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风十大名方及临床应用经验

中风列於风、劳、臌、膈四大难治疾病之首,以偏枯、喎僻、言蹇,甚或扑击、昏不知人為其主证。并具有发病年龄多在四旬以上、起病急暴、变化迅速、见证多端,死亡率高、病后多有后遗症等临床特点。

由於中风為病极危,為势最暴,病机复杂,预后不佳,故歷代医家对此病极其重视,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临床中不断摸索,诸家学说内容极為丰富,创制方剂不胜枚举。许多方剂经过临床实践反復验证,疗效显著,為医家惯用,流传至今,堪称名方。本文拟选其中十首以探讨其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

1.至宝丹(《局方》)

救治中风阳闭危证之名方,出自北宋官方药局编辑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文简称《局方》)。其药物组成為生乌犀屑、朱砂、雄黄、生玳瑁屑、琥珀、麝香、龙脑、金箔、银箔、牛黄、安息香。功能清热祛痰、芳香开窍,主治风阳暴盛之中风闭证,此乃肝肾阴亏、风阳暴张,气血上逆、痰火壅塞所致。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為主证。

2.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救治中风阳闭危证又一名方,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吴鞠通创制本方,原為救治温病热邪内陷心包之神昏譫语危证,近代医家用於中风闭证亦屡收显效。其药物组成為:牛黄、郁金、犀角、黄连、黄芩、山梔、朱砂、雄黄、梅片、麝香、珍珠、金箔衣。功能清热开窍、豁痰解毒,主治中风昏迷属阳闭者。

在临床中,本方与至宝丹功效相近,均為凉开法中的代表方剂;所不同的是:本方最凉,长於清热解毒;至宝则次之,长於芳香开窍,可辨证施用。

3.苏合香丸(《局方》)

為救治中风阴闭危证之名方,与至宝丹均出自《局方》。其药物组成為: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朱砂、訶黎勒、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蓽茇、龙脑、苏合香油、薰陆香(乳香)。功能辛温开窍,主治痰壅气闭、阳气不运、阴气暴盛之阴闭。以静而不烦,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温,苔白滑腻,脉象沉滑為主证。临床中应中病即止,一旦神清,便当它图。

4.参附汤(《妇人大全良方》)

救治中风脱证危候之名方,系南宋名医陈自明所创制。其药物组成仅人参、炮附子二味,功能回阳救脱,适宜中风阴阳虚甚、阴血大亏、元阳虚绝之脱证:突然昏扑,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脉细弱或细微欲绝。临床应用时,人参用量宜重,常倍於附子。

5.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滋阴潜镇之名方,由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张锡纯创制。其药物组成為: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蠣、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本方滋养肝肾以治本,潜阳镇熄以治标,共奏滋阴潜镇、标本兼治之功。其肝肾阴虚乃因精血衰耗所致,阴虚不能制阳,临床表现為中风兼见头晕头痛,目蒙耳鸣,或少寐多梦,脉细弦,舌质红;甚则肝阳暴动、内风鴟张、气血上逆、痰火壅塞而发為阳闭,除急投辛凉开闭之外,多以此法重用潜镇。

临床应用时,可根据证情,酌加菊花、珍珠母或牡蠣、龟版、地龙等潜镇、通络,以及豁痰开窍之菖蒲、远志,清火化痰之竹沥、竹茹,天竺黄、川贝等药;亦可选《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鉤藤饮,与本方合併加减应用。若内风鴟张而见惊厥抽搐者,增羚羊角(可以水牛角代之),或合清代俞根初所创羚角鉤藤汤。若肝火炽盛者,即加龙胆草。又因阳亢风动最多挟痰,故选用养阴之药宜滋而不腻,如何首乌、桑椹、白芍等。

6.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治疗温病养血敛阴之名方,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仲景名方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的基础上化裁而成。其药物组成為: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阿胶、麻仁。后世医家用其主治心营亏耗引动肝风、肝火上扰之中风,有养血熄风之功效。

盖心主血,肝藏血,心血亏耗可导致肝血不足,而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又因阴血亏耗,阴不涵阳,易致心火挟厥阴相火升腾炎上,故心营亏虚多兼风阳内动、肝火上炎為患。证见中风兼有心悸头晕,虚烦少寐,脉细数或细弦,舌尖红苔干。临床应用时,本方可合生脉散加减应用:加当归、何首乌,以增强养血和营之功;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养心安神;加天麻、鉤藤、石决明、珍珠母等平肝潜镇,或配合豁痰开窍、清火化痰药物。

7.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治疗中风瘖痱名方,系金元四大名家之首刘完素所创制。其药物组成為: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蓯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生薑、大枣、薄荷。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肾元亏虚所引起的中风,其病机為肾阴衰竭於下,虚阳浮越於上,痰浊随之上泛,以致堵塞窍道。轻者中风兼见语声不出,肢体偏废;甚者中风兼见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妆,脉浮大无根或沉细,此乃将成暴脱之危候。用此方固本為主,稍佐治标:既可谓补下元,摄纳浮阳,以防虚脱;又能开窍化痰,交通心肾。

临证时若兼见气虚者,增党参、黄芪;偏肾阳虚而感腰膝寒冷者,加重附子、肉桂之用量,或酌增淫羊藿、仙茅等药;偏肾阴虚而见痰热者,去附、桂,加清化痰热之品。但若气火上升、肝阳偏亢而卒然中风者,本法不宜使用。

8.涤痰汤(《济生方》)

治疗窍阻舌蹇之名方,北宋著名医家严用和所创。其药物组成為:半夏、胆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生薑、大枣。功能如其方名,能涤痰以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语。朱丹溪认為中风多因“湿痰生热”,力主“治痰為先”。中风病变中,痰引起的病理损害较广,病机较為复杂,兼夹病邪亦较多,故而症状变化较大,但其病机关键,仍当责之脾气虚弱、中土不运,以致湿聚痰生引起中风。此时,当健脾气以治本,化痰湿以治标。本方為偏重治标之方,若标本并重,临床应用时可选用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创十味温胆汤。若痰湿壅盛,闭塞清窍,阳气不运,甚而发為阴闭者,则当用辛温开闭之法急救之。

