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兴衰之历程
中国王朝之更替,一般来说,后朝会总结前朝的教训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从而形成本朝的治理策略。当然,后一朝与前一朝的不同,并不仅仅源于前朝经验教训的总结,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固有的习俗、制度、品格以及对世界的理解。简单概括就是:有所继承、有所变革,有的变革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比如我们经常说:秦汉亦或隋唐,两个王朝往往连在一起讲,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汉承秦制、唐随隋规。
关于商朝,所遗留的历史信息相对有限,很难将周朝与商朝进行全面的细致比对。不过,商人应该具有勇武好战的品格,这一点从甲骨文关于征伐的记载以及宋国在东周列国期间的表现便可以得到例证。周朝显然试图改变这一品格,强调以德治国,耀德而不观兵。不观兵便是不炫耀武力之意,也就是所说的以德服人。从表面上看,这绝对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设计。但是,现实往往比理想要残酷。
在周王朝八百年的寿命之中,战火纷飞的时间将近六百年,从春秋之小打小闹,越打火越大、越打越残酷、越打越血腥。周王朝之好战,和商朝相比一点都不逊色、甚至超出,区别在于:商人侧重于外战,对外征伐和掠夺;周朝侧重于内战,当然,这不是周天子干的,是诸侯之间互相掐,周天子干着急、没辙。
究其根源,在于周朝之分封特色。
依据本文之理解(未必正确,仅是一家之言):
夏朝统治格局之基础,在于诸侯对天子的拥戴,很多诸侯属于原生态,即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地方割据势力亦或军阀,可能比天子直属封国的资格还老,这些诸侯得到天子的册封(实际就是承认)之后成为王朝的诸侯,另外,天子还会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册立一些诸侯。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但其性质依然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到了商朝,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度加强,天子直接册立的诸侯比重加大。到了周朝,天子对诸侯控制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直接册封的比重进一步加大,遂形成周朝独具特色的分封制度:姬姓血亲及姻亲(如姜子牙)占据绝对优势,兼顾天下各门各派的势力,力求面面俱到、恩泽普降以建立各民族各派别大团结的统一阵线,功臣勋将、殷商后裔、上古帝王后裔也都得到分封,比如:殷商遗民立国为宋、虞舜后人被封于陈。
和前两朝相比,权力分配的格局并没有本质变化: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对天子按照规则履行一定的义务,比如:纳贡、提供军队亦或钱粮、朝拜等等。诸侯拥有自己的封地、军队及征收赋税、人事任命的权力,封地之内,诸侯便是一国之主,享有相对独立的主权,天子一般不能干涉其内政。
因而,周王朝分封的特点在于两点:第一是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度明显加大;第二是周王室宗亲以及姻亲占据绝对优势。这可能是吸取了商朝的教训,这种做法的用意在于王室宗亲掌握强大的实力之后可以作为王室之屏障,而不至于像商朝那样,被一击而重伤致死。应该说,这种制度设计具有其优越性,其实质是将国家的要害资源分散化,这样一来,敌人便很难通过偷袭的办法来终结周王朝。但是,这样一来,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封地以及资源也就非常有限。
从实际效果来看,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之处在于:周王朝就如同一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便在外敌入侵、国王被杀的情况下,周王朝依然顽强地存在,王室虽然衰落,但姬姓掌握的两大诸侯国齐国与晋国先后雄起,尊王攘夷、匡扶秩序,天下依然是姬周之天下;失败之处在于:齐晋称霸的目的不是使王室复兴(实际也无法做到),而是振兴本国之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所以,天下虽然是姬周之天下,但却已经不是周天子之天下。
周天子只能在静静的角落里,眼巴巴地瞧着。
