气,知母寒润滋阴如云。二药相合,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阴阳两虚,用之效果好。
清金解毒汤
治肺脏损烂,或将成肺痈,或咳嗽吐脓血症者,又兼治肺结核。
生乳香三钱 生没药三钱 甘草三钱 生黄芪三钱
玄参三钱 沙参三钱 牛蒡子炒捣三钱 贝母 三钱
知母三钱 三七二钱(捣末)药汁送服
将成肺痈者去黄芪,加金银花三钱。
参麦汤等是治肺结核成痨瘵者,而此方及后方治肺结核未成痨瘵者。
玄参∶色黑,味甘微苦,性凉多液。
1.原为清补肾经之药,中心空而色白(此其本色,药局多以黑豆皮水染之,则不见其白矣),故又能入肺以 清肺家燥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
2.《神农本草经》谓其治产乳余疾,因其 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且兼有补性(凡名参者皆含有补性), 故产后血虚生热及产后寒温诸证,热入阳明者,用之最宜。愚生平治产后外感实热,其重者用白虎加人参汤 以玄参代方中知母,其轻者用拙拟滋阴清胃汤,亦可治愈。诚以产后忌用凉药,而既有外感实热,又不得不以凉药清之, 惟石膏与玄参,《神农本草经》皆明载治产乳,故敢放胆用之。然用石膏又 必加人参以辅之,又不敢与知母并用,至滋阴清胃汤中重用玄参,亦必以四物汤中归芍辅之,此所谓小心放胆并行不悖也。
3.《神农本草经》又谓,玄参能明目,诚以肝开窍于目,玄参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视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肾之精华外现者也。以玄参与柏实、枸杞并用,以治肝肾虚而生热视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也。
4. 外感大热已退,其人真阴亏损、舌干无津、胃液消耗、口苦懒食者,愚恒用玄参两许,加潞党参二三钱,连服数剂自愈。
乳香∶气香窜,味淡,故善透窍以理气。
没药∶气则淡薄,味则辛而微酸,故善化瘀以理血。
其性皆微温,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
1.故凡 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
2.又善治女子 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疼,月事不以时下。
3.其通气活血之力,又 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 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乳香、没药不但流通经络之气血,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能流通之。医者但知其善入经络,用之以消疮疡,或外敷疮疡,而不知用之以调脏腑之气血,斯岂知乳香、没药者哉。
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轧作粗渣入锅内,隔纸烘至半熔,候冷轧之即成细末,此乳香、没药去油之法。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功效: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6-12克入汤剂,宜炒捣碎。还能滑肠通便。张锡纯常用其利肺之功。
沙参∶味淡微甘,性凉。色白,质松,中空, 故能入肺,清热滋阴,补益肺气,兼能宣通肺郁,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血积,肺气平而血之上逆者自消也。人之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沙参能清补肺脏以定魄,更能使肺金之气化清肃下行,镇戢肝木以安魂,魂魄安定,惊恐自化,故《神农本草经》又谓主惊气也。
徐灵胎曰∶“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 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药,色白体轻, 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沙参以体质轻松,中心空者为佳,然必生于沙碛之上,土性松活,始能如此。渤海之滨,沙碛绵亘,纯系蚌壳细末,毫无土质,其上所长沙参,粗如拇指,中空大于藕孔。
三七∶味苦微甘,性平。
1.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
2.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鲜红(宜与鸦胆子并用)久不愈,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肠烂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为 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癥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
3. 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外敷、内服奏效尤捷,疮疡初起肿疼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
三七之性,既善化血,又善止血,人多疑之,然有确实可征之处。如破伤流血者,用三七末擦之则其血立止,是能止血也;其破处已流出之血,着三七皆化为黄水,是能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