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假如孔子穿着睡衣出门……

衣履除了保暖蔽体之外,更体现着文明和礼仪。光膀子、穿睡衣、趿拖鞋,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内的穿着方式,如果把它们搬上街,则是方式的错位,不仅是对社会的不恭,更是对自己的轻慢。文明社会呼唤文明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孔子平时给学生上课,一向是穿戴整洁得体,如果是去朝堂向国君进谏,更是要沐浴熏香三天,衣服得洗得干干净净,熨烫得齐齐整整,连点褶皱也没有,如此方可安心出门去上朝。

在家见客是见客的衣服,朝堂上朝是上朝的衣服,出门游玩是出门游玩的衣服,连服装颜色搭配他都有一番讲究。

  《论语·乡党》记载:“君子不以绀緅(gàn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zhě n chī xì),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麂(ní)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这段话,是孔子对服装最完整、最集中的论述。

  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盛夏,当天正热的时候,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出外必加上衣。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褥。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年岁首,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所以每次出门,孔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宽袍广袖,步下生风,孔子走过,路人纷纷驻足,向他行注目礼。为此,他吸引了非常多的路人粉丝,大家一传十 十传百百传千以后,各界人士都来拜他为师,有的不是来听课,其实是来看男神。三千弟子之众,上至贵族如子贡这样超级富豪,下至平民如颜回这样的穷书生,每个人看向孔子的眼神,都放着仰慕的光芒,好像看着天神一般。

即使在游历列国的路上,落魄潦倒的时候,孔子也不会随便穿戴,他常教诲学生,穿戴得体是文化人的象征,野蛮人则披发左衽,让人侧目。

倘若孔子随便穿一下,或者是,他穿着睡衣出去逛,学生们不会纷涌而至,一睹其容、受其教化为幸。如此一来,孔圣人这样高山仰止的人也不会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了。正是他这样从着装上也从不马虎的态度才造就了儒学的严正端庄,继而儒学浸染中国文化数千年,也成就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美名。

当下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我们看到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美好,设备越来越齐全,但是总会出现一些着装随意的人,极其突兀地进入我们的视线,打破了整洁有序的城市格局。

有人说,我爱穿什么衣服出门就穿什么,这是我的个人自由,你们管得着吗?但是如果你在私密空间里如此,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在公众场合中,这个样子,给他人不适的观感,也是不道德的行为。

从前我在宁中读书的时候,班里有一男生的母亲,每次来学校,穿着笔直的大衣,高靴,脖子上围一条丝巾,如一棵小白杨往那门前一站,有如上海滩走出来的名媛。

自此,我们对那男生也觉得甚是可喜,即使静默不言,没什么存在感,但是也总觉得他气质干净雅致,其实要多亏了有这样一位讲究穿着的母亲。

然而我还是常常看到有些人竟然穿着睡衣就来学校这样正式的场合,一些教师在背后也会忍不住议论,学校不是他们早上去买菜的菜市场,这样终究有些不像样子,就好像这些人连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充满了怠慢一般,有时让一些老师觉得寒心。

穿睡衣去学校看娃,穿睡衣在城里的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穿睡衣去一些正式场合……有时不得不令笔者想说一句:城市的文明建设,请从你的衣着打扮开始做起。不要伤了别人的眼,也伤了别人的心。着衣讲究得体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文明的一部分。

造林护林一世、火灾毁林一时。

清明节森林防火公益广告

□撰稿:二月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