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要比动难了不少
动与静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思考过,也相信不少人总想在动与静之间选择好一个平衡点,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人对这个平衡点的把握并不理想;那些未成年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动要比静容易了许多,而要求他们学会静,保持静,尽可能从静之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静要比动难了不少。其实这也正常。一个人想静和一个人静下来,这之间是有很大距离的。首先这个人想静,只是主观愿望上想,他的行动力未必能达到,他意志力也未必那么强大。所以,在身边我们是随处可以发现那些内心想静,却一天到晚动来动去的人,这些人他们何曾想让自己成为这样一天到晚动来动去的人?他们的内心极为浮躁,他们的思想不少时候会被周围人,或者整个环境左右,而自己可能明明知道自己的那个动来动去是不太合时宜,却对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埋怨自己无能,不自觉;相反,另外一种人则是头脑很清醒,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静,也明白自己什么时间动才合适,他们能有很强的自控力与意志力,他们的目标很清楚,在该静的时候一定不能让自己乱动,而在该动的时候也一定不能使自己缺乏应有的活力。在现实的生活里,能达到后者那种做到动静分明,且控制自如的人则是少之又少。毕竟静要比动难了不少。这得要求这个人学会克制,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是自律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们明明知道他们就是一群好动的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与情感表现,首先我们得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这种状态,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但不能听之任之,我们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就是要帮助他们明白静要比动更为重要的同时,还得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让自己养成一种静的习惯,学会安静地听人说话,安静地听课,安静地做事情,安静地思考问题。
这个很重要。一旦一个人在明白了静的重要性之后,并能逐渐养成一种很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他们就能慢慢地从静之中汲取很多有益的营养:有可能是学会安静且专注地做事情,也有可能是安静且专注地阅读书籍、做作业,也有可能是安静且专注地思考一下平时没有时间思考的重要问题-----这样的一种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显然要比那种放养型的教育方式好了不少。至少这些逐渐学会静的孩子,他们会慢慢明白静要比动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他们也能从静状态中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但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是我们教师必须全力努力去做的事情。难度可想而知。正是因为难,才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去做,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