9.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活血通瘀之名方,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创制。其药物组成為: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功能益气、活血、通瘀,主治气血虚弱、脉络瘀阻之中风。临床表现為偏枯,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或自汗心悸,饮食不振,舌淡苔少,脉虚无力,多属中经络症状及中风后遗症。

关於本方的应用,张锡纯曰:“然王氏书中,未言脉象何如。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充血,而复用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外中风方》)诚经验之谈,临床若见阴虚阳亢、风火上扰之中风,使用本方切宜慎重。必待阳亢风动己平,证情稳定,确具气虚血瘀证候,方可使用。此时应与滋养肝肾、潜阳熄风之剂配伍,以防其肝阳复亢。

10.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為扶正祛风治疗中风之名方,亦為金代名医刘完素所创。其药物组成為: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熟地、白茯苓、独活。功能祛风通络、养血活血,属於扶正祛风法。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见中风兼有寒热,肢体拘急,舌苔白腻,脉浮滑等。中风发病,外风為诱因之一,且每多挟寒、挟湿為患。对於这类外风诱发的中风,可运用扶正祛风法施治。但因人的体质与感受邪气各有不同,证候又有寒化、热化之异,选方用药显然有别:本方调理气血,偏於祛风清热;若属风寒偏盛诱发中风者,又当选用《备急千金要方》所载小续命汤祛风散寒,临床不可不察。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原因,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多。其发病急、致病凶险、致残率高,尤其是本病导致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疑难病症。

我学医、行医28年,机缘巧合,在我初行医时,即以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作为我的主攻方向。(此处所谓中风,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西医的脑血管疾病。)就我继承孙曼之老师治疗中风的经验,以及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来看,我认为,现今临床治疗中风效果不理想、后遗症突出,甚至失治、误治,和忽视外邪,不会用、不敢用大续命汤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一.有关风邪致病以及续命汤的经典论述

孙曼之老师擅用风药,对于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尤为重视风药的运用,这是有中医经典的理论渊源的。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关于风邪致病的论述,并明确提出了风邪可以导致“偏枯”(即半身不遂)。如

  •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 《素问·风论》:“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 《灵枢·九宫八风》更进一步指出:“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

(文中“三虚”是指风气与所当年的年、月、时均相冲逆,虚指非时而至,而非虚证。)指出中风“偏枯”的发生和风邪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知,风为六淫之首,常夹杂其它邪气伤人,中医之“中风病”(西医之脑血管疾病亦称之为“脑中风”)其名之所以为“风”者,风邪为治病因素更不例外。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一脉相承,其论内伤杂病,也多首先考虑外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此条指出,外中风邪可以导致中风“半身不遂”。

又:“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此条通过对中风脉象的详细分析,指出外中风寒与里虚相结合,形成中风的病理机制。这实际上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大续命汤治疗中风的病理机制,对理解大续命汤的组成,以及后人运用此方治疗中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除了论述用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文后附方收录了《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据后人考证,此方与大续命汤同,亦即本文所称之大续命汤。

《千金方》对于风邪与中风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论述。《千金方·诸风·论杂风状第一》:“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痹。”后人对此的注解是:“

  • 一曰偏枯,谓半身不遂也;

  • 一曰风痱,谓身无痛,四肢不收也;

  • 一曰风懿,谓奄忽不知人也;

  • 一曰风痹,类风状也。”

尤为可贵的是,《千金方》该论直接提出治疗中风,应该重视风邪的危害:“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并且强调初中风时,“宜速与续命汤。”

《千金方·诸风第二》,则非常详细地论述了大续命汤、小续命汤、排风汤、八风汤、防风汤等祛风类方剂,以及中风的证候、具体的方药用法,并附有成功医案,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刘河间),虽为“寒凉派” 医家的代表,但在其著作《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第十》里,不厌其烦地介绍了用小续命汤、大秦艽汤、愈风汤等治疗中风,用祛散外邪的方法治疗中风,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后世历代医家著作论述中风,无不强调风邪致病的危害,大多把中风病置于论述诸病之篇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清·陈念祖《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非常明确地指出中风“闭者宜开”,当先用续命汤解其表,强调了续命汤治疗中风祛散外邪的重要性。

二、大续命汤的组成及方解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后附《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姚云:与大续命汤同,兼治妇人产后出血者,及老人小儿。

组成: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症状分析:

  • “身体不能自收持”,指肢体的肌力下降,软弱无力,相当于脑血管病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

  • “冒昧不知痛处”,是指影响到了感觉系统,感觉功能障碍。

  • “拘急不得转侧”,是指肌张力紧张度增高引起的肢体拘紧、酸困不适。

  • “口不能言”,是指出现了言语不利索,甚至失去语言功能。

全方所述诸症,和今天西医所指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疾病非常契合。

方解:元犀按:“风,阳邪也。气通于肝。痱,闭也。风入闭塞其毛窍,阻滞营卫不行也。盖风多挟寒,初中时由皮肤而入,以渐而深入于内,郁久则化热,热则伤阴,阴伤内无以养其脏腑,外不能充于形骸,此即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所由来也。主以古今录验续命汤者,取其祛风走表,安内攘外,旋转上也。方中:

  • 麻黄、桂枝、干姜、杏仁、石膏、甘草,以发其肌表之风邪,兼理其内蕴之热;

  • 又以人参、当归、川芎补血调气,领麻黄、石膏等药。穿筋骨,通经络,调营卫,出肌表之邪。

是则此方从内达外,圜转周身,驱邪开痱,无有不到。称曰古今录验续命汤,其命名岂浅哉?”