从廉洁程度上来说,周王朝的天子们应该是中国王朝史上最清廉的国王级别的管理团队。周王朝以节俭作为立国之本,至于在初始时段是否真的节俭不得而知,但在王室衰微之后,绝对是非常节俭的。想不节俭都不行,是真没钱。一来封土面积及直属人口急剧缩水,同时,诸侯进贡的热情大大下降,到最后干脆没人理,导致收入大幅下跌,同时还要保持天子之威仪充门面,诸侯为天子出力,天子还要打赏,出手还要阔绰。到最后,周天子穷得丁当响。
周王朝之兴盛,起于周成王,并由其子康王承续,四十余年国民安乐、四海昌平,这一时期堪为周王朝之盛世,史称成康之治。不过,需要明确:这一太平治世虽然起自于成王,但却是由周公姬旦奠基,是周公的二次东征,基本肃清商朝遗留的反周势力,从而保证了后世的社会和谐。就此而言,周公功不可没。
康王辞世之后,其子昭王登位。这时,南方的楚人开始日益壮大,昭王率军进行讨伐,不过,战争的进展似乎没有昭王预想的顺利,周朝军队遭到惨重创伤、昭王本人亦在这场战争中死亡。史记的记载是卒于江上,具体原因不明。
显然,在昭王执政期间,周王朝开始出现问题和麻烦,其国力的上升开始步入平台期。昭王之子姬满即位,是为周穆王。
周穆王是一位极具特色的君王,其特色有三。
第一是长寿,穆王在五十岁那年登基、执政五十五年,享寿一百零五岁。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的。至于是不是恰好一百零五岁、倒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认为古人不可能活到百岁之上。穆王身为帝王,吃得饱穿得暖,吃得还是绿色食品、呼吸新鲜的空气。穆王喜欢游玩,故而能使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并且,穆王五十岁方得以登基,而且还是在父亲因为出征而辞世的情况下,这说明其父昭王也是长寿之人,肯定有长寿基因遗传给穆王,所以,穆王一百零五岁绝非童话故事,大可不必质疑。
第二是战功,穆王执政之后决定出兵征伐戎狄。戎狄乃是周王朝北部的游牧部落,极是勇悍善战,可以说,中原华夏对外征战史的大部分篇章就是中原之农耕与北方之游牧之间的战争史。虽然有大臣谏阻穆王,施政以德而不是炫耀武力,穆王最终还是决定出兵征伐并取得胜利,这说明在穆王执政的期间,周王朝之国力依然十分强盛。
第三就是穆王特别喜欢游玩。非常有名的传说就是穆王西游记,其实,穆王西游之事在史记中也有提及,只是较为简短,不似传说的那么生动详细。穆王西游是说穆王到西方各国游玩,还见到了西王母,二人情投意合、眉来眼去,穆王乐不思蜀、留恋忘返。直到国内发生叛乱,才紧急上车、一日狂奔千里、回国平叛。那么,这西王母到底是谁,一时间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很多说法。本文认为:如果西王母果真存在,应该是位于新疆亦或其附近的西域之国。
穆王游玩到了不惜千里跋涉并与西王母情意绵绵,以致到了国内出现叛乱的程度,这样的人如果做一个诗人,将会非常卓越,不过,不幸的是:他是一位君王。
周王朝自穆王之后,开始步入下行轨道。
不过,和秦朝的雪崩式坍塌不同,周王朝的下行历程呈现徐徐下降并且夹杂反弹的特征。
穆王之后,历经共王、懿王之后,王位传给了厉王。周厉王以让国人闭嘴的方式来消弭人们对国政的批评,就如同是以只堵不疏的方式来治理洪水,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的怒火终于爆发,厉王仓皇出逃。周王室面临崩盘的危险。
此后的周宣王颇有中兴之志,周王室出现勃兴之迹象。但是,对姜戎的征伐失败,导致周王室丧失了一支重要的机动兵团、军事力量严重受损;同时,由于周宣王对 于鲁国国君人选的不当干预、引起诸侯的强烈不满,周王朝在一度勃兴之后,再度面临危险的境地。
此后是幽王即位,如果幽王能够遵纪守法、励精图治,周王朝之复兴也并非幻想,只是这位仁兄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相关文章很多,本博亦专门撰文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其结果是导致周王室的彻底衰颓。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从而开启东周时代,此后,周王室一步步衰落,再也没能兴起,只能依靠齐晋两国维持生计,等到了田氏代齐及三家分晋之后,周王室也就彻底失去了依托。在战国时期,哪个国家打了胜仗、称霸一方,周天子就会派人祝贺并且送去贺礼,这种谁拳头大谁就受到尊敬的作法对于道德的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到战国后期,秦王通知西周君(当时的周王室又分裂为东西二周,称西周君和东周君)去秦国觐见,西周君不愿意去,又害怕秦王发怒,后来费了半天劲才躲过去。这时,已经是乾坤错位,周之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周王朝之兴在于成康,但由周文、周武及周公三人奠基;周之衰在于幽王,却是始于穆王,加速于历王,幽王作茧自缚,给了周王室致命一击。
一个王朝的兴起必然意味着一代王朝的陨落。同样,一代王朝的衰颓,也必然意味着一代王朝的勃兴。
周王朝衰落之际,大秦帝国的铁血战车已然隆隆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