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还有这么好玩的口诀,关键还实用,我还是第一次听诶

今天

本  期  导  读

上中医课,有这么好玩又容易记忆的口诀,还这么具有实用性,我还是第一次见。

小白也可以学吗?

《温病与伤寒》一直在大家看来都是很高深的中医经典。

有的同学或者中医爱好者可能有这种顾虑,怕上这么专业的中医课程能不能学得会?

我觉得这个顾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毕竟是个很专业的东西,但是范老师上课会把专业性的东西通俗化讲解,范老师化繁为简的能力确实是很强的,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你去上了以后都会有收获。

我的体会是只要你对中医感兴趣,上范老师的课你完全不用担心学不会。

因为温病与伤寒这门课程范老师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他常常编了一些口诀,让大家更好的记忆。

就算你是个中医小白,按老师说的口诀记记忆,就会逐步逐步的入门。

比如风药口诀:荆防苏芷羌独活,柴葛麻豉牛蒿薄。他就是用这种比较简单记忆的一种方法,让大家方便记忆,而且你想忘都忘不掉。

案例分享

去年疫情发生的时候,我刚好在外学习,而就是在这期间,我的小孩出现了发热、咽痛这些问题。

我将整个病情的变化用几张图片展示给大家,12月26日早上小孩在学校开始出现头晕现象,到家的时候已经发烧到三十八度。

我告诉小孩的妈妈用两包小柴胡颗粒。喝了以后观察了半天,未见好转。

然后我就变了个方,这个方就是我们在学习温病与伤寒的时候,范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说赵绍琴的医案,通过范老师的重新整理、归纳以后会以一个很独特的视角来诠释,把框架性的东西教给大家。

26号小孩已经退烧了,但是后来他在27号夜间又发高烧了,所以说今年这个新冠是很厉害的,我的小孩这个病情是反复发热。

体温都在三十七度八到三十九度一之间,喉咙痛、咳嗽。

而我小孩出现的这个情况实际上就是范老师说的冬温,通过疏风透热这个治疗,还出现了出鼻血,到二十八号、二十九号烧还是没有退下来。

小孩子之前的吃药效果不太好,病情比较重,而我之前用药太轻了。于是加重了用药剂量,改用经典方白虎汤加味。

然后经过三十号、三十一号这两天测体温,温度降下来了,基本上很平稳。一天的体温都正常了。

但是还有一点余热没有清退完。

然后我又开了一个方,这个方基本上也就是按照赵老的思路,再把套路加上去,开了三天的药,基本上没什么咳嗽了,也没咳痰,体温基本都正常了。

我回顾整个诊疗过程,我的小孩当时是爆发性的流感,并不是普通的感冒。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如果说不是用中药处理的话,到医院去打点滴,治疗效果可能更慢,而且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我的收获

我想说的是范老师学习温病与伤寒的最大意义就是你可以学到一个框架性的理论,同时还有可操作性的套路。

通过这个思路和套路的学习,自己能鉴别比较简单一点的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如果你能鉴别的话就不容易把这个病治坏。

现在市面上往往风热的感冒或者风热咳嗽在治疗过程当中当作风寒来治,就很容易治坏。

大家可能在平常生活当中也会体验到这个咳嗽是越治越久,好像很简单一个病,但老是治不好、还反反复复的发作,实际上如果用对药的话,咳嗽治疗起来的一般都是大概两三副药就能搞定了。

范老师的温病与伤寒,主要是针对目前经常出现的温病类的疾病而讲解的。

范老师想大家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大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分辨温病的常识,找到一些好的治疗方法。

特别是新冠现在在全球还在蔓延,中国控制的还是比较好,但并不代表大家都安全了。

随着这个疫情的反复,现在又进入了冬季,最近的小孩子发热咳嗽的又有增多的迹象了。

如果能通过学习范老师的温病与伤感的课程,能够掌握一些专业的知识,能够让自己有一条可以自救的路来选择。

如果都是进医院的话,肯定是人满为患的,你到底是去就诊、去治病呢?还是到那地方去得病呢?在那里交叉感染的几率更大。

如果是自己掌握了一部分的知识的话,可以预先在家里面用一些药材,小的问题在刚开始发生的时候自己就处理了。

不要非等到严重了,然后要到医院去。我觉得有缘跟范老师学习中医,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现在国内能够把中医上的这么好的,我个人认为不多。

像范老师这样既能给框架又能给套路啊,同时还教你一些思路,去解决一些我们平时长常见常碰到的一些疾病,这个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