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闻名的流浪民族《卡门》创作灵感的来源,遍布欧洲的吉普赛人
传说波斯王巴哈拉姆古想让臣民高兴一下,便写信请求印度统治者莎古尔派遣10,000名吉普赛人到波斯来。
当吉普赛人携带乐器到达波斯后,巴哈拉姆古赏给他们每人一头牛、一头驴和足够的麦子,让他们安家务农。波斯王命令吉普赛人免费为穷人表演,以此作为对他的报答。可是吉普赛人屠宰了耕牛,吃掉了麦子,一年过后什么也没有剩下。
波斯王一怒之下放逐了吉普赛人。穆罕默德·迪伯·阿布·塞林姆保存的珍贵文献中有一个吉普赛人的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描述:“从此以后,吉普赛人便一直到处流浪。他们没有家,没有地,只是以狗作伴,还有狼到处尾随。”
塞林姆不太清楚其祖先是如何来到耶路撒冷的,但许多学者相信吉普赛人确实源出印度。塞林姆是几百个吉普赛人的首领。他们居住在耶路撒冷旧城穆斯林区的普通石头房子里。
耶路撒冷的吉普赛人像世界上其他几百万吉普赛人一样,尽管现代价值观念吸引了年轻吉普赛人并侵蚀了吉普赛人的语言和传统,但仍然受到邻居的猜忌。
塞林姆领导的部落的成员在过去的漂泊生涯中是传统的哈达林(即铁匠)。他们骑着毛驴漂游,修理农具和钉马掌。在约旦河西岸的村庄里有一些吉普赛人仍操铁匠旧业。
这些铁匠十分轻视人数更多的卖艺的吉普赛人——莱卡金。这些莱卡金中现在有上千人居住在加沙,其他的人则周游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
塞林姆抱怨说,莱卡金给吉普赛人带来很坏的形象。因为男人除了伴奏外几乎什么事都不做,而女人则为顾客跳舞或干一些更为放荡的事情。
耶路撒冷城吉普赛人五光十色的时代消逝了。塞林姆说,他和他的部落尽管属于穆斯林,除了讲自己的语言外也讲阿拉伯语,但他们仍然受到阿拉伯人的歧视。“我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吉普赛语,因为阿拉伯人会拿我取笑,所以我只能在家里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