《心典》曰:“痱者,废也,精神不持,筋骨不用,非特邪气之扰,亦真气之衰也。”外风侵入人体,必先因气血的不足,所以治疗当应在补气养血的基础上祛风散邪。

  • 方中麻、桂辛温,一者开泄表闭,发散风寒之邪,二者取其温通经脉(无外邪不能中风)。

  • 石膏辛凉,配杏仁清热散邪,宣肺化痰,配干姜一寒一热,恢复脾胃气机升降,温散痰饮,宣通经络(无痰不能中风)。

  • 人参、甘草补中益气,扶正驱邪,托邪外出;

  • 当归、川芎养血调营,使气血旺盛(无气血虚不能中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血渐旺,风邪外出,则风痱自愈。

全方寒热并用,气血同调,补散兼施,标本同治。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大续命汤,其方实际上是个复方,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三个方剂的合方化裁:

  • 其一是大青龙汤,变生姜为干姜,意在增强其温中的效果,从内而外托邪外出。去大枣,嫌其滋腻,因中风和痰滞经络有关,要注意药物的流通性。

  • 其二是补气祖方之四君子汤,取其中的人参、甘草,重在填补中气,托邪外出,扶正驱邪。重点不在健脾化湿,故不用白术、云苓。

  • 其三是补血祖方之四物汤,取其中的当归补血养血,川芎活血通络。白芍、熟地酸凉、滋腻,故弃而不用。

大续命汤所治之中风,为杂病之中风(西医脑血管之类疾病),中邪已属深入,(而非《伤寒论》桂枝汤所述之外感表证,中风轻浅),故须深入气血之中祛邪外出,因此必用人参、甘草补中益气,扶正驱邪,托邪外出。用当归、川芎者,除了养血行血,扶正驱邪之外,尚有引麻、桂等药从表入里,深入血脉,然后再领邪外出之意。

全方外散风寒,内清痰热,补养气血,扶正祛邪,托邪外出,此为大续命汤之所以能够治疗中风之深意所在。

三、临床应用大续命汤的十个指征

今人治疗中风不敢轻用大续命汤,究其原因,

  • 一则对大续命汤的理解不深入;

  • 二则为西医的高血压、脑出血等名词术语所困,不敢轻易使用辛温药物,怕血压升高、出血加重,怕引起医患纠纷;

  • 三则没有师承,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把握应用。

为了带教学生方便,我曾把临床辨识、应用大续命汤的指征总结为以下十个要点。这十个要点,涵盖了病因与发病、病症特点、脉象、体质等诸多方面,如能仔细领会,对于学习应用大续命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 (1)发病前有感受外邪,或者吹风扇空调等的病史;

  • (2)大多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发病;

  • (3)肢体有畏寒发冷、拘紧、酸困不适的表现;

  • (4)肢体的紧张度比较高;

  • (5)右脉弦滑、洪,有力,左脉弦、紧,按之有力;

  • (6)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者黄腻;

  • (7)口干,大便滞涩不畅;

  • (8)肥胖人居多;

  • (9)肢体瘫痪多见于右侧;

  • (10)排除肝阳上亢、阴虚火旺的脉证。

以上十个要点中,每一个要点都和大续命汤密切相关,并且蕴含着最基本的中医理论。仔细探究每个要点的原因所在,融会贯通,会为临床应用大续命汤奠定必要的基础。

不敢用、不会用大续命汤,还和不会根据病情体质变通加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常用的加减方法如下:

  • (1)表证重者:风盛加荆芥、防风;湿重加羌活、独活。

  • (2)便秘加大黄、枳实、桃仁、芒硝,仿三化汤方意。

  • (3)痰多加竹沥、天竺黄、胆南星。

  • (4)失语、烦躁少寐、神志不清者加黄连、山栀、远志、石菖蒲、郁金。

  • (5)失语、痉挛抽搐者加全蝎、蜈蚣、僵虫、天麻、钩藤。

  • (6)肝阳上亢、血压高者加桑叶、菊花、夏枯草、龙骨、牡蛎、石决明。

续命汤治疗中风是系列方剂,除了大续命汤之外,最出名的还有小续命汤,以及金元医家刘完素(刘河间)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的“六经”续命汤(麻黄续命汤、桂枝续命汤、白虎续命汤、葛根续命汤、附子续命汤、羌活连翘续命汤)、大秦艽汤、愈风汤等,对于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皆有可取之处,其加减方法亦值得进一步深究。

以风药治疗中风,尚有其它方药的应用方法,散见于我的《风药讲座》和治疗中风的其它文章,此不赘述。

四、大续命汤治疗中风的临床案例

据我多年的临床观察,中风的发生和外感风寒之邪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些在暴受风寒之后发病,有些发病后由于外感风寒而加重。孙曼之老师提出,“辩证首重体质,论治首重病因,”无疑,对于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而言,及时祛除外邪,消除病因越早越好,是争分夺秒,非常关键的治疗措施。

病案一

孙曼之大续命汤加减治疗于某右侧颞叶梗塞案

于某,男,68岁,渭南市人。初诊时间:1993年6月5日。去年七月外出旅游,乘车受风后当晚忽然左半身瘫痪, 遂紧急入院治疗。做CT诊断为右侧颞叶梗塞,经医院输液治疗后勉强可以行走,惟左侧上下肢僵硬不灵便,小腿拘抽,上下疼痛不定,至今不愈。舌稍暗红,苔薄少。平素纳健,大便干燥。糖尿病史多年。脉右寸微洪,关尺弦;左三部弦大紧微滑。

西医诊断:右侧颞叶梗塞。

中医辩证:外寒内热,风邪。

处方:麻黄10g 桂枝10g 黄柏10g 生石膏50g

川芎10g 当归12g 羌活5g 独活5g 防风5g 甘草5g 水煎服,三剂

二诊僵硬头昏稍减,咽疼牙疼,上方加荆芥10克、元参12克。三诊僵硬头昏大减,原来忘告腰疼,服药后亦显减,咽疼消失。

四诊腿疼大减,牙疼未愈,上方加生地12克。五诊腿疼大止,举止如常,惟尚感无力。据告将赴山东久居,改丸剂缓图。

病案二

大续命汤加减治疗行某丘脑出血12ml案

行某,女,58岁,合阳县新池镇南顺村人。初诊时间:2003年3月7日。家属代述数前日外感,血压突然升高,先是一阵狂吐,继而肢体瘫痪。发病急骤,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昏睡,时而烦躁,反应迟钝。恶寒发热,无汗。左肢瘫痪,肢体拘急,上下肢体肌力为0。口干,舌红,喜饮,苔薄黄腻,舌面乏津。大便干结,数日不行,小便遗失,时而大小便不知。喉中痰鸣,纳食可。双脉弦而略紧,右脉明显滑数。

