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294号作品】杜盘堂:​大寨依然是中国农村一面旗

大寨依然是中国农村一面旗

杜盘堂

还是大寨的路,还是大寨的田,还是大寨的人,还是虎头山。然而,阔别28年,当我重新登上虎头山时感到惊叹,这里变化很大,虎头山变成了花果山似的“森林公园”。

十年寒暑,沧海桑田。1992年8月,还在昔阳县农行工作的我,应省农行约稿采访了刚刚改革开放的大寨村,参观了虎头山,专访了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风莲,采写了《改革潮涌虎头山》长篇纪实通讯。同年9月在《农民日报》头版和《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刊登。2020年6月5日,在省城工作和生活了28年且已退休的我,抑制不住心中那份激情,又专程回到昔阳县,来到大寨村,重游虎头山。

远望虎头山,郁郁葱葱。我走到两山之间的大寨水库,碧水涟漪,10几米高的大渡槽横空高架在两山之间,显得那样高大。水库里绿水莹莹,映出渡槽的雄伟。我看到当年大寨人用石块垒起的层层梯田里,长满了绿树:有柳树、松树、柏树、梨树、桑树、桃树、金杏树、苹果树、核桃树、红甘露、观赏林、经济林,林木茂盛。山上山下,到处是绿树夹道,绿树蔽日,绿树满山。石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希望在山,潜力在林。”我想这应该就是今天大寨人的新观念。

在山间,原来修建的用作蓄水灌溉的小水库,如今就像许多公园一样,被修饰以廊榭亭台;在半山腰,一排排火车皮式的居民小楼拔地而起,整齐地排列。沿着大青石铺成的蜿蜒小路爬上虎头山,大寨的样子尽收眼底。

离渡槽不远的山头上,有一座大寨“文化展示馆”。这里有大察的昨日辉煌,有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伟人的历史足迹,有大寨人的过去,有大寨人的未来。展示馆记录了大寨的沧桑,640多平方米的展厅共有7个部分。回顾过去,英雄豪气扑面而来;瞩目现在,大寨人依然雄风不减。在展厅里,我特别注意看到,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从1991年任职以来,解放思想,走出寨门,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求索拼搏,大寨才有今天的成绩。展示馆耸立在虎头山的绿树丛中,徜徉其间,仿佛是历史的舞台,在眼前徐徐而过。

从展示馆出来,走过横空的团结渡槽,我向虎头山山顶走去,一尊似剑一般的大型建筑展现在眼前,上书六个钢劲有力的大字“大寨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的山头上,有6处蓄水池,池边凉亭,长廊,石凳点缀其中。真不愧叫公园,和大城市的公园一样美!只不过,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没有大城市人群的熙熙攘攘。好清静的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使虎头山空气清新,湿润宜人。站在虎头山,呼吸着这特别新鲜的富氧空气,极目远望,蓝天白云下,绿树满山,流水潺潺。尤其是这夏季,虎头山如同莽莽的绿色林海,琼枝玉寇,随风起舞,翠叶欲滴,绿叶闪烁,形成极为美丽的虎头松涛,景色壮观,使人们感到虎头山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随着人流,我沿着一条光滑的小青石坡道徒步向上走,只见路边竖起一块两米多高的石头,上书:虎头山(叶剑英题)。我慢慢地抚摸着这块看上去虽然不平整,但很有艺术性的大石头,心情十分激动,许多游客争着和这块大石头合影留念。

再往上走,就是周恩来总理纪念亭。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大寨精神作了如下的概括:“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周总理1965年至1973年先后三次到大寨。站在周总理纪念亭内极目远望,远山近岭,尽收眼底,大寨村的全貌一览无余。看着大寨人用泪水和汗水筑起那山上层层梯田的“小平原”,着实令人震憾,让人思绪翻腾。1965年5月21日,周恩来总理同外宾到大寨时,就站在这个地方,周总理指着远处山头的一片树林问道:“那是什么地方?”身边的贾承让回答:“那是邻村武家坪村的齐天山。”周总理说:“要是能把咱这山头都搞成像武家坪村那个山头那样该多好啊!”并对陈永贵说:“永贵啊,你们要向山东厉家寨学习,山上多栽树,水果树,木材树都要种。”

