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居然挽救了唐朝一段时间?

一提到藩镇割据,大家想到的往往都是国家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凄惨局面。但藩镇割据有时候对于国家来说却有很大的好处,比如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却因藩镇制度让它延续了140多年。

盛唐时期,由于国土疆域太辽阔(约1200多万平方公里),在古代那种条件下要想有效管理好这么大范围的边防是很困难的。唐朝就在各大边疆区域开设了节度使一职,负责守卫边疆,抵御外族侵略,并给予他们灵活机动指挥权与募兵权,遇军情可先斩后奏,再上报朝廷。

这些戍边节度使本是军事官职,但他们又常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由前期的采访使改名)之名,观察处置使也兼任都防御使或都团练使之号,都成为地方上军政长官,并掌握财政大权,是州以上一级权力机构。

大则节度,小则观察,构成唐代后期所谓藩镇,亦称方镇。唐玄宗末年(755年),安禄山凭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由于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全面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陆,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以扼守军事要地,从而有效抵御叛军。这些藩镇并非都是割据者,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藩镇绝大多数服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中央,职官任免出于朝命。

但是今河北地区则一直存在着名义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实际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的河北三镇,今山东、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类似河北三镇的藩镇,还有一些倚仗自己实力对中央跋扈不驯、甚至举行叛乱的短期割据者。江南的节度使大多是服从听命中央的,而且其所辖地区是唐中后期朝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晚唐的藩镇一共封了89个,真正有过造反不良记录的只有11个,而这11个藩镇中,从头到尾都不服从中央的只有3个,这个占比是非常低的。不服从李唐王朝的这三镇就是河朔三镇,河朔三镇就是安史之乱的余孽,因为安史之乱双方都打的筋疲力尽,李唐王朝就封了安史部的余党,成立了河朔三镇。

李唐王朝利用这些藩镇之间相互制衡,维持了国内社会的大体稳定,得以延续了自安史之乱后长达140多年的统治。但是,由于后来的黄巢起义,把藩镇之间原来的那种平衡全部给打破了,唐末的藩镇就演变成真正的军阀了。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可以说藩镇制度既续了唐朝的命,最后也毁了唐朝。

(0)

相关推荐

  •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李愬雪夜破蔡州

          今天,咱们讲讲发生在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个传奇故事--李愬雪夜破蔡州 .         大唐盛世, 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 ,他的曾孙唐玄宗李隆基也励精图治,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开元盛世. ...

  • 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横空出世

    这场安史之乱打了八年,这仗打的就跟闹着玩似的,唐朝名义上胜利了,却是最大的失败者. 安史之乱说简单点就是:唐朝这边,失了地(西部的土地包括收费站全让吐蕃给顺走了,北部的回纥没事还在大唐头上蹬两脚,就连 ...

  • 化外之地:中晚唐的河朔三镇与河北

    一 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三个节度使的合称,范阳(又称幽州或卢龙,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幽 ...

  • 藩镇制度和藩镇割据有什么区别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大家好,今天来小编谈谈藩镇制与藩镇割据这两个到底有何区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一起过来看看 藩镇一词本意是指能够保卫中央,镇守一方的地方军政机构. 的藩镇来源于"道"这政机构. 唐 ...

  • 失控的幽州地区,频繁更迭的幽州节度使:安史之乱后的河北第一藩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河朔三镇的形成 自安史之乱开始,唐朝对幽州地区的管理,基本上就是失控的.安史之乱之后,朝廷无力追究河北的安史叛乱将领,于是只能采取安抚笼络的办法,一口气任命了幽州.魏博.成德三位 ...

  • “河朔故事”与唐代东北边疆治理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渐形成了以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大致分布于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和西南部)为中心的藩镇格局.这一格局对晚唐.五代.宋初影响巨大,学界的讨论甚为详备.唐朝后期藩 ...

  • 唐朝藩镇割据严重,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这篇文章来自知乎的一个回答. 问题是:唐朝藩镇割据严重,为什么不参考类似汉代推恩令的做法削藩? 回答者为昭阳. 第一:首先方镇不等于割据,而且多数也无法世袭,少数能世袭的,大都也只是短暂的十来年就会被 ...

  • 唐朝藩镇割据的深层次知识

    小编最近看了一本张国刚先生的<唐代藩镇研究>,其对于唐代的藩镇制度和体系作了详细的考证.让小编对于此段历史有了耳目一新的了解,在此将一些知识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的原因 ...

  • 205篇:不独不统,唐朝的藩镇割据为何会这样?

    本文合计5400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205篇 不独不统,唐朝的藩镇 ...

  • 唐朝为何藩镇割据如此严重?统治者注重中央,却放纵地方

    唐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帝国,其繁荣之景是当时外国人所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国力明显下降,使得地方节度使肆意妄为,地方割据越来越严重.由于封建王朝的惯性,故唐朝在强烈的地方割据的 ...

  •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为何没有效仿汉朝,实行推恩令削藩?

    唐朝藩镇共有89个,有造反劣迹的只有11个,百分之十多一点,从头到尾跟中央作对的只有河朔三镇,就是这河朔三镇,地方官员也是中央任命的,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也在这里实行,只是财政不上交中央罢了,唐朝和外敌打 ...

  • 唐朝为何盛世出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却太平?陈寅恪说有三个原因

    其实和我们一般的认识不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境内的战争明显减少了.陈寅恪先生提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格局',唐廷与藩镇.藩镇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只要唐廷或藩镇不 ...

  • 唐朝中后期,别具一格的政治格局,藩镇割据竟成帝国支柱!

    自安史之乱平定后,各地藩镇便成为大唐王朝的三大支柱之一,和中枢的南衙(朝堂官僚集团)北司(控制中央禁军的宦官集团)一起,互相平衡制约,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帝国统治百年. 一个浅而易见的事实:如果藩镇当真是 ...

  • 他历时十五年结束藩镇割据,大唐再次天下一统

    唐宪宗名李纯,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为大唐第十四位皇帝.公元778年,李纯生在长安宫中,公元805年继承皇位.此时唐宪宗面前的大唐,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占据大唐江山半边天下的藩镇,割据自立,不服管束.虽 ...

  •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藩镇割据成为心腹之患

    提起唐王朝,估计大多数人心目当中浮现而出的字眼就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以及避不开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折点,使得唐朝从盛唐进入到中唐时期,可谓影响颇大.唐玄宗从励精图治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