西医诊断:丘脑出血12ml。

中医辩证:外寒内热,痰热阻滞。

处方:麻黄10g 桂枝10g 杏仁10g 石膏50g

当归10g 川芎10g 半夏10g 炙甘草5g 枳实20g 黄芩10g 生姜5片 鲜竹沥60ml分2次兑服

每日一剂,水煎服。

这个患者经确诊后即否决了手术方案,由我保守治疗。除了输液常规支持营养之外,结合大续命汤和针刺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最终完全康复,未留任何后遗症,生活能自理,并且可以做日常家务,避免了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的发生。

病案三

大续命汤加减治疗王某脑动脉瘤术后肢体麻木上肢无力案

患者王某,女,50岁,商洛人,初诊时间:2018年9月13日。患者脑动脉瘤手术后遗留右侧肢体麻木,行走迟缓,右手不能提物一年半。土、火行人,面黯,舌红苔薄,口干口渴,痰多。右脸、眼、鼻痒半年,汗出不多。头晕,心悸,气短,心烦易燥,常服用西药控制。记忆力下降,目光呆滞。右脉沉滑,左脉沉洪数。

西医诊断:脑动脉瘤,脑梗塞。

中医辩证:外寒内热,痰热郁闭。

处方:麻黄5g 桂枝10g 杏仁10g 石膏30g 甘草5g 生姜5g 当归10g 川芎5g 党参5g 山栀10g 豆豉10g 僵虫10g 菊花15g 桑叶15g 天花粉20g 蝉衣15g 夏枯草20g 7剂,水煎服

二诊发痒减轻,心悸气短减轻,肢体轻松,头不晕,口不干,大便正。出汗不多,未服用西药而心脏无不适。继续上方7付。三诊发痒大为减轻,心脏明显好转,右手持物好转,足仍略麻。上方加牛膝10g,独活15g,羌活3g。7付,水煎服。经后续结合针刺等疗法,效果明显,逐渐康复。

按:大续命汤用之得宜,不仅可以治疗中风初病,挽救患者性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可以治疗中风久病。好多患者中风后遗留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与发病初期未用本方及时发散外邪有一定关系。孙曼之老师强调:“病有所来路,亦当有所出路。”这是中风即使多年的患者,应用大续命汤后依然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所在。

结语:

我平时常说:“大续命汤乃古今治疗中风第一方,黄竹斋乃古今治疗中风第一人。”此语意在强调治疗中风应该重视续命汤系列方剂,以及在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时,针灸和中药相结合所起的重要作用。

中风的发病和治疗康复,牵涉到诸多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意在给大家分享本人用大续命汤治疗中风的经验,论述的只是外邪所致的“真中风”及其个人经验,并无否定内风治病因素和“类中风”的其它治疗方法,请读者自分辨之。

对于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今人多昧于西医“凝血、出血”之理论,滥用、套用活血化瘀药和补阳还五汤之类的方剂,而忽视中医的辨证论治,将大续命汤等系列方剂废弃不用,以致于造成了大量的中风偏瘫患者,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治疗中风的第一要义,是祛邪外出,邪去则身安,希望大续命汤能够得到广大同仁应有的重视。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疾阻络,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

1.[处方名称]偏瘫康复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祛风通络。主治中风后偏瘫。

[处方组成]制马钱子300克、水蛭30克、白花蛇30克(或用金水蛇3条)、川芎30克、蜈蚣30克。先将白花蛇和蜈蚣共研细粉(能减少毒副作用),再与研为细末的其他诸药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药粉约0.3克)。每天夜间睡觉前用开水送服1-5丸,服后即卧床。忌下床走动和昼间服用。

[疗程疗效]治疗100例,基本治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参加轻工作和劳动)31例,显效(肢体功能恢复较好、行动无困难,但灵巧动作差,生活能部分自理)38例,好转(下肢功能恢复,上肢出现主动运动,或手指出现屈伸动作,行走无困难,但生活不能自理)24例,无效7例。

[处方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赵振兴。

[处方备注]方中主药马钱子有毒性,因此一定要按药材炮制规范如法炮制,不可疏忽。服本药时需注意从小量(1丸)开始 服后约40~50分钟患者自觉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有蚁行感,或灼热如火烤,或短暂性麻木窜痛,属正常药物作用,说明服药剂量已够,不可再增加药量以免发生中毒现象。如无此反应,次日递增为2丸,以后每隔1周递增1丸,最大量为每日服5丸,但连续服用时间不得超过90天,以防蓄积中毒,停药2一3周后可继续服用。本方对软瘫疗效较为肯定,对硬瘫在服本方效果较差时可加服由僵蚕30克、白芍40克、伸筋草12克、丹参30克、白芥子10克、炙甘草6克组成的汤药,每日1剂,可增强疗效。

2.[处方名称]二仙芎归汤

[功能主治]功能补肾和血。主治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仙茅15克、仙灵脾12克、巴戟天12克、川芎12克、当归18克、知母15克、黄柏12克、牛膝24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小便多加益智仁;肢体疼痛加鸡血藤、赤芍;重着或肿胀加苡仁、防己;拘挛加龟板、鳖甲、白芍;语言不利加天竹黄、石菖蒲;血压增高加夏枯草、钩藤、石决明或复方罗布麻片;吉苔变黄腻加竹茹,重用黄柏。

[疗程疗效]治疗48例,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并能自理生活)21例,占44%;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未完全正常)19例,占39%;无效(临床症状及肌力无明显改善)8例,占17%。总有效率达83%。

