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并不仅是投资大师,也是管理大师

公众号三周岁生日会已开启报名:三周岁生日会报名开启——且看四维跨界终身学习者的演出,不一样的生日会期待不一样的你。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589篇原创内容,2020年第98篇。

本篇的主题,是对巴菲特的再认识:不仅是投资大师,也管理大师。

提到巴菲特,这是全球无人不知的股神。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巴菲特就是靠投资取得了辉煌。

但事实上,巴菲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企业管理大师,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管理学思想和实践。

希望本篇的分享,让大家更了解巴菲特的真实一面。同时建立另外一个认知,想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绝非简单的事。投资本身再厉害,还不足以使人封神。这也是过去一篇内容表达的主题:做好一件事的关键,并不在这件事本身

可以分享本篇的内容,源自于最近读完的一本新书:《信任边际》,中信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第一作者劳伦斯·坎宁安,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股东,长期研究巴菲特的投资人,曾与巴菲特合著《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从1970年开始担任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唯一的CEO和董事会主席。

伯克希尔·撒哈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大公司,或者说是美国最大的公司。下属公司的总市值已经接近15万亿美元,拥有近40万名员工。如果把它看做一个国家,GDP可以跻身世界前五十,与爱尔兰、科威特、新西兰媲美。

与如此大体量的公司极其不相称的,是总部规模。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总部只有几十人,每年总部经费只有100万美元,工资支出不到1000万美元。

有企业管理实践的朋友会知道,很多规模只有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十分之一的企业,总部人数和经费、工资,会是十倍以上。加在一起的管理创造价值的差距,就是一百倍以上。

下图是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的组织架构图,非常珍贵的资料。因为对很多公司来说,组织结构图都是高度机密。

有一句非常高级当然也很难理解的话:结构远比内容更重要。

对一家公司来说,有哪些人为公司工作,只是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排列或者放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是结构。

组织结构其实很类似古代打仗的排兵布阵,不同的阵法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在和竞争对手的比拼中,往往决胜的就是阵法。所以组织架构图需要保密。

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的商业模式,开创了全新的管理学实践,并日益受到全球其他行业大公司的研究和模仿,包括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金融信息公司晨星(Morningstar)和业务推广商闪印(cimpress)。

在我的总结里,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管理的秘诀是:把信任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把管控的任务降低到最小。简言之:信任最大化,管控最小化。

这让我想到了过去的一篇内容:要么最大、要么最小,成功是一种极端

用第一性原理来理解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源起点就是信任。信任是这家公司的一。

收购值得信任的团队管理的公司,把公司管理权最大限度赋予团队,这样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团队的作用,另一方面指数级降低了总部管理总量。

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董事会由巴菲特的朋友和家人组成。其中查理·芒格1978年成为公司董事会副主席,与巴菲特配合号称天衣无缝。一方面两人有共同的信仰:信任对商业和企业兴衰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两人在性情、态度以及见识等方面非常互补。

2018年,公司推选了两名继任者格雷格·阿贝尔和阿吉特·贾因成为董事会成员,并任命为副主席。他们是公司的接班人。

巴菲特认为公司本质上是合伙公司。虽然法律意义上是公司制,但是以合伙公司的态度来行事。而合伙制的核心,就是信任。

这是一家没有大公司病的大公司,因为只是一个几十人的小公司。

在投资端,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和巴菲特总是尽量避免中间人的介入,要知道这是各类券商、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在金融行业极其发达,业务领域极其细分的美国,以伯克希尔·撒哈维的体量,这一做法是极其不同寻常的。

巴菲特会亲自物色收购对象,而不是聘请经纪人。一方面是被收购公司要好,更重要的是管理层值得信任。这种情况下,收购的过程很少进行繁琐的尽职调查,而是选择信任对方。而且收购资金从公司内部筹集,主要是来自保险行业的浮存金,而非通过任何形式的第三方借款。

伯克希尔·撒哈维公司对子公司CEO的要求有非常明确的六点:

1.捍卫伯克希尔·撒哈维的声誉。

2.及早汇报坏消息。

3.商议退休后的利益变动和较大的资本支出。

4.着眼于50年的企业前景。

5.碰到任何收购机会,都要请教伯克希尔·撒哈维总部的意见。

6.提交书面的接班人计划。

看完觉得真可谓言简意赅、智慧满满。

以我对企业战略的浅见,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行为要能够形成一个逻辑闭环。否则就会做很多效果上相互抵消的无用工作。巴菲特和伯克希尔·撒哈维显然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

书中有一个关于巴菲特管理细节的例子,看完让我觉得,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并不是中国各类改革的特例,巴菲特也深谙此道。

保险业务中,巴菲特始终只接受三个人的直接汇报——政府员工保险公司的奈斯利,国民赔偿保险公司的贾因,以及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富兰克林·蒙特罗斯。

当2016年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富兰克林·蒙特罗斯退休后,巴菲特并没有为他找接班人,而是提拔贾因同时负责两家公司。从此之后,通用再保险公司不再向巴菲特直接汇报,而是向贾因汇报。

但这一改变并未涉及政府员工保险公司的奈斯利,他还是继续直接向巴菲特汇报。一直到2018年奈斯利退休,接班人也变成向成为副主席的贾因汇报。自此保险板块三家公司负责人,都不再向巴菲特直接汇报。

这件事,可以直接证明巴菲特管理手段的老道和人性化:要做什么是一回事,什么时机做最合适同样甚至更重要。

如果单从减少直接汇报人数的角度,完全可以来一个一刀切,三家公司同一时间不再向巴菲特汇报。

但是巴菲特并不是这么做的,而是考虑到现有管理者的历史和资历,过去一直向他汇报,并且资历比贾因都要老。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让他们向贾因汇报呢?那样管理流程很难实施顺利。选择在他们退休之后,由新人接受新的规则,是再好不过的了。

想要成为一个投资大师,仅仅擅长投资还不够,还需要成为一个管理大师。一方面这样会让你更能看懂被投资公司;一方面你的投资机构自身也是一个公司,需要很好的管理才能发展。

巴菲特值得学习的地方非常多,并不仅仅是投资本身。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认识信任的力量,并且调高信任在对人判断中的优先级排序。

我的第一个行动是告诉我的女儿,爸爸相信她可以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信任会产生力量,拭目以待。

本文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对我们来说,非常需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如何看准谁是值得信任的人,学会信任别人。以上三个,每一个都是大命题、大任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