当年10月,陈永贵就去了山东厉家寨,回村后,开展了全民大植树活动,对虎头山植树造林作出长远规划。然而,大寨种树可不是普通人想像那么容易。虎头山上全是石头没有土,于是,大寨人就用炸药将石头炸下坑,将石头运下山腰垒了梯田堰,然后从沟下将土一担担担上山,最后再灌水植树,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一鼓作气干了30多年,用大寨人的话来说就是:“山上有银行,山下是粮仓”,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多少年来,大寨人已绿化荒山荒坡2300多亩,将“海绵田”中的一多半退耕还林,1900亩的虎头山上,已种植46个树种、30余万株树木,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看到大寨巨大的变化和成就,我感到今天的大寨有许多数字十分惊人:一个500多人的小村庄,森林覆盖面积达1000多亩土地;一个500多人的小村庄,建起了森林公园和酒业有限公司、制衣有限公司、水泥有限公司、贸易有限公司等8个实体,工农业总产值一年一亿多元;一个500多人的小村庄,是昔阳县近30万人口的第一纳税大户;一个500多人的小村庄,常住人口有1500多人,数量超过大寨人2倍,他们没有土地所有权,但可以在大寨做工挣钱。现在大寨人不愿离开大寨,外面的人住进大寨来也不愿离开,主要是这里环境非常好,另外公共设施不出钱,大寨补偿得比较多,福利也比较高。比如老年人除了国家给的以外,村里还给60岁以上每人每月200元钱、70岁以上每人每月300元钱,过年过节,白面、食油送到家里,村里还成立了照料中心,照顾老人,但是孤老很少,都是居家养老;一个500多人的小村庄,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村庄!大寨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从全国学大寨,到大寨学全国;从以粮为纲到绿满青山;从住石窑洞到住二层小楼;从打土坷拉的村民到享受养老金,医疗保险,奖学金的新一代农民。站在虎头山,望山绿、水清、树高、房新的新大寨,依然是中国农村的一面旗帜。

在陈永贵墓前,我向这位令大寨人骄傲、曾驰名中外,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不领工资的布衣“宰相”深深鞠了一躬。老陈的墓地背靠苍松翠柏的虎头山,面向大寨村,汉白玉的墓碑。我静静的站在墓前,聆听了导游为几位外地游客讲述陈永贵同志的生平介绍。听着听着,再次被老陈博大的胸襟和凌云壮志所感染,灵魂深处受到了一次洗礼。我默默低下头,感到眼里含着眼泪,赶紧将专门带的一包香烟敬放在老陈墓前。这时,我看到游人中有垂垂老者,也有翩翩少年,在墓前眼噙热泪,深深鞠躬,献上一束束鲜花。是的,陈永贵这个大字不识一斗,旧社会从小因家境贫困失去母亲、姐弟,父亲也因无法生活在自家坟头上吊自尽的孤儿,凭着自己一身的干劲、信念和聪明才智,建设了大寨,他功盖虎头山,在中华大地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离陈永贵墓不远的地方是郭沫若的墓碑,这位中国的大文豪,历史学家,1965年12月7日到大寨,他被大寨人那种战天斗地的豪迈精神深深感染,激动地写下了《参观大寨展览馆有感》和《颂大寨》两首诗,生前他留下遗嘱,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寨,郭老纪念碑前面刻着“郭沫若同志永垂不朽”,背面刻着郭老手迹《颂大寨》:“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成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

走下虎头山已午时,看到还有许多游客往山上走。是什么力量把这么多人吸引到虎头山?是虎头山风景独好?还是虎头山为风水宝地?我想,吸引大家的主要是大寨人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大寨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寨人传承、发展、弘扬了大寨精神,谱写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大寨,依然是中国农村的一面旗帜。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在括号里标注作者姓名(或投稿笔名),关注《乡土文学》公众号,否则一律不用。投稿必须为原创,凡在公众号发过的作品不能投,否则,因此而耽误发稿,将拉入黑名单。投稿方式:邮箱359880941@qq.com,小说、诗歌、散文投稿群和分社、文苑群编辑择优选 稿。选稿期限为15天,过期不用,作者自行处理。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

附: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征稿启事   本社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建立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库,向影视拍摄机构推荐。

