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阮黎明||“专职”理发师(散文)

   主编:非   
提到理发,很多人都会有自己“固定”的理发店和“专职”的理发师,而我的“专职”理发师是至今为止给我理发时间长达40多年的张丽华师傅。
今年65岁的张师傅原是县商业局下属的饮食服务公司新荣理发店的一名正式员工。40年前,别看她那时候年龄不大,可她理发的技艺和水平却很高,所以,很多老顾客都愿意找她理发,久而久之,她也就成为很多老顾客心目中的“专职”理发师。
我之所以把张师傅称为是我的“专职”理发师,那是因为我从1980年参加工作时起就一直在张师傅这理发。
记得第一次来到新容理发店理发,当时,该理发店给我的印象可谓是门庭若市,因为,理发店的位置不仅处于县城火车站附近,还处于最繁华的商业街的边上。记得那时的理发店内共有10余把铁制的专用理发椅子,一字排开很是壮观,对应每张椅子的墙面上都悬挂着一面约有1.2米长方的大镜子,当理发的人面朝镜子坐到椅子上时整个人都被照到镜子里,而理发师就是通过镜子来给顾客修剪头型的。
印象中,张师傅的工作台椅是在厅堂靠门口位置,算起来也是理发店的“第一把交椅”。当时,新荣理发店每天开门都是人满为患,所以,为了合理有序为客户服务,避免因加塞而出现纠纷,理发店就在店门内左侧靠墙位置放了几把长条木椅子,每把椅子可坐四个人。按照当时店里规矩以先来后到顺序给顾客进行理发,这样先来的顾客就坐到椅子的尽头,后来的依次排列坐着;前面有到号理上发的,后边的那位就可向前移动位置,等号期间如果有起身外出的再回来就得重新在后面排着。就这样,大家显得既和气也很守规矩。
由于新荣理发店在我工作单位对面,所以,为了图个方便,每月的例行理发就固定在了新荣理发店,一来二去的也就对理发店的各位师傅的技艺有了一定了解,这样,也就有了自己选择谁来给自己理发的对象。
在我的记忆中,找张师傅理发的都是年龄偏大一些的顾客。这不仅是张师傅肯于专研业务,能依据每个人的脸型和头型不同而量身设计并剪出合适的发式,真正能让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还是因为张师傅这人快人快语,为人诚实厚道和热情周到,所以,来理发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奔张师傅来的,即使别的师傅倒出空来按照排号顺序排到了也不去理,就是等张师傅的号。这样,别的理发师有时闲得没事干,而张师傅的理发椅子就没有空过,每天算下来理发数量最多的也就属张师傅了。
1996年,随着企业改制,张师傅所在的新容理发店也解体,原在店里的理发师们有的转行自谋职业,有的回家歇业养老,还有的自己单起“炉灶”干起了个体理发店。在改制之初,张师傅虽然也有过转行的念头,但是,由于在新荣理发店时练就的一手高超技艺,再加上服务热情周到所结交的老顾客较多,所以,经过自己再三考虑和许多老顾客的不断鼓励,她下决心继续使用新荣理发的招牌租门市还干理发行当,坚持为老顾客服务。就这样一干就是25多年。期间,尽管由于多种原因店面多次迁址,但是,不论小店迁到哪里,老顾客都是跟到哪里;同时,尽管物价飞涨,而张师傅理发收费却始终没有大的波动,至今还保持在普通理发9元的价格,这也是张师傅的理发店保持顾客盈门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大家坚持光顾张师傅的新容理发小店,也不单因为理发收费低,还有就是张师傅服务热心,为人诚实,更主要的是借理发之机能相互见一下熟悉的面孔,找回一下美好的回忆。
2013年起我因工作变动,调到离家百公里的外地任职。一晃八年时间过去了,但是,这期间我每月都是找时间回到新容理发店来理发。一次,张师傅边给我理发边开玩笑地问我:“都到外地工作当领导了还回到我的小店理发,我理出的头型能符合你的身份吗?”我说:“理发是个人卫生的一种修饰,这与理发店大小和我什么身份无关;去哪理发是个人的一种习惯,理出的头型好不好没有标准,自己感觉舒服就好。”
由于多年一直在张师傅那理发的习惯,即使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月及时回来理发我也不去他处。去年春节期间,由于突发疫情影响,本该二月二“龙抬头”的时间赶上理发日子,但由于自己工作在吉林,并且疫情期间出行也不方便,即使这样,我也没有就近在吉林理发店“代理”,一直等到四月初疫情缓解一些才回到张师傅的理发店把头发理了。算起来,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头发攒过两个多月。去理发时,头发长得已经盖过了耳朵。
40多年来,在新荣理发店理发不仅认识了很多人,更通过在新容理发店理发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些老朋友至今还保持着联系,有的偶尔相见后还感觉很亲切。
都说年纪大了愿意怀旧,而我通过在新容理发店理发带来的所想、所感不仅是一种印在记忆中的美好回忆,同时,也是对新容理发店一份挥之不去的情节。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阮黎明,1964年出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吉林市分公司干部,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摄影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人民邮电报》《中国邮政报》《吉林日报》《江城日报》《江城晚报》等媒体通讯员、《吉林邮电报》《江城邮电报》《舒兰日报》《舒兰市广播电视台》特约记者、舒兰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自1982年以来,先后有800余篇新闻稿件、散文和摄影作品发表于上述等媒体。
(0)

相关推荐

  • 大观园 ‖ 刘志军:理发(散文)

    理发 我喜欢去小区的理发店理发,一来是为自己图个方便,二来也想照顾一下人家生意.想想人家之所以在小区开店,无非也是一种谋生,希望这小区有限的顾客多光顾,也不容易啊,反正这头到哪都是剃,何不就近光顾光顾 ...