[处方来源]贵州省遵义市中医医院汤宗明

[处方备注]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阴阳双补,填补精血,为温柔之品,可使精血得充,肝肾得养则肢体不废;当归养血补血,配血中气药川芎以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与川芎一升一降,调和气机;知母、黄柏既可润燥而滋阴,又可防止过温,补中有泻,泻寓于补中。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3.[处方名称]八味复元汤

[功能主治]功能补气活血。主治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生黄芪50一100克、丹参15一30克、桑寄生15一3o克、枸杞于15~3O克、地龙15一3o克、土鳖虫6~9克、茯苓15~20克、全蝎3一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如头痛加天麻、白芍;呕吐加半夏,竹茹;目眩耳鸡加灵磁石、熟地黄:失语加远志、石菖蒲;水肿加泽泻、水防已;失眠加酸枣仁、夜交藤;血压偏高加钩藤、夏枯草;出血加当归、生地;便秘加川军、桑椹子;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

[疗程疗效]治疗81例,有效(瘫痪好转,已能活动,口眼斜、语言蹇涩消除或好转)39例,好转(偏瘫好转,但不能自己活动,其他症状改善不显著)18例,无效24例。

[处方来源]安徽省合肥市郊区医院张孟林。

4.[处方名称]灯盏治瘫方

[功能主治]功能舒筋活血,散寒解表止痛。主治瘫痪。

[处方组成](1)灯盏花10克、蒸鸡蛋l个。每日服1次。(2)灯盏花430克,加白酒500毫升(浓度不限)。每日服3次,每次10毫升。(3)灯盏花10克,炖猪脚或肉服。每日1次。(4)灯盏花制成注射液,每日或隔日4一6毫升,穴位注射1次,每次每穴1毫升。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31例,临床治愈36%,显著好转42%,好转l.2%,无效10%。以脑溢血后遗瘫痪疗效较好。

[处方来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处方备注]本方是根据97岁的罗氏老中医治疗瘫痪的经验加以改进提高的

5.[处方名称]祛瘀通脉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化瘀通络。主治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黄芪30一50克、桂枝15一30克、当归15一30克、地龙15~30克、牛膝15一30克、川芎10-15克、丹参10一10克、桃仁10一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语言障碍加郁金、菖蒲;神昏不语、便秘加代赭石、胆南星、大黄;头痛加石决明;痰盛加淡半夏、陈皮:气虚加党参、白术;阴虚阳亢去桂枝,黄芪减量,加石决明、生地、枸杞子、菊花;纳呆加焦三仙;便溏、夜尿多加制附片、益智仁、高良姜;便秘加郁李仁、火麻仁;血压高去桂枝,加石决明、菊花、杜促、草决明;血压低加党参;上肢恢复慢加升麻、桔梗、柴胡、葛根;烦躁加丹参、麦冬;眠少加炒枣仁、远志;二便失禁加制附片、益智仁、肉桂、御米壳。

[疗程疗效]治疗126例,治愈(症状与体征消失,功能完全恢复,能胜任各种劳动和活动)52例,显效(症状与体征显著减轻,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自理)40例,好转(症状与体征有减轻,功能有所改善,生活不能自理)34例。

[处方来源]陕西省汉中市中山医院邵云。

6.[处方名称]补气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补气化瘀,和血通络。主治中风偏瘫有气虚血瘀见证者。

[处方组成]黄芪30一60克、当归10一15克、桃仁10一15克、红花10-15克、川芎10一15克、赤芍10~15克、地龙15一20克、桔络5~10克、丹参10一15克、桑枝15-30克。火煎服。若病情较重者,可日服2剂。

[辨证加减]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口眼歪斜着加全蝎、白附子、僵蚕;大便秘结者加萎仁、酒大黄;小便失禁者加肉桂、五味子;痰涎壅盛者加半夏、南星;偏瘫、肢体日久不愈者加穿山甲、水蛭粉(冲服),血压偏高者加钩藤、石决明、菊花。

[疗程疗效]治疗38例,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步履稳健,肢体活动自如)14例,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步履欠稳,上肢抬举、握力尚可)14例,好转(症状好转,可扶杖步行,上肢可平举,肢节可屈仲)8例,无效2例。

[处方来源]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刘明

[处方备注]刘氏认为风、火、痰为中风之标,而气虚、血瘀才是中风之本,故宜补气化瘀,使气行血畅,瘀去路通,才能有所良效。如部分病例早期出现阴虚阳各、痰火内扰,则应从潜阳降逆、豁痰开窍之法治之。后期患者多呈虚象,纵使有阴虚阳亢兼证,也可使用本法治疗,但须减黄芪、川芎用量,再加滋阴平肝之剂。据临床观察,本方对出血性中风疗效较差,对缺血性中风则效果较为明显。(夏翔)

7.[处方名称]马海治瘫丸

[功能主治]功能补气活血,祛风除湿,化痰通络。主治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制马钱子30克、海风藤50克、黄芪100克、当归30克、千年健80克、水蛭30克、川大黄60克,烘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含生药3克)。每服1丸,日期2一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1日量不得超过3丸。15日为1疗程。可停药1周后行下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30例,经过2~6个疗程的治疗,基本治愈(主要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能自理者)5例,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体征大部分消失,肢体肌力上升Ⅱ级以上,语言障碍消失或二便失禁消失,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者)4例,好转(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尚不能达显效标准者)15例,无效6例。

[处方来源]陕西省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范淑惠等

[处方备注]方中黄芪为主药,为益气而设,并有鼓动血运之效;配当归加强养血通络;大黄与水蛭相配可清热涤痰通络;马钱子、千年健、海风藤则有祛风除湿通络、强筋骨之作用,意在通痹阻利筋骨。方中马钱子用量较大,每丸含制马钱子0.23克,每日总量约0.46一0.7克左右。据观察,30例中最长连续服药达6个疗程,无1例中毒,即使个别患者未按医嘱服药,1日用药含马钱子约1.4克,亦未见中毒反应。通过24例有效病例的分析,本方对肌胀力减低、血压偏低或正常者,效果最佳,对于肌胀力增高、血压偏高者也有效,但血压过高、肌胀力过于亢强者则不宜。(夏翔)

