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我们能帮孩子什么?
周末,给一所学校的新初三家长们开了一个小讲座:
《我们能帮孩子什么——给新初三家长的建议》
当我们以错误的眼光认识自己、以偏见的态度看待别人,以混乱的方式观察世界,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果,做出错误的决定。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用家长心中的选择去评价孩子。
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个选择,可以有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孩子五岁的时候,天气很热,从幼儿园出来,很渴,想要喝饮料。妈妈给钱,让孩子自己去买。孩子害羞,因为从未尝试过,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妈妈说: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一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孩子犹豫了一下,选择了不去买,忍着。妈妈觉得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尊重孩子,同时也不评价。
小学时,放学下雨了,妈妈也不会主动送伞。她知道,孩子总会想办法的,比如,和同学共用,比如在教室里先做作业,比如去超市里避雨,顺便逛一逛超市。因为,孩子曾对妈妈说过,你女儿没你想象的那么蠢,总会想到办法。
再比如:买衣服,妈妈只负责出钱。上次,和同学一起去买地摊货,25元买了一件衬衣,穿到学校来了,妈妈说也还漂亮,但建议孩子把那些线头剪一下, 别让人一眼就看出地摊货。第二次,孩子又去买了一件,拿回来就觉得小了。妈妈也没评价,建议孩子送给一个矮一点的朋友。
这都是孩子的选择,爸爸妈妈都尊重孩子,不作负面评价。就这样,让孩子一路思考,一路被尊重着渐渐长大,遇事不逃避,学会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我们往往喜欢评判他人,尤其是以自己的主观臆断评判孩子。
评判,指的是带有评论性的评价或判断。它意味着发出评判的人有自己主观的意见,并非完全在描述一个事实。
1)小朋友在班上很闹,坐不住,还喜欢打扰其他的同学,这时老师可能会主观地认为这个孩子正在用这些行为来博取老师的关注。
2)孩子考试没考好,妈妈责备他:“你就是不爱学习,你如果有心思学习的话,不会考成这样”。妈妈说这个话时,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其他原因,主观认为孩子考试没考好是因为不爱学习,其实还有可能是孩子没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评判别人,是因为我们这样评判自己。你评估别人的方式,就是你评估自己的方式,也是你假设别人如何评估你的方式。
如果你把在人生中获得了多少乐趣,参加了多少场聚会作为衡量生活的标准,那么当其他人在周末放假时更乐于呆在家里看电影的行为,你会认为他们羞怯的,害怕和这个世界接触的人。
归因分为情景归因和性格归因。情景归因指的是,我理解这个人做出这种行为是因为当下情景所致。
比如,同事下班准时走人,我理解他为想要尽快回家照顾家人,而非不想和我们待在一起。性格归因指的是,同事下班准时走人,我觉得他不喜欢我们,是他性格太孤僻,不合群。
通常评判发生在我们对于问题的性格归因上,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人表现出的行为和他的性格有更多的关系,这也是造成我们对别人进行评判的原因之一。
评判给我们带来的哪些影响?
●评判通常对缺乏自信和低自尊的人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别人对他们发出负面的评判的时候,比如说当听到“你的身材比例好差啊”,“你好胖啊”,“你不应该这样做”这类的评价时,他们对自己的感觉非常糟糕,并且相信对方说的是真的,认为自己确实是像对方口中所说的,是有问题的,难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守住自己的立场。
●一个评判型的社会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因为跟着趋势走让我们觉安全和舒适。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课堂上,当我们回答问题后,老师通常会给我们一些评价性的反馈,比如”你的回答很棒“,”你的回答还需要一些思考“无形之中老师代表了最高的评判标准,如果学生视老师的评价为答案的唯一标准,那么学生就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迎合老师的标准。
抱着不评判的态度,用正念的心态去生活。不评判,并不是说要你不做评判,这里的意思说保持对自己的“评判”的觉察,即,当你对某人某事产生主观上的评价时,你要意识到,你现在正在做评判。当你准备评判或正在做评判时,停下来想一想,让你做出评判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和自己的经历有关,是否和自己的某种信念有关,而你的经历和信念能否作为判断他人好坏的依据?
比如,你对你的朋友说ta太胖了,也许是你的信念在对你说:“我认为只有苗条的人才好看”,也许是你的过往经历告诉你:“只有苗条的人才有人爱”,你在用你的偏见看待ta,并且想要ta保持和你一样的偏见,但对方未必认同你的的信念和经历,因为别人可能信奉的是“心地善良的人很美丽”,“有人格魅力的人才有人爱”。保持对自己做出评判行为的觉察,能够帮助你发现自己偏见想法的根源,也能帮你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评判是你内心导演的一场电影,它代表着的有可能是你内心的主观世界,而不一定是世界本来的样子,最终因为电影痛苦的可能只有你自己。时刻保持觉察,不用惯性去评判,这是我们能对评判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
上了初中,妈妈重新告诉我:考试,只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试,你的真实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遗憾,因为你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在清华学霸家,分数引起的反应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没什么太大的反响。人生处处是考场,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真实水平就好。在我们家,物质也不与分数、成绩挂钩。
对父母的报答不是很高的分数,而是从现在开始,好好活着,每一天。
物质上的东西,能给生活带来便利,而爸爸妈妈的经济能承受的,就会给孩子买,与成绩没关系。爸爸妈妈认为,那种挂钩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离了学习和生活的本质。
清华学霸的身上不缺零用钱,钱包里有一张银行卡备用,家里的小盒子里,爸爸妈妈也常放了几百元零钱备用。
爸爸妈妈的理念是,在当今充满诱惑的时代,孩子不缺钱、不缺爱,到外面走弯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清华学霸认为,学习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电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适当上网玩游戏、放松去乡下陪伴疼爱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这些让我的生活很丰富,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爱,生命之火激情燃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家长们要明确,全社会正在同心协力,培养孩子以人为本的技能——合作、同理心、社会意识和全球公民意识——使儿童能够塑造包容和公平的未来社会。
1.全球公民技能——包括着重于建立对更广泛的世界、可持续性和在全球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认识的内容。
2.创新和创造力技能——包括培养创新所需技能的内容,即解决复杂问题、分析思考、创造力和系统分析等。
3.技术技能——包括基于发展数字技能的内容,即编程、数字责任和技术的使用等。
4.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关注人际情商的内容,即同情心、合作、谈判、领导力和社会意识等。
5.个性化和自定进度学习——从一个标准化学习系统转向一个基于每个学习者不同个人需求,并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使每个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己的进度进步的系统。
6.无障碍和包容性学习———从一个学习仅限于有机会进入校舍的人的体制,转向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学习并因此具有包容性的系统。
7.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从基于过程的内容分发到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内容分发,这需要同行协作,并更紧密地反映工作的未来。
8.终身学习和学生驱动型学习——从学习和技能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逐渐减少的体系,转向每个人都在现有技能上不断提高,并根据个人需要获得新技能的体系。
想一想,我能做什么?我能改变什么?
唐羊老师“思维的草根”
关注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