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道家發源地—下清宮
洛陽下清宫, 位于洛阳市老城区, 北郊邙山之巅<洛陽最高地>, 原名青牛观, 是老子炼丹拴牛的地方, 老子在此拴了青牛后, 步行上山到位于翠云峰上清宫处炼丹, 胯下青牛就在此等候老子。
艾尤布 丙申年八月 拍摄于洛陽老城下清宫
紫气氤氲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泽万物, 祥云缥缈下清宫宫观传道道济来生。
后人为纪念青牛,在此建观, 所以下清宫又名青牛观。 下清宫朱门红墙,歇山式,黛色瓦, 门洞两层,娇小玲珑, 十分紧凑美观。 最引人注目的是当门楹柱上那副对联, 上联:紫气氤氲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泽万物; 下联:祥云缥缈下清宫宫观传道道济来生。
数年前, 老城区政府在此广植林木, 方圆十多公里形成了“上清宫森林公园”, 四季有绿, 彻底改变了周边环境, 此处也是洛阳八景中“邙山远眺”之所在。
据说,老子担任东周守藏室主管时, 居住在洛阳城中。 公元前520年,周王朝内外交困, 争位内讧, 老子便来到城外邙山之上最高处 ------翠云峰精心炼丹, 修身养性。 后来,西出函谷关传道。 他到翠玉谷跨上青牛西去之时, 青牛长吼三声, “青牛吼峪”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强大, 每每觊觎朝廷。 老子见周室日渐衰落, 自己又无书可管, 只好来到城北邙山上, 结庐最高处翠云峰, 静心炼丹养生,不再过问政治。
到了唐朝, 人们为纪念这位道教创始人, 在翠云峰巅建了一座庙宇, 称为上清宫, 在拴牛处建了一座庙宇, 称为青牛观。但是, 青牛观后来为啥又更名为下清宫了呢?
原来青牛观的建筑规模非常小, 而上清宫的建筑规模非常大, 所以青牛观的名称, 得依照上清宫名称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洛阳史志》第17卷记载: 上清宫始建于,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 距今已有1347年。 但现有的文史资料表明, 在唐代之前的隋炀帝时期, 这里已经有了简易的, 老子祠(一说为老君庙), 有了简易的青牛观。 老子祠祭奠老子,青牛观纪念青牛。
如此算来, 两座宫观的年龄还要再增加。 不过,隋代建的两座宫观实在太寒碜了, 建筑物非常少, 而且属于民间集资性质, 地位自然不高。
到了唐高宗统治的时期, 他来了一个大动作, 下令“敕建”,动用国帑, 把上清宫搞成了“国家级”宫观。 据唐朝杜光庭《历代崇道记》上讲, 经唐高宗这么一搞, 中国道教史上首座被命名的上清宫就诞生了。
历史上的上清宫曾多次改名, 皇帝动不动就要挥动御笔改改名字, 以示对上清宫的重视。 譬如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唐高宗到亳州老君庙, (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太清宫乡老子故里), 向老子致祭,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回到洛阳后,改上清宫为太微宫, 把“太上玄元皇帝”正式扶上神位, 其实还是那尊老子像。
唐玄宗接班后,迷恋道教至甚, 三次“敕建”上清宫。 第一次在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五月, 第二次在次年(公元741年)正月, 第三次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正月, 这都是《旧唐书》上明确记载的, 说明唐玄宗非常重视上清宫。
唐玄宗三次扩建上清宫, 一次也没有忘记青牛观。 因为两宫观是姊妹宫观, 距离又这么近,所谓“一荣俱荣”, 不可能这边搞得金碧辉煌, 那边弄得破破烂烂,因此, 每次都连带着维修青牛观。
到了天宝二年(公元743年), 玄宗又恢复了太微宫旧称, 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问题是,按照上清宫改名、 下清宫呼应这样的惯例来看, 在上清宫称太微宫期间, 下清宫会不会叫少微宫呢? 这一直是个悬念。
总之,自打青牛观问世, 就不讨皇帝们喜欢。 啥原因?并非名字不好, 而是皇帝们觉得, 一头青牛配享香火吗? 所以老是给改名字。 后来到赵匡胤上台,建立宋朝, 又改太微宫为上清宫, 从此一叫到底,没有再改变过。 这样,下清宫才正式上了户口, 就叫下清宫了。
老百姓敬重的青牛, 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的。 如今,青牛观的名字, 还执著地保留在山门门洞的墙上, 墙上面镶嵌一方石碑, 写“古青牛观”四字, 落款漫漶不清,不知哪个朝代所留。
青牛是有功劳的! 那时交通工具不先进, 有了这头健壮的青牛, 老子西行的信心就要增加几分。 所以,洛阳人才在青牛吃草处建了青牛观, 又把那道峪称作青牛峪, 一直沿用至今。
下清宫规模不大, 占地近40亩, 由中院、西道院、东道院三部分组成, 庙院东西宽50米,南北长90米。 但老香客讲, 过去的下清宫可比现在大多了, 整个建华玻璃厂都在院内!
当初这里有上清宫、 下清宫、玉清宫、 吕祖庙(俗称吕祖庵)等诸多宫观, 建筑群好大一片, 上了邙山老远就能看见。
中国道教建筑, 凡祀神的祠庙,统称为宫观。 宫观是“道宫”、“道观”的合称。 本来,帝王居处叫宫, 城堞可眺叫观。 道教建筑中,规模大为“宫”, 姓“公”,属国家正式的严肃宗教场所。
宫内有小桥溪水,清幽雅致。 正北是混元道德洞,内奉太上老君像; 西为龙王殿、青牛殿; 东有三宫殿、炼丹洞。
从下清宫的建筑来看, 符合道观的建制, 由山门、甬道、 中庭和其他道院等构件所组成。 即使从这些“小建筑”上, 也可看出道教宫观, 与天地人文相谐的建设理念。 天人合一,妙造自然, 这是道家历来追求的境界。
道长告诉我, 信仰道教之人有两种, 称呼上不能乱: 居住在宫观修道者,是在册的“道士”; 居家修道者,则称为“居士”。 这两种人都属道教徒, 与他们交谈时,不要询问年龄生辰, 一起宿店时, 切忌开着电灯或点着蜡烛睡觉。
道长说,进入道观, 应衣冠整齐,注重礼仪, 不可光身赤脚,高声喧哗, 特别是上清宫、下清宫, 都属于全真道,茹素吃斋, 决不能夹带荤菜进来。
烧香忌用右手捻香, 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 有的人正进香时,手机响了, 这边掏着手机,那边掉了手套, 无奈用嘴叼住香, 然后再腾出手来进香, 这都是不允许的。 烧香要心神专注, 心无二用,忌左顾右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