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与社会计算研讨会开讲!唐杰教授等学术大咖带来精彩演讲
10月27日,“复杂系统与社会计算研讨会活动”在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社会网络分析专业组(筹)联合组织,以期促进跨学科新兴领域的发展。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唐杰、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闫小勇、中山大学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胡延庆等多位学者莅临会议,并带来了精彩演讲。
与会人员合影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教授唐杰带来了题为《Graph Neural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的报告,介绍了他们提出的一种可以通过对邻域聚合和网络采样进行改进,显著提高GNN性能的模型。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教授闫小勇从大量社会引力定律实证观察出发,追根溯源,从最大熵原理、随机效用理论和博弈论等不同视角探索社会引力定律背后的机理。
中山大学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胡延庆介绍了团队在网络结构预测方面的发现:网络结构的最短压缩长度可以直接评估结构的可预测性,并且在广泛的真实网络中发现的两个量之间具有普遍的线性关系,暗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普遍类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李大庆带来了题为《城市交通的健康管理》的报告,基于渗流理论,结合交通路况数据,对交通拥堵从产生、演化到恢复的全寿命周期进行分析,挖掘系统的弹性规律,希望可以为城市交通的可靠性管理提供新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张江介绍了团队开发的一种根据系统的时间序列而自动建模的算法框架,这种方法不仅能拟合系统演化的动力学,而且可以自动学出系统背后的相互作用网络。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副教张伦立足传播学视角,从知识传播过程的“内容”与“传播者”角度,以“知乎”在线知识传播平台为依托,描述知识疆域演化规律、并探究用户知识贡献的主要动力。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李睿琪带来了题为《Urban Spatial Scaling: From active population to folding cities》的报告,介绍了如何更好地揭示城市系统的真实结构。
此外,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副教授杜文博、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潘、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经济研究所副教授韩筱璞三位学者,也分别就领域内的研究,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会议最后,现场举行了《如何发表学术论文》讲座,以及《未来期刊的发展和服务模式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期刊?》座谈。
了解更多近期活动,请点击菜单栏——近期活动查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