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为你签发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一)
武禹襄祖师
祖师为你亲自签发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一一武禹襄《太极拳解》集解(一)
李新方
【原文】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干斤也。
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馀。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武禹襄《太极拳解》(一)
(二)
(三)
【解曰】祖师这篇拳论《太极拳解》,在王宗岳《太极拳论》等篇的基础上,运用太极这个绝对真理全面、深入、具体地总结了几千年来的武术实战经验,进一步阐发了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至广大而极精微,一句有一句之窍要,一字有一字之妙用,根据前辈的口授和本人的学习体会,后面还要一字一句地讲解,这里先讲原文的最后一句,也是最关键的一句:“是亦知止能得矣”,是学好练好太极拳的方法论,如果你读懂了这句话,就无疑得到开启太极拳宝藏之秘钥,而后层层深入,不难领悟全文的精神实质,掌握太极拳的全部秘密。
“是亦知止能得矣”,典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首《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慮而后能得”,是说学太极拳也是一样,首先要知道太极拳这门武术中的“大人之学”之止于至善的高级境界是什么、在哪里,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并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从而有所收获。
练武人都听说过这句话,“十年太极不出门”,这并不是因为太极拳难学,而是许多人从一开始就把大方向搞错了,走弯路是难免的,甚至是南辕北辙,别说十年,很可能学了一辈子还在学前班,连小学还没有正式入学,何谈大学毕业?许多文章讲“太极拳技而进乎道者也”,很明显,学太极拳的方法论搞错了,执著于动作圆形的就是太极拳,这种“技”能进乎道吗?从理论上说也能,也就是所谓渐修法门,但实际上很难,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不论你怎么努力,也无法完成几千年来无数武术家不断接力所完成的修习进程。
为什么说“太极拳,技而进乎道也”,是把方法论搞错了呢?读《庄子·养生主》可以知之矣。庖丁解牛之技为什么会达到“噫!善哉!技盖至此乎”的高级境界呢?“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故能只用三年时间就达到了“以神御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高级境界,这就是道而进乎技的顿悟法门,而且也提到“知止”。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实际上,学习任何学术、技艺的正确方法都是“道而进乎技”,开始的时候“所见无非牛者”,要对事物作出整体的把握,确立正确的大方向,而后乃能“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可偏偏却有许多人搞错了,比如医生的责任是给人看病的,而不去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天理”,却要研究什么小白鼠、尸体,用研究小白鼠和尸体得出的结论去给活人看病。
现在搞武术的也有许多人把比赛,而且是极不正规的比赛当成了唯一的实战,一开始就把大方向搞错了,如果不及时纠正,当然是不会有所成就的,所以许多人学了多年,功夫没少下,却仍在学前班原地踏步。不过这也不要紧,祖师的顿悟法门对一切好武之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不论你是在学前班,还是中学、小学阶段,只要读懂了“是亦知止能得矣”这句话,感而遂通,大家就都处于大学阶段这个新起点,悟后乃能真修。
因此,对于学太极拳而欲有所成就的人来说,如果能把祖师讲的“是亦知止能得矣”这句话真正读懂了,就如同得到了祖师为你亲自签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进入武术专业的最高学府,而且是本硕博连读,一天会有一天的变化,一天会有一天的进步,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会成为真正的武术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当然也会有人喊你“大师”,但你肯定不会承认,其他荣誉也不会承认,因为你一旦认为自己是“大师”了,也就离开了“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中定没有了,大方向又错了,以后也就很难进步了,止于至善的高级境界也是没有止境的,知止乃能前进不止。(待续)
知止,你就直接进入太极拳的大学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