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票号-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

票号是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私人银行,它是现代各式银行的鼻祖。

位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始创于清代1823年,由平遥西达蒲村李大全投资白银30万两和细窑村掌柜雷履泰共同创立。

日升昌票号的创立,从此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形式。经过发展,日升昌的黄金时期年汇兑金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当时可谓“日利千金”;其经营网点几乎遍布整个中国。更让我们叹服的是:票号产生的大环境,外患频频,内乱不断,而日升昌却在风雨飘摇中纵横一百年,并形成了一整套让西方优秀管理学家叹服的管理制度。

清代中叶,由于商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产生了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称为“票号”,也称“票庄”,或“汇兑庄”,这个行业为山西人所包揽,又被称为“山西票庄”,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平遥人开的就占了7家。这几家大票号的总号设在平遥,分号除京城外,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及商埠码头,平遥城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票号中心城市。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坐落于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如今的"日升昌"旧址,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日升昌票号采用三进式穿堂楼院,即体现了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晋中商铺的风格,达到了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正院沿南北纵轴线,东院为狭长的南北小跨院,西院为日中新票号(日中新与日升昌均为达蒲李氏的财东)。

票号这种金融机构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清嘉庆末年,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埠际间货币流通量大增,而过去由镖局押运银两的方法一则成本太高费时费力,二则很不安全,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票号的诞生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仅就日升昌一家而言,其经营的黄金时期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其经营网点遍布除东北、西北以外的整个中国,可谓"一纸风行"。

日升昌沿街厚木排门,檐下彩画,挂店名牌横匾,院屋第一进为柜台、账房。上了青石台阶,穿铺面中间而过,进入了日升昌票号里面。过道左右两侧都是柜房。

走出中厅后门道,便到了后院。后院以两位掌柜房间为正。东西各设有三间位厢房,对面建有南厅。正房前檐上方,挂有“丽日凝辉”的一块金字牌匾,左右明柱上挂有“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对联一副。对联言简意赅,首字嵌入字号名称,又写出当时繁荣景象,只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法则解密

1824年, “日升昌”在太原设立分号。省城分号的业务,主要是“票”(汇票)。票的制作和书写,其保密性有极为严格的要求,绝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当时太原作为晋商的大本营和货物集散地、给养补给站,遂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因此“日升昌”太原票号的汇票采用了“水印”法印刷,并在关键部位加盖戳印。汇票的印数及领用均有严格控制。

据介绍,当晋商前往各地及国境边贸进行交易时,汇票由“日升昌”太原票庄的专职人员用毛笔书写汇票内容。其笔迹同时通报“日升昌”遍布全国的51家大小票号。汇票书写时实行以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并且定期改换,以防泄密。如一份防假密押是:“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每个字代表一个月,十二个字表示1至12个月;“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私,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表示1至30天。“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表示银两的1至10。“国宝流通”,表示万千百两。例如票号在5月18日给某省票号分号汇银5000两,其暗号代码为“冒害看宝通”。这些密押外人是根本无法解密的,故在“日升昌”太原票号的经营史上,还从未发生过款项被人冒领之事。

后院东房还设有伙房。伙房除了供票号内部人员进餐之外,还有招待外部贵宾的任务。

票号的管理制度

参观完日升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一些管理理念和方式,比如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持股制度、严格的人才制度、高薪养廉制度等。其中许多都是现代企业管理所运用的制度与方法。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升昌由李财东出资30万两白银设立,但其经营管理权却完全交给了和其没有任何血缘管理的雷履泰。财东只拿分红,基本不干涉票号的管理。

二、期权及股权制度。日升昌的掌柜和伙计可以获得顶身股,即人力股。日升昌的股权组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财东投入的股本,另外一部分就是员工以人力入股。总号的掌柜及分号的掌柜再加入日升昌时,由财东给予一定的顶身股,并写进合同中,管理层据此获得票号的分红。入号满10年且表现出色的伙计,经总经理推荐后也可以获得股份。在这种制度下,票号的兴衰和每一个员工的努力息息相关,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高薪养廉制度。日升昌经营票号业务,伙计们每天都在和银子打交道,但却从未出现过内部贪污挪用的现象,这与日升昌的高薪养廉制度有密切关系。在业绩好的年份,有股份的员工每年分红在几百两到几千两之间,没有股份的伙计每年的薪水在几十两到上百两不等,在当时七两银子就可以供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一个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只有几十两。所以当时出现了很多秀才争着到日升昌作司信(就是在信房写信)而不去参加科考的情况。

四、诚信经营不欺童叟。平遥城内一位沿街讨饭数十年的寡妇老太太,有一天持一数额为12000两的日升昌张家口分号汇票,到日升昌总号提取银两。任柜头的一看签发时间在同治七年(1868年),与取款时间相隔了30多年,赶紧跑到后厅询问大掌柜,两人问清了汇票来历,并认真查阅了数十年的帐簿,如数兑付了现银。原来,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到张家口经商做皮货生意,同治七年收拾盈余,在日升昌分号汇款12000两白银,起程回籍,不料途中得病身亡。一天,这位早已沦为乞丐的老妇,拿起丈夫留下的唯一一件夹袄,从衣角摸到一张日升昌汇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日升昌兑取现银。这件事之后,日升昌名声大振。

五、严格的管理制度。所谓“家有家法,铺有铺规”。票号的规矩之多,为当时各行业所罕见。比如,所有票号都严格规定“十不准”,包括不准携带家属,不准嫖妓宿娼,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吸食鸦片,不准营私舞弊,不准假公济私,不准私营放贷,不准贪污盗窃,不准懈怠号事,不准打架斗殴。一旦有违反号规者,立即除名,俗称“卷铺盖”。这种惩罚的严厉性,在于它是公认的行规,凡是某个票号犯事而卷了铺盖的伙计,其他任何票号都不会再录用。也就是说,犯规除名等于宣告这个人经商生涯的终结。这种几乎不近人情的管理规章,在当时行之有效。

号规的严格,还在于不分高低,不讲情面。日升昌天津分号的大掌柜冀体谦,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资深高级经理”,属响当当的人物。有个生意上往来的富商为了巴结冀体谦,给他重金买了一个青楼女子。冀体谦明知号规不准纳妾,但自恃资格老,贡献大,贪于美色,就把号规抛在脑后,将这位女子收为偏房,并嘱咐伙计们保密。但好景不长,日升昌总号派梁怀文“巡边”,发现此事,总号当机立断,立即下令冀体谦“卷铺盖”。票号伙计都会掂量轻重,没有人敢于轻易违规。

平遥票号经历了一百年的历史,1910年以后近代银行业兴起,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先进,特别是大银行都是以外国资本为后盾,中国土生土长的票号斗不过外国的洋币外钞,票号很快就衰落了。更由于山西票号与清朝政府的经济相互依存,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被推翻,票号就逐渐衰落而被时代所淘汰。

“急公好义”匾。这个“急公”也说明了山西票号与清政府的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