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文化,最美之境倾于心


所属专题:茶道知识知多少

如果您有任何的建议,或者问题,欢迎您留言,同时也希望您能点点关注这也是对我们一种莫大的鼓励

半杯清茶,融尽一生浮沉,一丝青烟,散尽世间沧桑

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欢喝茶,对于他们来讲,喝茶,喝的已经不是单纯的茶水了,而喝的是自己的起伏人生

茶有百味,有的人喝的是平淡与温馨;有的人喝的是委屈和艰难;有的人喝的是释怀与念想,有的人喝的是梦想与希望,当然,也有的人喝的仅仅就是茶

品茶如品人生,那么可不能太随便,精心的选一款好茶,用心的收拾好茶台,摆放整齐的茶道六君子,最好再点上一支沉香...

而这,就是茶席文化

茶席,简单的理解,就是泡茶人精心布置的喝茶道场

在这个道场里有音乐,有茶室,字画,有香,有花;当然也有茶,有盖碗,有茶巾,有席布,有茶匙,有水盂等等等等

泡茶人精心的装扮着每一个细节,当然,这个道场也不一定非要装扮的这么多

有时候,坐在山涧流水之间,铺上一片席布,简简单单的放上一个茶杯,周围有鸟语,有花香,有流水,有微风,这也是有着另一番不同的场景

这就是茶席文化最美的阐述,这是一种对茶道极美的一种展现,而这种展现,只在于泡茶人的心

其实,茶席文化自古以来,历史非常悠久,虽然茶席是近代才提出来,但是他的历史,最早已经可以追溯到晋代了

晋:茶席雏形

“止为茶舛据,吹嘘对鼎立。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这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娇女诗》中所描绘出日常煮茶的场景,写的是他的两个女儿纨素和惠芳,在家吹火煮茶时生动可爱的画面

其实从侧面隐约体现出,当时人们喝茶的场景,而这种场景,或许就是茶席文化的雏形,用现代的话说,叫做“有点味道了”

唐:华丽奔放,注重意境

茶席文化真正的出现,是到了唐朝,这时候,中国的茶礼,茶道,也逐渐开始形成

这时候,陆羽的《茶经》出世,把人们对茶的理解,从药用、羮饮时代,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品茶清饮的新境界,而且还规范了茶席的形制,提出“青瓷益茶”的理念

据记载:“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茶经》”

这时候的唐朝,万国来朝,诗人辈出,许多文人雅士对茶文化开始了悟道与升华。饮茶环境和茶席的背景,已经开始注重竹林、松下、名山、清涧等宜茶的幽境。

宋:沉静内敛,有了艺术性

到了宋代,对于茶席已经有了一定的艺术境界,他们在饮茶的时候,会摆放上一些艺术品

插花、焚香、挂画与茶,一起被合称为“四艺”,经常在各种茶席之间,同时出现,似乎成了一种标配

明:清幽脱俗

在明代朱元璋下诏废掉团茶后,茶席的器具和构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席从之前的华丽,繁杂转变为隐逸清净。

那时候,有人提出了“茶壶以小为贵”,“茶杯适意者为佳”等理念

我们可以从文征明自绘的《品茶图》里看到:草席内两人对坐品茗,上置一壶两杯,童焗火煮茶,后有茶叶罐。

没有华丽的装饰,非常的简约

人们并于庭院、竹荫、蕉石前,插花、煮水、烹茶、焚香,这都充分体现了明人饮茶,更加注重空间的审美与趣味。

现代: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茶席文化发展至现在,更是见仁见智,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茶,雅俗共赏,包罗万象,每个人对茶的理解与感悟不同,每个人在茶席的布置上,也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

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茶席,也有属于自己对茶的理解。没有什么对与错,只要用心对待,这本身就是最好的体现

茶友须知

为了能给茶友们提供更加有价值的知识,让大家更清晰,更方便,更系统的了解茶的相关知识,在品茶路上,不掉坑,不迷惑

本头条号(容姐姐的茶),将通过专题分类的方式,更加全面,系统,准确的为大家分享茶相关的内容

如果您有任何的建议,或者问题,欢迎您留言,同时也希望您能点点关注这也是对我们一种莫大的鼓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