8.[处方名称]血栓解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行气,抗栓通络。主治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水蛭15克、郁金20克、川芎30克,研粗制成片剂,每片重0.3克。每次服6片,每日3次。7无为1疗程。停药2天,再行下1疗程。8个疗程为治疗期限。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43例,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患肢功能,语言功能,精神意识等均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处理)99例,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稍加协助可以行走,生活基本自理)73例,进步(症状及体征有改善,但不能单独行走及生活自理)35例、无效36例。总有效率为85%。

[处方来源]河北省中医研究所周里等。

[处方备注]方中水蛭破血逐瘀通经,虫类药走窜通经,擅长治顽疾,是临床中沉府、宿疾的常用药物。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水蛙所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的作用,能阻碍血液的凝固,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9.[处方名称]固本复元汤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主治偏瘫(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黄芪15克、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黄精15克、海藻12克、玄参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肢麻者加僵蚕、全蝎、蜈蚣;肌肉痉挛者加葛根、蝉衣。

[疗程疗效]治疗27例,基本痊愈(四肢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症状消失)11例,显效(上肢或下肢功能恢复,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症状显著好转)9例,好转(四肢活动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复,部分生活自理,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症状好转)7例。

[处方来源]上海市龙华医院赵益人等

[处方备注]方用黄芪、黄精、玄参益气养阴以固其本;鸡血滕、丹参、海藻活血养荣、化痰软坚以治其标。标本兼顾,正复邪去,肢体乃复元。(夏翔)

10.[处方名称]中风回春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化痰,熄风定惊。主治中风后遗症。

[处方组成]当归、丹参、白花蛇、蜈蚣、地龙、红花、忍冬藤,制成片剂。每日3次,每次5一6片(每片重0.3克)。1个月为1疗程。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18例,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活动恢复正常)47例,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大)42例,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改善,肢体活动有一定好转)19例,无效10例。

[处方来源]河南省中药研究所卫剑琴等

[处方备注]本方用当归、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再配以蜈蚣、地龙等虫类药,具有搜剔究络痰瘀之功效,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较为有效。(夏翔)

1.吴某,男,丽水云和人。素来脾气急燥,患高血压12年,2006年2月份脑出血,经医院抢救,出血控制,但留下半身不遂,经中西医治疗几个月无寸功。因其女跟我师弟习武,2006年5月1号,师弟武管开业,我去云和,故而求治于我。见患者躺于床上不能转身,体胖,舌胖嫩多津,两边瘀紫,苔厚腻,脉弦数濡,两尺重取全无,问得大便秘结,患肢疼痛。

2.通腑逐痰

枳壳15g厚朴15g生大黄(后下)15g怀牛膝30g枸杞子30g肉桂5g全瓜蒌30g竹茹20g石菖蒲15g

2剂。另加鲜竹沥,每次20ml。每天三次。二诊,患者大便得通,患肢稍可活动。舌脉如前。原方再进三剂。

三诊,患者可起床,舌苔稍退,脉弦数濡。

党参30g生白术30g苍术20g茯苓30g半夏20g制南星20g石菖蒲15g全瓜蒌30g怀牛膝30g肉桂5g枸杞子30g生大黄30g蜈蚣2条,10剂。

四诊,舌苔大退,脉弦数濡。患者在人手扶下可行走几步,但患肢疼痛稍减。

拟:补气活血,化痰通络。

生黄芪150g当归30g鸡血藤50g制南星20g怀牛膝30g巴戟天30g枸杞子30g生白芍20g苍术20g茯苓30g赤芍15g石菖蒲15g蜈蚣2条,10剂。

五诊,患肢力量增加,疼痛已不明显。上方加减治疗。

期间鲜竹沥用了两个月,其它药物还用了杏仁、桃仁、水蛭、地龙、白僵蚕等。经治疗九个月,患者支一拐杖自行走路,生活可以自理。但舌边上还有瘀斑没化尽。

3.清热利湿,化痰解郁。

生米仁300g土茯苓100g忍冬藤30g鸡血藤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络石藤30g石菖蒲15g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20剂

二诊,患者疼痛大减,扶着可以下地,脚指肿痛已退。舌红多津,苔薄腻,脉弦濡,稍按无力。

生米仁300g土茯苓50g虎杖30g鸡血藤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石菖蒲15g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生黄芪50g蜈蚣2条,20剂。

三诊,患肢活动能力大增,只是没力气。舌红多津,苔薄,脉弦濡,重按无力。

生黄芪150g生米仁100g土茯苓50g虎杖30g鸡血藤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石菖蒲15g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蜈蚣2条,20剂。

四诊,患肢力量大增,自己支一拐杖能行走,但不耐劳。舌红多津,舌边整片瘀青已成为瘀点,脉弦濡,重按无力

生黄芪200g生米仁100g土茯苓50g丹参30g鸡血藤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石菖蒲15g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蜈蚣2条,20剂2009年7月中旬再次来金华,支一拐杖行走已较方便,再以补阳还五思路加味进行治疗。

4.药物治疗,15天为1为疗程,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黄芪50克,当归30克,赤芍15克,地龙30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红花15克,炙甘草15克。如下肢瘫软无力加桑椹,鹿筋。上肢偏废加桂枝通络,兼语言不利加郁金,菖蒲,远志以祛痰利窍,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全蝎,僵蚕,祛风通络,随症加减。

5.各种原因所致的瘫痪:

内服:桂枝20g,黄芪60g,生水蛭粉6g(分吞)

