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医学之“眩”篇
仲景医学之“眩”篇
有主症为“眩”者,有兼症为“眩”者,共收集11个方证,如下:
1: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
【原文】:
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汤主之。
【原方原量】: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朮甘草(各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真武汤
【原文】: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原方原量】: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白朮(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3: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原文】: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原方原量】: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朮(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4:《近效方》朮附子汤
【原文】: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近效方》朮附子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原方原量】:
白朮(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右三味,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原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方原量】: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6:甘草干姜汤
【原文】: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原方原量】: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7:泽泻汤方
【原文】: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原方原量】: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朮(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8:小半夏加茯苓汤
【原文】: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原方原量】: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9:五苓散
【原文】: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原方原量】: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朮(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10:茵陈蒿汤
【原文】: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原方原量】: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11:葵子茯苓散
【原文】: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原方原量】: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焦军营——焦氏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