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爵迹》票房"疲软",郭敬明还有未来么?
估值98亿,2016年业绩承诺不低于5.2亿的乐视影业,因为国庆档《爵迹》的票房扑街,其年利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被打上了一串大问号。
《爵迹》票房的“疲软”,真的会让乐视影业的利润目标彻底打水漂吗?
今年的国庆档,被业内人士评为“烂片票房大卖,好片无人问津”终于有所改观的迹象。
拥有僵尸一样真人CG特效的郭敬明电影《爵迹》,尽管号称耗时两年打造,且有着范冰冰、、王源、杨幂等分别拥有数千万粉丝的明星大腕的加盟,但依然被淹没在吐槽和口水之中。在豆瓣网上,《爵迹》评分仅为4.1,目前《爵迹》累计票房3.3亿元。
上映一周票房不足4亿的《爵迹》,也引发了“郭敬明还有未来吗”的讨论,这个票房数据,与投资方乐视影业曾寄予的厚望或设想“《爵迹》系列电影预期票房收入将会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存在一定的差距。
认定《爵迹》是烂片的声音,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明显。甚至对《爵迹》的抵制之声,在网络和朋友圈也是此起彼伏,尤其是业内人士,更是将郭敬明及其投资方不停地用圈粉的方式变现视为贪得无厌。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经历执导四部《小时代》空洞乏味纸醉金迷的郭敬明,在转而导演《爵迹》后,“依然没有摆脱乏味的叙事和自怜自艾的情绪。”
这部原本顶着粉丝经济、CG技术“噱头”、转型等元素的电影,因为成片质量与低于预期,抢滩国庆档意图太明显,而被舆论轰炸,郭敬明的争议属性,在这一轮的媒体舆论争议中,进一步发酵。有业内人士甚至直言,郭敬明就算“终身背负骂名”,也“完全不过分”。
作为电影《爵迹》的出品方,乐视影业似乎早有预感。
为此还闹出过乐视影业在宣传《爵迹》电影时,在海报上抹掉“郭敬明导演作品”的事件,原因只有一个:影响票房。这一举措看似不管不顾与郭敬明撕逼的下场,但其实,从乐视的角度说,规避更多争议,闷声发大财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乐视影业CEO张昭曾说“《爵迹》应是中国二次元电影的里程碑”,将之与《长城》类比,称之为“都是不同类型的里程碑”,并且在乐视影业内部,提及明星股东的场合下,郭敬明都是与张艺谋相提并论“乐视影业的核心创作力量之一”。但抹掉其名字的做法,也可以看出乐视影业对于郭敬明商业价值的顾虑,尤其是在片方有着很大压力的情况下。
2016年5月,乐视网收购乐视影业100%股权,乐视影业也随即做出了2016年度净利润不低于5.2亿元的业绩承诺,这个业绩承诺,在2017为7.3亿元、2018年10.4亿元。据了解,截至目前,乐视影业只是在出品的《盗墓笔记》中有大的利润,年末的电影《长城》也被视为存在很大风险,于是,《爵迹》就成了乐视影业能否完成业绩目标的重要指标。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爵迹》动用了11家出品方和近2亿的投资,仅回本就至少需要6亿左右。
成立于2011年的乐视影业,先后投资《小时代》系列,签约张艺谋,并尝试会员付费的方式,在乐视生态圈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估计近百亿。
但《爵迹》票房的“疲软”,却很可能让乐视影业的利润目标直接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