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儿童有哪些养育风险
段可昕(武汉市光谷第十小学一年级)绘
生活中有一种孩子特别敏感和脆弱,心理上也很容易受伤。家庭教育专家、北京中亲联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长王占郡专门研究过这类孩子,他认为这类孩子大多属于“三高”儿童,即高智商、高敏感、高脆弱(或高需求)。近日,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请来了王占郡,请他介绍“三高”儿童的特点和合宜的养育环境,以及父母需要用什么方式来对待和养育这类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了解“三高”儿童的特点与需求
王占郡说,“三高儿童”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心理学概念,是对于这类孩子的一个相对通俗的称谓。他认为,高智商和高敏感一般是同时发生的,而高脆弱一般和高需求相关,即高脆弱孩子的心理需求也往往更多。所以对同样的一个行为或事件,有的孩子反应很激烈而有的孩子则很淡定。
“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大都比较敏感呢?因为他捕捉外部信号的能力比较强,处理信息的速度也很快,有点像一个高质量的 雷达 系统,他能够收到其他雷达收不到的内容,比如听见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王占郡说,对这样的孩子而言,他对一些看似普通事情的反应会更强烈,烦心事自然也会更多一些。
他以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场景为例,在楼道或小区里,一些长辈喜欢拍拍小孩子或摸摸孩子的头,但“三高”儿童可能会非常在意或抵触这样的行为,让他们开口和人打声招呼,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成为一个小小的打击。
在多子女 家庭 ,因为每个孩子的特质和敏感度不一样,即使在同样的养育模式下,每个孩子对相同事件的反应也不一样。王占郡认为自己就属于“三高”儿童,对于他母亲喜欢控制和经常替他做主的某些行为觉得不满和愤怒,为此还做过 心理治疗 ,但他的哥哥姐姐就觉得没受到什么影响。
父母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三高”儿童呢?“'三高’儿童还有一个特点,是不会轻易表达他们的需求。对于没有提前学习的父母,要做到识别和理解这样的孩子,的确不是一件 容易 的事情。”因此,王占郡认为父母首先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特点,要学习一些心理学和家庭育儿的知识,提高对孩子 情绪 感受的识别力。
王占郡举例说, 台湾 作家 三毛 具有典型的“三高儿童”特征。三毛小时候很少听到 爸爸 夸奖她,大概到了40岁左右,有一天爸爸无意中夸了她的作品一句,三毛把这一事件当成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这句话我等了40年”,感动得痛哭流涕。实际上也许她爸爸一直都觉得她的作品不错,但三毛从来没有主动向爸爸表达过自己的需求。
对于“三高”儿童的形成原因,王占郡认为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因素是先天遗传,一个家族经过若干年肯定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三高”儿童;另一个原因是当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满足后,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就呈现出来了。“这也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三高’儿童越来越多的原因。”
养育“三高”儿童有风险也有优势
“养育'三高’儿童,对多数父母来说是一个挑战,也存在一些风险。”王占郡强调了提前学习的重要性,如果父母具备相关知识又有足够的觉察和敏感,就比较容易发现孩子的“三高”特质。“遗憾的是,更多的情况是孩子直到成年之后,父母才有机会知道他曾经那么敏感那么受伤,就像三毛一样。”
“尽管养育高智商高敏感的孩子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如果有合宜的养育和成长环境,'三高’儿童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甚至天才。他们的高需求被满足之后,一旦绽放,速度和光芒会大大超过其他孩子。”为此,王占郡主张父母要多 陪伴 孩子、细心观察孩子,一定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比如一定要求孩子主动跟别人打招呼等。“父母如果缺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很容易对'三高’儿童造成伤害。”
