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终身学习之心理学
今天的内容是昨天的延伸,主题是介绍一套心理学教材,以及谈谈我对治疗心理亚健康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感谢卢鹏把这套心理学教材介绍给我,他已经先于我开始阅读,并且有了很多的认识和体会。前段时间还专门打电话给我交流一些想法。我想今后应该请他来专门写些内容,心理学就是其中一项。他的文采是极好的,和他相比我愿意称自己是文盲和写作小学生。
教材名称心理学,我拿到的是2015年最新出版的第三版。这是两本上下册的书。
这套心理学教材是极其权威的,来自于哈佛大学四位心理学大师Daniel Schacter(丹尼尔·夏克特)、Daniel Gillbert(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Wegner(丹尼尔·韦格纳)、Matthew Nock(马修·诺克)。前三位不是兄弟,对,不是某著名体育主持人说过的夏普兄弟。
Daniel Schacter(丹尼尔·夏克特)是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心理学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前系主任。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讲座教授数量稀少,是一所大学具有最高学术地位的学者,对美国大学熟悉的朋友肯定比我更清楚)
Daniel Gillbert(丹尼尔·吉尔伯特)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社会心理学家。他的著作《装上快乐》(又名《哈佛幸福课》)被译成25种语言,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心理学图书之一。
Daniel Wegner(丹尼尔·韦格纳)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社会心理学家,在加盟哈佛大学之前,是弗吉尼亚大学的讲座教授。2013年7月去世。
Matthew Nock(马修·诺克)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曾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奖。
前言中致谢的名单很长,有几十位美国不同高校的心理学家。所以你可以认为这本书也是代表了美国心理学最高水平的集体智慧。
国内的翻译阵容也是极其强大的,由中国社科院心理学研究所认知心理学研究室主任傅小兰研究员领衔。书中记录了她如何带领团队以极其严谨的态度来完成翻译工作。
下面是这本书的目录。
我这两天看了两章的内容。
首先的感觉是,这是一本心理学入门的教材。我把它看成经济学里曼昆的教材。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的人,也能有很多收获。比如人类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相互联结,其复杂程度超过星系、粒子、分子和任何机器。在这本书面前,什么星座、血型、读心术之类的伪科学变得黯淡无光。
第二点是,这本书回顾了西方科学革命以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吸收了很多近年来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些成果是足以颠覆以往认知的。比如第二章很多的内容讲述的是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内容,通过数理统计告诉我们一些过去不了解的基本事实。很多心理学实验的结论是经不起概率论推敲的,很多情况的发生完全是毫无任何规律的随机事件。下图是男性和女性的智商分布,可以看出男性的分布区域更广,女性更集中。也就是说,顶尖聪明和非常愚钝更多的都是男性。
第三点,任何一个有一点学习能力的人,都应该至少看一遍这本书。在心理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前,思考心理学的任务都是由哲学家和诗人来完成的。随着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心理学逐步成熟完善。所有对星座、血型感兴趣的人,都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心理学是一门枢纽科学,可以链接到其他很多的学科,但首先研究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如果我们不了解心理学,就不知道自己的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也就根本无法准确认识和了解自己。而认识和了解自己,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连自己都不能了解的人,有可能会了解别人吗?
第四点,联系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最近讲授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我越来越感觉到,心智(Mind)到底是存在还是意识,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书中把人的大脑比喻成电脑硬件,把我们的心智模式比喻成软件,我觉得是比较恰当的。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通过学习会发生机理上的变化,也就是硬件升级。作为软件的心智模式也可以通过学习而实现更加多元化,也就是软件升级。硬件和软件的同时更新,才能构成人的思维的真正进步。但这只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最关键的还是行动。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想我还会有更多的体会和认识。今天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已。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去找这本书来读吧,可以阅读的途径包括微信读书、kindle、以及购买纸质书。大家有了不同的认识,可以相互讨论,更加深入的找到打开我们人类自己大脑密码的那把钥匙。
这本书介绍完了,接着继续讲讲昨天的话题。
过去一年看过很多书,大都是西方目前最流行最前沿的内容。与今天的话题有关的,比如《自私的基因》、《枪炮、病菌和钢铁》等等。也看过国内很多生物科学方面专家的讲课,比如华大基因的尹烨等等。(此处省略两万字)
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解决心理亚健康的办法还有一个,就是有效社交。而且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应该是性别比例一比一的群体社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交。对于未婚人群来说,通过这样的社交你可以选择合适的另一半,也可以作出是否需要组建家庭的决策。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会选择单身,这已经成了一个趋势。对于已婚的人群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你更了解你的另一半,更加促进家庭的稳定。这个答案很匪夷所思吧?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但这一社交模式不适合所有的人,大部分人根本驾驭不了这样局面,只适合跨学科终身学习者。就像查理芒格的名言拥有一件东西最好的方式是配得上它,这样的新社交只有跨学科终身学习者才能配得上。
昨天的留言中有朋友通过控诉她老公来控诉所有的男性。我对这样的心态的理解是,她缺乏足够的社交,以至于缺乏对其他异性的基本了解,所以导致很难对她老公的行为和状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是这样的,跨学科终身学习者越来越成为数量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通过这样的学习,极大打开认知边界。然后创造一个有效社交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碰撞创意、体验生活。
多年思考的结论是,现实的婚姻和家庭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观念下,婚姻和家庭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看到这里想到了什么?熵增定律!封闭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必然是走向越来越混乱。
在婚姻和家庭存续的阶段,要维持这一封闭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找到外力来改变混乱的趋势。这个外力是什么?就是有效社交!
我和我的大学兄弟姐妹们有一个美好的憧憬。条件成熟时,大家集中居住。比如买一整栋联排别墅,若干个家庭一同入住。这么多年相对密切的交往下来,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可以自然面对别人的家庭琐事矛盾,谁家会吵架,谁家有什么问题,都已经了如指掌。我认为这样的环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你能找到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吗?这就是我发现的真正的用户痛点。
未来的人类终将回归群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