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六安”的“六”到底应该怎样读

编者按

“六安”的“六”到底读liù还是lù,最近又成为各界议论的热点。过去,这个字的读音一直没有争议,读lù。各种辞书也都为“六安”的“六”注lù这个音。《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没收“六安”这个地名,并且删除了“六”字头下“lù”这个音。于是有人认为“六安”的“六”改读liù了,从而把“六安”读成“liù ān”(包括央视主持人郭志坚)。于是争议四起。

最初有媒体打电话给《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有关人员的回答是:在过去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有“六安”词条,“六”注的音是lù。2005年出版第5版,2012年出版第6版,均没收录“六安”词条,这是一个疏漏,第7版会收“六安”,“六”将注lù这个音。

遗憾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出版,还是没收“六安”词条。并且,有相关学者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做了相应说明。这篇文章依据古今音变规律,证明“六”的文读音lù已经在普通话中消失,所以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不再收这个音。

其实,要证明“六”字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已不存在lù这个音,不必写文章,读一读就知道。熟悉普通话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六”读liù!问题是,所有地名的读音都要按相关学者所说的“普通话”的读音读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许多地名都要重新注音了。这也不需特别证明,翻翻《现代汉语词典》就知道。其实,前辈学者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了“名从主人”的原则,特别是地名、姓氏的读音,尊重“当地人”或“当事人”的习惯。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些还带有“方言色彩”的读音,吸收进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把它们当作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成分。

那么,涉及“六安”这个地名的读法,当地人的意见究竟如何呢?毫无疑问,他们主张读lù,因为这最接近当地的方言音。这也是辞书,包括《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前所有版本,将“六安”的“六”注lù音的原因。我们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在下一版本中,重新收录“六安”这一词条,并将“六”注lù音。前辈的做法,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宜轻易推翻。

2016年《咬文嚼字》第6期曾刊发《从“六安”的读音说起》一文,此文对厘清“六安”的读音有重要参考价值,现重发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六安”的读音说起

狮子坡

4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一则新闻报道中,主播郭志坚将安徽“六安”的“六”读作了liù。随后许多网友纷纷指出,郭志坚的读法是错的,“六安”的“六”应读lù。4月28日,郭志坚发微博回应:“谢谢广大观众对'六安’地名发音的关注。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发音书写的唯一依据是经过国家权威部门审定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在微博后附上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相关页码的照片,照片显示“六”在该词典中只收录liù这个读音。郭志坚以此强调,他没读错,“六安”的“六”就应该读liù。

微博中写的是“字典”,但贴出的却是《现代汉语词典》的相关照片,郭志坚似乎把“字典”和“词典”混为一谈了。当然啦,也许是一时笔误,且不去管了。

语言文字很复杂,没有人敢说,他能认识所有的字,能读对所有的字音。所以,勤查工具书是每个人必须养成的习惯。郭志坚遇到问题,能自觉地向工具书“请教”,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任何一部工具书,都有自身的功能、条目范围、查检方法以及编纂意图等等,查检者务必熟悉、领会。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六”确实只收一个读音liù,但此字头下所收录的词条中并没有“六安”一词。该词典未收(或有意或无意)“六安”这个地名,并不说明它一定主张“六安”的“六”也读liù。有媒体询问过《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的有关人员,得到的回答是:在过去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有“六安”词条,“六”注的音都是lù。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均没有收录“六安”词条,这是一个疏漏。现在正在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其中会收“六安”,“六”将注lù这个音。“六安”的“六”到底该读什么音,“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任何工具书都不是“万宝全书”,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甚至会出现错误。如果所查问题正好碰上工具书的缺陷或错误,怎么办?所以,查工具书不能只查一种,要多查几种,要进行多方面比较。郭志坚要是多查几种工具书,就不会读错“六安”的读音了。《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权威语文类工具书,都给“六安”的“六”注过音,注的都是lù。《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由国家主管地名工作的民政部组织编写,“六安”的“六”注的也是lù这个音。仅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遇到问题只查这一种工具书,出现失误是难以避免的。

再说,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一线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素质及文化修养,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分析、研究能力,遇到问题如果只能查查工具书,显然是不够的。“六安”的“六”读什么音,作为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播,应该能借助有关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

地名的读法,通常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即当地人怎么读,就怎么标音。“六安”已有2000多年历史,原本是一个郡国名,始置于西汉元狩二年(前121)。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并入庐江郡。北宋置六安县。明清时置六安州。1912年改为六安县。1978年设六安市(县级),1999年升设六安地级市。“六安”的“六”,当地人一直主张读lù而非liù,因为这个音最接近当地的方言音。这就是权威工具书将其注音为lù的原因。当地人主张的读法,其实源自“六”的古代读音。同理,南京“六合”的“六”,也应读lù不读liù。除了“六安”“六合”以外,全国还有许多地名都依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按最接近当地方言的音读,这些音也大都源于其古代读音。如山东“东阿”的“阿”读ē,不读ā;河北“蔚县”的“蔚”读yù,不读wèi;湖北“黄陂”的“陂”读pí,不读bēi;安徽“蚌埠”的“蚌”读bèng,不读bàng;浙江“台州”的“台”读tāi,不读tái;广东“番禺”的“番”读pān,不读fān;等等。

为什么在一些地名中一直保留着最接近古代读音的特点呢?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分析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不一样。我们认为,这与古代的社会文化有关。我国古代有“故土”情怀,除非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古人大都世世代代居于某地。古人在京城或外地做官,致仕后往往“告老还乡”,回到故里。就是在外地去世了,也会把遗体运回家乡,葬于故土。地名便被世居于此的人们代代口耳相传,发生音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并且,家乡的地名也是家乡的符号,能勾起家园情怀;重乡情的人们,不忘故土,会在潜意识里记住家乡的一切,也包括家乡地名的读音。

当然,由于人口的流动、普通话的大力推广等等原因,地名中的特殊读音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势必有人按普通话中的一般读音去读。如果读的人多了,地名中的特殊读音也是可以改读的。比如广西的“百色”,其“百”过去一直读bó,现在读bǎi。不过,改读的情况很少见。“六安”的“六”,不排除有人读liù,但当地人大都倾向读lù,远没有到改读的程度。六安市民政局地名规划科相关人员曾表示,“六安”的“六”读lù在当地没有异议。据说,安徽省民政厅及安徽省语委也表示,“六安”的“六”应读l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