本社举办的《长篇小说月报》(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38-83 ),每期隆重全文发表一部20至50万字的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其他优秀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以连载的形式陆续发表,部分小说和影视剧本刊载故事梗概或精彩章节。

  《中国乡土文学》为乡土文学社会刊,凡入社会员,都有机会发表作品。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

  • 专访||“乡土作家”贺享雍:记录自己亲验的时代

    本文转载自[第一读者] "最初,我还只是怀着为报告文学和小说寻找素材的想法,去聆听这些第一书记们在基层的故事,可是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便慢慢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而被他们牵引着,走进了他们或辛酸或 ...

  • 乡土文学那些事

    中国乡村占百分之七十,城市占百分之三十,是一个乡土大国,也可以说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      因此,由乡村出来了许多文化人.作家,有些作家终其一生都呕心沥血地书写自已的故土家园,倾诉对家乡的爱,歌颂 ...

  • 网络文学中的乡村想象与叙事策略

    摘要:乡村题材小说是网络文学中一个十分小众的类型,这既与中国文学中的乡村叙事嬗变有关,也与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本身的都市文化特性有关.这类作品通过塑造能够使读者产生代入感的人物形象满足大众的乡村想象 ...

  • 【征文200号作品】杜盘堂:大寨森林公园游记

    . 大寨森林公园游记  杜盘堂 还是大寨的路,还是大寨的田,还是大寨的人,还是虎头山.去年夏季的一天,当我重新登上虎头山时候,这里的变化让我感叹,尽是石头没有土的虎头山,如今变成了花果山似的" ...

  • 【征文192号作品】杜盘堂:锻炼感悟

    .  原文链接 锻炼感悟 杜盘堂 到今年8月份,我已坚持锻练5个年头.锻炼是治愈一切的良药.通过每天坚持不懈地抽出两个小时锻炼,让我逐渐恢复了健康,增强了体质.同时,也体现出了生命的倔强.    20 ...

  • 【征文224号作品】杜盘堂:游晋祠

    游晋祠 杜盘堂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其中难 ...

  • 【征文364号作品】杜盘堂:秋收记忆

    七绝   看图填词 满院埋伏黄金甲 满院埋伏黄金甲, 军容整洁挂楼阁, 穗穗饱满阳光照, 老幼脱粒笑哈哈. 秋收记忆 杜盘堂 烟袋锅子点燃了 家乡的黎明 雄鸡未报晓 收割的脚步已经启程 又是一年丰收景 ...

  • 【征文201号作品】杜永宏:家的情怀

    家的情怀 文/杜永宏 门前的水泥马路 弯延而平整的依崖南北行走 坎坷的人生 倾满流离家乡的沧桑 再回首 已远离了家乡三年 无法控制 想家的泪流两行 家门口的几颗很粗的古槐树 仍旧是那么的高大屹立 树叶 ...

  • 【征文303号作品】杜永宏:家乡的飞迁变化

    家乡的飞迁变化, 文/杜永宏 我的家乡陕西宝鸡眉县上第二坡村,位于秦岭山脉红河谷下边.门对面就是霸王河,系渭河的一条分支,发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迂回于秦岭之间,一路上蜿蜒激荡.顺势北上,沿途裹挟了几十 ...

  • 【“祖国颂”征文比赛:154号作品】站起来,共圆中国梦||董婷

    站起来,共圆中国梦 梅溪实验学校八(14)班   董婷 鲜红的五星红旗在人们自豪的目光中冉冉升起,荡气回肠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来了,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的生日.我们始终不渝地 ...

  • 【“祖国颂”征文比赛:93号作品】烙印在心底的名字──中国||蔡颖怡

      烙印在心底的名字──中国 徐闻县梅溪实验学校 八(16)班   蔡颖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题记 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站在国旗下的我,总是心潮起伏.我多么 ...

  • 【中国巅峰诗人《王诚杯》赛●168号作品*杜亚娟】割舍不了的情感 .

    诗梦撷英文学第1412期 <王诚杯>征文大赛 情系诗之魂,追寻文学梦 投稿微信热线:13665752749 诗梦撷英面向全国征文<王诚杯>赛,168号作品展2018震撼钜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