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071号作品】张坤堂||四枚硬币旅行记(散文)
四枚硬币旅行记
作者:张坤堂
主编:非 鱼
我欠一位卖油条老板的四角钱,为了尽快还上人家的钱,我天天装着四枚硬币,时不时到炸油条门店去还钱,将近半年才把钱还给人家。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家附近有卖油条的摊点,是一对中年夫妇经营。他们租赁一家临街的储藏室作为工作间边炸边卖,的的确确是小本生意。由于他们很讲诚信、童叟无欺,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他们做的油条更是个头大,又蓬松、劲道,回头客多,因此他们的生意很火爆。还有更多人是处于照顾他们的生意,而舍近求远要买他们油条的。
庚子年春节前的腊月23日,一大早,我照例出去晨练顺便一并买回油条来。临近春节,已经有些年味在在酝酿,要回家的已经置办好年货,在这里过年的会随时随地买下东西。当那位男主人为我称好油条告诉我:“一共五元四角钱。”
我马上掏出口袋里面的钱币,只有一张五元的和一张10元的,我随即递给他一张10元人民币。
他有些为难地说:“一大早的还没有零钱找。”看我的手中还有一张五元的,说道,“先就拿五元吧。”
“那四角钱?.....”我试探着问道。
男主人笑吟吟地挥挥手说:“以后再说吧。”这样,我就欠了人家四角钱。
回到家中早餐吃上了刚刚买来酥香的油条。因为我上午有事情要出去,只好在晚饭后去还钱。我的理念是,欠钱还钱,天经地义,只有还上欠人家的钱,心中才会踏实。
夜晚的路灯半明半昧,嗖嗖的风儿还有些凉。卖油条的小店就在不远,接近店铺的时候还氤氲着油条的淡淡香味,心中暗暗自喜,他们准在。可是当我走进那里的时候,那扇大铁门却已经关上。难道是今天主人下班早?还是有其他的事情?今天晚上突然不在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兜里装着那四枚硬币又来到炸油条的地方,只见还是门紧锁,余味仍留。是不是我今天来得早了?那就在附近溜达溜达等待主人的到来。结果等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没有等来炸油条的主人。
我从这个院子里居住的人们口中还得知:那对夫妇很能干,他们租用了两个门头,每天清晨不亮男主人就到附近的一个批发市场去批发蔬菜,由于这里取消了早市,他们要等上班后再去卖蔬菜。女主人一早就来到炸油条的地方忙碌起来,男主人放下批发来的菜就来炸油条的这里,为那些上班族做出油条、豆浆、豆腐脑等美食。他们就是这样勤勤恳恳诚信为本地做着事情,他们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三年级,学习也很勤奋。
眼看就要临近春节了,还不了欠下的四角钱有些心神不安。这几天,我会早晚各来一次,一直是铁将军把门,回回吃闭门羹。年三十那天,我还是照例过来看看。如果还不上人家的钱就是欠一年,我突然意外发现了靠紧里面院子小门上的一个电话。我顺手用手机打了过去,竟然就是男主人的电话,我向他道歉并告知几次还钱不在。那位男主人倒是爽快连说:“我们从腊月二十三就回到菏泽老家过年来了,我们早就忘记那四角钱了,没有关系的。”我还是执意要还钱,不然就用微信转过去。他最后说:“要不春节过后再说吧。”
得到主人的理解并同意春节后还上那四角钱,我的心中稍微宽慰一点。谁也没有想到,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疫情的出现,也使得我还钱成为遥遥无期的期盼。
我还是盼望疫情尽快退去,炸油条的男女主人很快回来。于是,我就天天装着四枚硬币,以俟见到他们立即奉还。我还真的有些不太习惯,四枚硬币在口袋中犹如四个活宝,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溜出一个来,没有关系,我马上补上。
随着疫情逐渐缓解,附近的商店超市开业了。我会随时随地到炸油条的地方转一圈,希望尽快见到他们。健身房也开业了,那天我在健身换衣服的时候,那四个不听话的硬币骨碌一下子都跑进衣橱的下方狭窄的缝隙里,我只好望橱子兴叹,那是根本取不出来的。没有什么,再换岗,那四枚硬币不听话,又有四枚新的硬币替换在我的口袋里。
就是这样,我天天装着四枚硬币。习惯已经形成,出门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摸摸口袋是不是装了四枚硬币,如果不够那一定要补齐。为了不让四枚硬币减少,我还经常在买东西的时候有意识让人家商家找给几个硬币以备后用。就连我们外出行动也不忘记带着四枚硬币。
疫情过后是春天,那是一个春夏之交的清晨,我家门口两旁的月季花姹紫嫣红,一场小雨过后的国槐树郁郁葱葱,盛开的花儿芬芳四溢。更重要的是那熟悉的油条香味又弥散在街头。终于盼来了那对夫妇,当我郑重其事把那四枚硬币交给他们时,他们也有些感动不已,嘴里不停地说着,我们都不记得了,您还记得欠我们四角钱,真是好人啊.....
那如影相随的四枚硬币在我的口袋旅行了将近半年,终于回到一个区的地方。我的心中如释重负。接着,我又买了四根香喷喷的大油条。看着那几根热腾腾、散发着诱人香味的油条,我想回到家中一定会吃得很香。
2020年11月27号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张坤堂,山东大学本科毕业。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区政协文史委员。历任教学研究室研室语文教研员、副主任,普通学校校长,教育局党校校长。曾经获得拔尖人才、科技成果奖、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市、区优秀教师等称号。经常在《济南日报》《齐鲁晚报》《杂文选刊》等发表文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