王占郡还强调说,父母不要有侥幸心理,总觉得悲剧都在远处,自家孩子肯定没事。“已经不止一次发生过的新闻事件,如家长简单粗暴地抢走孩子正在玩的手机后,孩子转身就跳楼了,这样的案例不能只关注不警醒,要做好预防工作。”
“看见和读懂孩子的情绪,是改善亲子关系的前提。”王占郡发现,有的父母之所以看起来似乎不具备情绪感受能力,其实是他自己的情绪在 原生家庭 中被 压抑 了,他们自身需要疗愈。王占郡就治疗过不少这样的父母,帮助他们和自己的父母和解、得到长辈的道歉等。他认为父母自身被压抑的情绪是可以激活的,“当他们的内心变得柔软,不再那么坚硬冰冷的时候,就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了”。
如果“三高”儿童的父母自身也属于高智商、高敏感和高脆弱的人群,当他们养育下一代时,优势更多还是挑战更大?王占郡认为更有优势。“我自己就曾是'三高’儿童,但当我解决了和原生家庭的各种冲突以后,自我成长了,也补上了我的 青春期 ,就更能理解和包容我的孩子,和他们相处也相对更容易了。”
孩子的成长环境除了家庭还有 学校 , 老师 应该怎样识别和对待班里的“三高”儿童呢?王占郡说,“三高”儿童会更加在意老师的批评和称赞,对同学之间一些风吹草动的反应也常常是放大了的。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的“三高”儿童都希望被老师关注,有的孩子并不希望被注意到。“他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需求更多是肯定的。'三高’儿童很容易受伤,也很容易'亲其师信其道’,温暖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他们尤为重要。”
给予“三高”儿童更多的 情感 呵护与陪伴
某种程度上,“三高”儿童就像天鹅一样,比较少见,容易成才,生命之花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呵护。如果他们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家鹅”怎么办?毕竟不是所有的“三高”儿童都是先天遗传的。王占郡用养花打比方,“就像养蒲公英和养兰花,环境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家长和老师要理解,和普通儿童相比,'三高’儿童在情感和精神层面会有更多的需求”。
“遗憾的是, 中国 的不少家庭存在情感 匮乏 的问题,家庭成员之间不善于觉察别人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更倾向于关注物质生活或 道德 是非。”王占郡说,沉闷压抑的家庭环境绝对是养育“三高”儿童的雷区。不要说本身就高敏感高 需求 的“三高”儿童,即使是普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也会像植物缺少阳光和水一样难受。
“家鹅”如何养育好“天鹅”?王占郡认为首先要改善家庭氛围和情感环境。他接触 天津 的一个家庭,孩子是个“三高”儿童,但孩子爸爸非常强硬,只要他一回到家,家里要么充斥着他的数落声,要么就是鸦雀无声,没有任何娱乐,也没有太多的交流。“可想而知,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多么压抑和艰难,所以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发生了很大的问题和冲突。”
王占郡强调,衡量一个家庭的氛围是否良好,第一个重要纬度是孩子的情绪和情感是否被看见;第二个纬度是有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间。他认为懂孩子比陪伴孩子时间的长短更重要,“如果父母的陪伴质量不高,那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不能算作有效陪伴。就像天津那个案例中的爸爸一样,虽然人回家了,但只会数落家人,根本没有和家人的情感交流,就属于非常糟糕的陪伴质量”。
结合台湾电影《 阳光普照 》的情节,王占郡特别指出情感匮乏容易造成家庭成员尤其是 弱势 家庭成员的情感剥夺,使他在家里失去话语权,王占郡称这种情况为“情感阉割”。“'情感阉割’的家庭往往会忽视孩子的主张、兴趣和尊严,甚至还会忽视其他弱势成员的相应权利。而发生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家庭中强势的一方(父亲或者母亲)自身缺乏情绪感受的能力。”
最后,王占郡建议养育“三高”儿童的父母,要早学习、坚持长期学习,补上短板,激活自己的情绪感受,觉察和疗愈自己的创伤,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心理能量的人,这样才能在家庭中创造更多爱的流动,也才能更加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感受与需求。
作者:陈明 本报记者 杨咏梅
责任编辑:曹金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