外用:桂枝50-100g水煎两次,每次煮沸后煎煮15分钟,去渣后将两次所煎的药液混合,每天二次温查病灶区域或瘫痪处,以皮肤潮红为度。疗效显著

6.中风后遗症

中医验方,羌活50克,红花90克,三七150克,川丹参250克,葛根120克,独活50克,大人参60克,秦艽60克,寻骨风60克,臭梧桐90克,络石藤90克,白花蛇50克,蚕沙60克,当归60克,穿山甲50克,全虫50克,大蜈蚣40条,牛夕60克,制首乌90克,天麻60克,制马钱子120克,茯苓50克,僵蚕9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鹿筋150克,地龙60克,白芍120克,黑木耳150克,黑豆子150克,红蚂蚁250克,威灵仙90克,桃仁60克,桂枝50克,杜仲60克,虎骨60克,如无可用黑雄狗腿骨150克,猪天灵盖120克,猪下巴骨120克,雄鸡腿骨120克等代替。面赤亮脉滑数,加石决明60-80克,偏于手瘫者加桑枝120克,腿者加木瓜120克,防己120克,四肢痹痛加海桐皮120克,口角颜面颤抖加钩藤120克,痰加胆星90克,石菖蒲120克, 使用方法,共研面分成二分,黄耆750克研面,第一分加250克,第二分加500克,先加工第一分为丸,次服10-15克,日三次,饭后服用,服完在服第二分,临床疗效,轻者一般15-20天见效,30天为一疗程,1-3疗程康复,重者20-30天见效,3-6疗程康复。治愈率百分之91以上,疗效非常肯定。

(1)醋蛋方

配方:鸡蛋1个,老陈醋200ml。

制法:将新鲜鸡蛋揩干净,泡在醋内48小时,蛋壳软化调匀,备用。每日清早空腹喝1次(喝

时添l勺蜂蜜),分5次服完,连服10次为1疗程。主治脑溢血后半身不遂。

(2)白芥子醋方

配方:白芥子400g,醋500g。

制法:2味共煎煮,煎至药汁300ml左右,收存备用。每次取药渣及汁适量,涂敷颌颊部。

功效:利气、散瘀、止痛,用于治疗中风口不能言和舌根紧缩等证。

(3)黄芪参归汤

配方:黄芪30g,当归、赤芍、川芎各15g,丹参20g,红花、石菖蒲各lOg,甘草6g,陈醋20g

(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蛴0,15日为l疗程。

功效: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主治脑梗塞。

(4)水蛭三七方

配方:水蛭粉3g,三七粉2g,陈醋20g。

用法:温开水与醋兑成淡醋液,送服药粉,每日3次,连续服药20天。

功效:通经、破瘀、消肿,主治脑血栓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

(5)山甲马钱子方

配方:穿山甲尾片(炒成珠)60g,精制马钱子6g,熟附片3g,僵蚕3g,醋适量。

制法:诸药分别研细末,混匀备用。淡醋汤送服,每次3g,每日1次。主治半身不遂。(6)加

味补阳还五汤

配方:黄芪120g,白芍50g,归身、桂枝、牛膝、地龙各20g,何首乌、云苓、赤芍、菟丝

子、女贞子各25g,土鳖虫lOg,醋20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睡前服。连续服药15剂为1疗程。主治半身不遂。

(7)海风藤秦艽方

配方:海风藤、秦艽、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巴戟、白芍、木瓜、制附子、狗脊、木

香各20g,薏苡仁50g,肉桂10g,醋15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中风后遗症,关节僵硬,行走不便。

(8)天冬龟板方

配方:天冬20g,龟板20g,枸杞子20g,白花蛇10g,益智仁10g,人参6g,水蛭12g,石菖蒲

12g,黄精15g,首乌15g,鳖甲15g,黄连10g,苏木12g,海藻12g,天竺黄12g,陈醋15g(冲

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30天为1疗程。

功效:养阴补肾,通络活血,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

(9)活血通络汤

配方: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归身10g,北芪60g,地龙10g,三

棱10g(炒),炒莪术10g,石菖蒲10g,乌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醋15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脑血栓形成。

(10)黄芪丹参汤

配方:黄芪45g,丹参15g,水蛭3g(研末吞服),地龙10g,赤芍10g,三七3g(研末冲服),陈醋

15g(冲服)。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脑血栓。

(11)益智骨碎方配方:益智仁10g,骨碎补10g,补骨脂10g,天竺黄10g,何首乌20g,枸杞子

30g,石菖蒲10g,郁金lOg,丹参30g,川芎10g,陈醋15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化痰,补肾,治中风后老年性痴呆症。

(12)茵陈益精汤

配方:茵陈40g,首乌20g,金樱子30g,葛根20g,泽泻15g,大黄10g,三七粉5g(冲服),陈醋

15g(冲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停药5天再进行下个疗程,一般用药4个疗

程以上。用药期间,应配合语言及机能训练。

功效:主治脑梗塞后继发老年性痴呆症。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他提出治疗中风病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开发研制了丹芪偏瘫胶囊和脑血栓片两个国药准字号中成药,使中风病的治疗形成系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主方一:大醒脑

主穴:双侧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患侧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副穴: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操作方法:刺双侧内关,直刺0. 5~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二:小醒脑

主穴:双侧内关,上星,百会,印堂,患侧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手少阴心经),患侧尺泽(手太阴肺经),患侧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操作方法: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入,沿皮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极泉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角,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

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 ~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根1. 5~2寸,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 5~2寸,局部酸胀为度。

一般在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穴交替使用。

后遗症处理

口眼喎斜:风池、太阳、颊车、迎香、地仓、下关、合谷。刺络拔罐:选下关、颊车、四白。风池针尖刺向喉结,进针1.5~2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太阳沿颧骨弓内缘进针3~3.5寸,透向颊车;迎香横刺或斜刺0.5~1.5寸,施捻转泻法;下关进针1.5寸,捻转泻法;地仓横刺3~3.5寸,透向颊车,地仓至颊车部1寸1针,深度0.3~0.5寸,施提插泻法;合谷捻转泻法。刺络拔罐,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3~5点,用闪火法拔罐,出血量5~10ml,隔日1次。