  • 白羊文艺:理发的那些事儿

    :经常睡不好觉 御恒堂二十七味舒眠贴解你烦恼 理 发 图片多自网络致谢侵删 理发的那些事儿 郭 宏 旺 记忆是一条河,一条悠长的河流.河流不是很宽阔,涓涓的流水和微风之下的涟漪细细地编织,慢慢地沉淀着 ...

  • 身边人身边事 | 缅北腊戌老理发店屹立30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是一个奇妙的玩意,时代变迁给我们带来很多新潮.时尚.便捷的新事物.穿过灯红酒绿,在巷子深处坚守着传统的行当与店铺,反而会让人心头一暖.这些老手艺人坚守的是一份执着,守候的是我们 ...

  • 到家门口帮你理发?慕尼黑爆红的「飞翔理发师」,证明传统产业也可以创新

    每个人都有剪头发的需求,因此大家固定一段时间都会到特定理发店去梳理自己的头发.这看似普通的现象,国外理发师却不因此而满足,成功发明出创新的理发模式,让顾客可以在家门口就完成剪头发,或是跟着理发师到处穿 ...

  • 《有关理发的点滴记忆》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照片来自网络 恬静的理发师 仓雁彬 前些日子看了<鼓楼静语>里有关钟鼓楼的视频,视频大部分展示的是九十年 ...

  • 瞿军:自当理发师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每次去理发店,我算是最不挑剔的顾 ...

  • 【每天老照片】-1万-7510- “发廊”的变迁老照片:图一是清朝理发店,图九是三个美女理发师

    理发是我们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需求,对于古代人来说也是一样,他们也需要理发,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组老照片带着大家看看清朝人是怎么理发的,看一看近代以来"发廊"的历史变迁.这张照片是 ...

  • 【灵璧记忆】那渐渐远去的记忆(2)老式理发铺

    那渐渐远去的记忆(2) 老式理发铺 文/胡桃夹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记得小时候很怕去剪头,每次去理发店都是大人押送去的.也许是怕理发师傅那绷紧的无表情的脸,也许是贪玩,怕理发坐久了耽误了 ...

  • 【望安山文学】赵秋娟||散文是什么(随笔)

    散文是什么 作者:赵秋娟     主编:非   鱼 我一直不知道,散文是什么. 记得我第一次怯怯地问那个把我带进文学圈的杨老师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说:"就是我之前写的那些,你翻看一下,大部分 ...

  • 【望安山文学】阮黎明||感怀母恩(散文)

    感怀母恩 作者:阮黎明     主编:非   鱼 时间过得真快,屈指算来,母亲已经离开我们近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想念我的母亲,时常在梦里也出现陪她说话聊天的场景.不仅如此,我的老伴也 ...

  • 【望安山文学】阮黎明||难忘大理“三道茶”(散文)

       主编:非   鱼 "饮茶"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传承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虽然生长在茶的国度,我在生活中并没有饮茶的习惯,只是,偶尔与朋友小聚或闲暇聊天时会时不时的喝上几口 ...

  • 【望安山文学】阮黎明|| “禁烟”往事 (散文)

       主编:非   鱼 因年龄原因,前不久,按照行业规定我转入非职岗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居"二线"."转非"后,由于工作时间宽松了,也就有了一些时间去回忆些往 ...

  • 【望安山文学】阮黎明|| 到乡下看舅舅 (散文)

       主编:非   鱼 俗话说"外甥是狗,吃完就走",其含义多数理解就是外甥与舅舅之间虽是有血缘的亲属,但是,从亲情程度上比起本姓叔伯来却显得没有那么亲近.然而,我同年长我23岁的 ...

  • 【望安山文学】阮黎明||追“山药”(散文)

       主编:非   鱼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通常理解为邻居虽不是亲戚,但是,由于有缘能住到一个小区.一栋楼房亦或是一个单元甚至是对门,如果大家都能以诚相待,敞开心扉地相处,自然 ...

  • 【望安山文学】金阿根||难忘太平弄(散文)

    难忘太平弄 作者:金阿根     主编:非   鱼 从部队回来后在萧山城厢镇生活了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了频繁工作调动,住房也随之㮽迁.从石英厂的角落头,到城厢镇机关内的小房间,从太平弄的老墙门,到 ...

  • 【望安山文学】柳中平||我的母亲是美人中的美人(散文)

    我的母亲是美人中的美人 作者:柳中平     主编:非   鱼 今年的母亲节前,妻要去广州看望孩子.我们的儿.媳也已为人父母,今年春节由于疫情影响没回来过年.抑制不住想念聪明可爱的孙女之情,我便请了年 ...

  • 【望安山文学】梁国政 ||香脆迷人姜糖与大理的古韵(散文)

    香脆迷人姜糖与大理的古韵  作者:梁国政      主编:非   鱼 当微辣喷香姜糖嚼在嘴里,舌尖剌激味蕾慢慢分泌出各种原料的组合,溶为别具一格美味食品瞬间,又将我引入南昭古城喧嚣热烈氛围中,再次复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