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瓷,制瓷工艺的百年革新
★
以汉光瓷为例看制瓷工艺的百年革新
★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透如灯”,富含现代审美趣味的汉光瓷最能代表中国制瓷业一百年以来走过的峥嵘岁月,它被专家喻为“丝绸中的极品,宝石中的皇后”。
李遊宇大师的汉光瓷
工艺角度,以最具有国际水准的“汉光瓷”为例。汉光瓷的白度高达88.5%,比德国最顶尖的瓷器“罗森泰尔”的77%跨越了一个层次;而在透光度上,比之罗森泰尔的50%,汉光瓷多了6个百分点,即56%。相较于古今中外,汉光瓷在“材料”、“工艺”、“造型”、“装饰”上实现了全方位的革新。
材料创新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高岭土,中国拥有相对的资源优势,但是长期无序开采导致泥沙俱下,良莠不分。汉光瓷选用的原料,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储量极少的珍贵原矿,分布在湖南、广西、福建、江西、云南等不同地区,需深挖矿井,进行地下开采。而对瓷泥质地要求之严苛更是令人乍舌。需从一吨矿料之中精选一两公斤,在人工去除杂质,石英等。为达到最完美的比例,进行多元配方,通过化学分析,科学测算来实现。同时高效除铁,将汉光瓷料中的三氧化二铁含量降至0.1%,刷新历史记录。其成品“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透如灯”。
工艺创新
传统的官窑制瓷有七十二道工序的说法,而汉光瓷除了完全继承手工操作,还针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专门的研究,将手工工序的操作借助现代的精密仪器做到规范化,进而在流程上标准化、严格化,除了泥料加工,还有成型工艺中的“手工拉坯,修坯,擦洗,接把,制瓷工艺中的还原烧,氧化烧,一直到装饰手法。
装饰采用高温釉下彩工艺,是汉光瓷工艺创新的集大成之处。一般在坯胎之上施釉之后经彩绘再上釉叫做釉中彩,汉光瓷经成千上万次烧制实验做到了釉下彩,同时将烧制温度提高到1400摄氏度,超越了以往的极限。
采用釉下彩工艺的汉光瓷由于高铝代替了高硅,使得釉面硬度大为增强,胎质致密坚实,充分瓷化,吸水率为0,理论上可以保存二十万年而不褪色。
造型创新
中国陶瓷造型丰富,底,足,嘴,把,颈,肩,腹,口圈等似乎穷尽了一切设计,而汉光瓷结合工艺材料和工艺设计特点进行创新,用现代造型与设计理念,把圆和球型作为审美基调,形成平衡均匀,简洁流畅,饱满大气的艺术风格,从根本上区别于古代官窑。
装饰创新
历史悠久的中国陶瓷,人物,花鸟,山水,神话故事,飞禽走兽,日月星辰......洋洋大观,包罗万象。时至今日,或是装饰与陶瓷造型材质无关,或是以瓷为纸,或在瓷上画油画等。
汉光瓷装饰还瓷器装饰本来面目,无论题材,构图,色彩,技法,都根据器物材质造型进行构思,使布局合理,相得益彰。大处整体完美,细节装饰入微。同时色调柔和淡雅,层次丰富,给人以向上、繁荣、茂盛的健康之美。高温釉下彩工艺突破了高温色系的范围,使色彩变化无穷,形成淡妆素裹、清新典雅的装饰风格,凸显创新意识与民族特色。
★
制瓷工艺 百年革新
★
以汉光瓷为例,中国的陶瓷事业在吸取古今中外的养料之后勉力创新,在汲取全人类陶瓷的养料的基础上不断的在寻求着中国陶瓷事业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