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诗词(2):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夜,梦,我置身在一个古战场,耳边悠扬地传来一首歌,一首征战时唱的歌。
那曲调,很是慷慨激昂,那乐声,很是悲壮绵长,使这天也苍苍,地也茫茫。
渐渐地,这歌声,捉住了我的心,迷住了我的情,使我凝住了心神,静静地细听,终于,陶醉其中。
随着曲调的变幻,遏抑不住地,我全身的血液,开始奔流,涌动,进而沸腾。
蓦然间,这歌里的词句吸引了我,那不断重复的词,那不断重复的句,叠唱间,似滚滚长江水,奔流!
我知道,这歌词,它出自于《诗经》,可我竟然忘了,它属于十五“国风”里的“秦风”,还有一个简洁的名字——《无衣》。
随着曲调,我大声地吟唱,在沧旷辽远的大地上,我的声音也随之飘荡。
可我听不见我的声音,不知道我的声音是否响亮,我想捕捉我的声音,于是,尽力地去吟唱,吟唱……
终于,梦回,我身在榻上,周围的静谧,让我觉知道,适才,只不过是梦一场。
为何?这梦,能够走进我的思想?哦!那是因为,白日里,看了一则新闻,在新冠病毒最重的湖北,收到了来自日本的捐赠,捐赠的物品上,写着这首诗里的八个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使湖北多地封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首当其冲的,是护士和医生。她们无畏生死,勇往直前,可是,在这没有硝烟的现场上,她们最需要的,是口罩,护目镜,防护衣。
防护衣,就是她们的战衣,已经成为了急需。在这和新冠病毒对峙的时候,日本友人却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来了3800多件防护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谁说你们没有衣服?我们的衣服,就是你们的衣服。这八个字,情殷殷,意绵绵,充满了关心和友爱。
拿出手机,输入“岂曰无衣”,屏幕变换间,整首诗进入我的眼底:
这首诗一共三章,写作形式上采用了重章叠唱,这,是《诗经》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在爱情诗里显得缠绵悱恻,而在这首《无衣》里,情感上却显得澎湃激荡。
为何澎湃激荡,因为,诗歌的内容,和战争有关。
它产生于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之时,唯有激昂澎湃,才能激发战士的斗志,才能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岂日无衣?与子同袍;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以反问句的形式,说无衣,却言有衣。这衣服啊!两人,三人,甚至几人同穿。
“袍”指斗篷,“泽”指内衣,“裳”指战裙,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所穿衣裳,不分彼此。这,体现了兵士间的亲密无间,互相关爱,隐隐地,还渗露着条件之艰辛。
而今日,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时候,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用物品短缺的时候,护目镜也要换着戴,防护服也要轮着穿。可即使如此,谁不是一个个地,冲着向前。真可谓同甘苦,共患难啊!
为何如此?是因为,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是危难之时。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这些可敬的医务工作者,注射器变成了长矛,手术刀变成了战刀,防护服变成了铠甲。
真是喜欢每一章的最后一句: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字字铿锵,句句昂扬。
让我们一起同仇敌忾,让我们一起上阵杀敌,让我们一起共赴国殇!
古往今来,在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起脊梁,无所畏惧地,迎难而上!
士不可以不弘毅,家国有难,死又何惧!
与子同裳,共赴战场,这,才是中华儿女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