失语:风池、上星、百会、金津、玉液、廉泉、通里。风池刺法同前,上星平刺0.5~1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百会斜刺0.3~0.5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舌面用2寸毫针点刺出血,廉泉直刺1~1.5寸,施合谷刺法,以胀感达舌根及喉咽部为度;通里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

手指握固:合谷、八邪、曲池、外关、肩髃。合谷针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继透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大指、次指抽动3次为度;八邪、曲池、肩髃刺法同前;外关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

上肢不遂:风池、肩髃、极泉、尺泽、曲池、合谷、八邪、外关。风池、极泉、尺泽刺法同前;合谷针刺方向先透向大指,继透向三间处,施提插泻法,以患侧大指、次指抽动3次为度;八邪直刺0.5~1寸,施提插泻法,以患侧手指抽动为度;曲池屈肘取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到达示指为度;肩髃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以麻胀感达肘关节为度;外关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

下肢不遂:环跳、委中、三阴交、阳陵泉、昆仑。委中、三阴交,针刺方法同前;环跳直刺2~3寸,以触电感传至足底为度;阳陵泉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传至足趾为度,昆仑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

足内翻:解溪、丘墟、照海、筑宾、昆仑。解溪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丘墟透照海,直刺2.5~3寸,施捻转泻法;筑宾、昆仑,直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

并发症处理

假球麻痹:针风池、完骨、天柱、翳风,向喉结方向,深刺2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或咽后壁点刺。

吞咽困难及呼吸衰竭:翳风、天柱、风池。针翳风,用2~3寸毫针刺向咽喉方向,用捻转补法施术1~3分钟;天柱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风池手法同前。呼吸衰竭:针刺双侧气舍。

便秘:丰隆、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外归来。先取双侧丰隆穴,直刺1~1.5寸,施捻转泻法;左水道、左归来、左外水道(左水道外开1.5寸)、左外归来(左归来外开1.5寸)均直刺1.5~3寸,施捻转泻法1分钟,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运针1次。

小便异常:癃闭(尿潴留),针中极、秩边、水道。中极直刺1.5~2寸,施提插泻法,令胀感传至会阴;秩边直刺2.5~3寸,针尖方向透向水道,施提插泻法,令胀感达前阴。小便淋漓,取关元、气海、太溪。关元、气海直刺1~1.5寸,施呼吸补泻之补法,而后置1寸艾炷于针柄上,施温针灸,每次2~3壮;太溪直刺0.5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尿失禁或尿潴留,针中极、曲骨、关元、三阴交。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共济失调:针风府、哑门、颈椎夹脊穴。

失明或复视:失明取风池、天柱。风池,针尖方向与双目系对角相交,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天柱直刺1~1.5寸,施捻转补法。复视,上穴加睛明、球后。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内关、风池。

肩关节痛:天鼎、肩髃、肩内陵、肩外陵刺0.5~1.5寸,施提插泻法。肩贞、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天鼎,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令触电感直达肩肘或手指;肩髃、肩内陵、肩外陵、肩贞直刺1~1.5寸,施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肩中俞、肩外俞均横刺1~1.5寸,施捻转泻法;阿是穴刺络拔罐方法同前。

肩周炎:针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神门。

(0)

相关推荐

  • 干葛续命汤

    <症因脉治>卷一:干葛续命汤 处方小续命汤加干葛1倍,桂枝1倍,黄芩1倍. 功能主治风中阳明表症,身热不恶风,无汗,脉缓长.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症因脉治>卷三 ...

  • 高血压脾气大,还有便秘情况,这种人小心中风?

    前面说了中风的预防,不少人都看了,以为中风就是虚,而实际上,中风都是标实本虚,所以不管是什么治疗手段,基本上都是补泻兼施.但是,在临床上,也可以看到一些患者中风是因为太过于的实证了. 在临床上,我就讲 ...

  • 治中风十大名方及临床应用

    中风列于风.劳.臌.膈四大难治疾病之首,以偏枯.喎僻.言蹇,甚或扑击.昏不知人为其主证.并具有发病年龄多在四旬以上.起病急暴.变化迅速.见证多端,死亡率高.病后多有后遗症等临床特点. 由于中风为病极危 ...

  • 治中风十大名方

    治中风十大名方及临床应用 汉古经方 中风列於风.劳.臌.膈四大难治疾病之首,以偏枯.喎僻.言蹇,甚或扑击.昏不知人為其主证.并具有发病年龄多在四旬以上.起病急暴.变化迅速.见证多端,死亡率高.病后多有 ...

  • 中医临床最常用到的十大名方

    导读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位列前茅,甚至有中医名家凭借"小柴胡汤"一张方加减运用,出神入化,抵御百病,可见此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十大名方,名不虚传.赞誉之词实不为 ...

  • 中医临床最常用到的十大名方(专长必背)

    导读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位列前茅,甚至有中医名家凭借"小柴胡汤"一张方加减运用,出神入化,抵御百病,可见此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十大名方,名不虚传.赞誉之词实不为 ...

  • 中医最著名的十大名方,专治身体常见病,经受了千年验证!

    道医课堂 中国道医研究院创办,道医课堂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医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古之道医者,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 ...

  • 最著名的十大名方,专治身体常见病,经受了千年验证!

    最著名的十大名方,专治身体常见病,经受了千年验证!

  • 中医临床常用的十大名方

    明医公开课 >>>第2009课<<< 一.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

  • 最著名的中医十大名方,专治身体常见病

    最著名的中医十大名方,专治身体常见病! 艾灸5555 今天 将象和,您专业的,靠谱的艾灸指导老师! 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然位列前茅.中国传统医学经过历代医家上千年的日积月累,保 ...

  • 最著名的中医十大名方,专治身体常见病!家家都要收好~

    如果中医有兵器谱排名的话,那么以下十大名方必然位列前茅.中国传统医学经过历代医家上千年的日积月累,保留下来不少安全.方便.效用显著的名方,因千百万人亲身实践证明其效果而流传至今,不说包治百病,至少对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