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4味药从头到脚化痰湿,痰湿一除,大病皆无 2024-05-05 23:44:53 为什么在夏天,人们很容易犯困,总觉得浑身发沉,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因为夏天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得周身沉重 ,昏沉沉的。湿气在身体里淤积久了,就变成了粘稠的痰,进而升级为痰湿。如果一个人痰多,除了外因,还有内因。对此中医有很好的解释:脾为生痰之源。这得从脾胃的功能谈起。我们吃进身体的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后,就要进入脾这个中转站。脾把这些东西分为有用的营养物质和没用的废物,营养物质要运输到心肺,进一步加工成气血,而没用的废物被运到肠道,产生大小便排出体外。痰湿是怎么来的呢?一是吃进去的太多,脾胃运转不开;二是脾胃功能受到损害,运输的能力下降。总的来说,脾胃虚弱是产生痰湿的根本原因,所以祛痰湿最根本的就是要健脾。怎么知道自己的体内有痰湿呢?中医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看舌苔,因为舌苔可以很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功能和状态,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平时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腻了,虽然此时没有马上出现其它症状,但还是继续饮酒,吃油腻、甜的、黏的食物,很快会出现胃口变坏,嘴里有臭味,头痛,头发蒙,好像有块湿布裹住了一样,甚至身体发沉的状况。这个时候,如果吃上一点二陈丸是可以防微杜渐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食物极为丰富的时代。二陈丸是二陈汤的中成药,二陈汤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方子很简单,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寥寥四味药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快速祛除体内痰湿。虽然这个药方多是祛痰、助消化的药,但后来很多怪病大病用的药,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这里的怪病不是说世上罕见的怪病都是由痰引发的,而是说很多寻常普通的病很奇怪,用了很多方法就是治不好,原来是痰作怪,只要把痰化掉了,这些病不治而愈。比如,有个人长期口干,他吃了不少滋阴的药物,不单没治好,还越来越口干。细问才发现,原来他有打鼾病史。这下就明了了,人打鼾时鼻吸不利,就会用口呼吸,消耗大量喉咙水气,一下子就把口吹干了。这个时候把痰一化开,人就轻松了,痰一减少,呼吸就顺畅不打鼾了,不打鼾了,口自然就不干了。可见口干是影子,有痰才是根子,拔掉根子就没有影子。也有一些疑难杂症也是由痰作怪,比如癫痫。所谓癫痫的机理,就是脑髓深处有一团白痰积聚,而这积聚会随着你发脾气,吃凉冷饮食,以及各种粘腻的饮食,进而逐渐变大。长大以后就会压迫到脑神经,引起神经元的异常冲动,一冲动,就会抖动。所以只要那一口寒痰能化开吐出来,就好了。体内痰湿重的人,可能还会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甚至高尿酸等等的困扰。因此,往小了说,二陈汤可以给身体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往大了说可以治怪病大病。二陈汤的组成: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半夏这个药很神奇,它是化痰的神器,很多化痰的方子中都会用到半夏。半夏,它是温的,可以把痰湿给温化了,半夏又能降气,它的性子很猛烈,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可以推动痰湿往外走。人体的痰湿就像黏在碗筷上的油腻一样,半夏就像清洁剂,一去到体内,那些痰浊就会化开,像清洁剂一去到碗里,油星就会溶解。上文说了,脾胃虚弱是产生痰湿的根本原因,所以祛痰湿最根本的就是要健脾。健脾用什么呢?这里用的是陈皮和甘草。陈皮,气味特别清香,中药的香,和大家理解的香会有点不一样,不是香水的香,也不是厨房里炒菜的香。这种香有什么作用呢?能醒脾,让困倦的脾胃清醒过来,它就会卖力地干活,而且干得很痛快。甘草味甘,色黄,形圆,所有外在的象,都是中土之象,都属于土气的特征。因为甘草的这个特征,它能够守固中土,土气在人身上,就是脾胃之气。而万物由土而生,复归土而化,故能补脾。张仲景就非常喜欢用炙甘草补脾。脾胃有了营养支持,干活也会更卖力了。为什么要用茯苓呢?痰是在湿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也就是说先有湿再有痰,如果把湿气去掉,痰自然就少了。茯苓它的味是淡淡的,你用茯苓煮水喝,你觉得好像没味道一样,但是它喝下去,它就能让藏匿在身体脏腑经络的湿气通过小便排出体外。二陈汤是化痰方子中的鼻祖,能从头到脚去掉像油烟般的痰浊。如果你是寒痰,寒痰就是清稀的,也可以加干姜6克。如果你是热痰,热痰就是黄的黏的那种,可以加黄连6克、竹茹30克。在这个营养过剩、痰湿过多的年代,真的很需要二陈汤,为脾胃减减负。 养生好物推荐,点击图片链接,了解详情: 赞 (0) 相关推荐 UC头条:湿为万病之源, 怪病皆因痰作祟! 两个名方, 除痰祛湿, 治病有奇效 脾对外打出的招牌中,喜燥不喜湿相当显眼.但若脾气虚弱,尽管它再不愿意,湿气还是会厚着脸皮恃强凌弱驻扎下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而生痰,而痰湿又反过来可困脾,导致脾胃更虚痰湿更重而恶性循环. 点击加载图片 ... 温胆汤泡脚祛湿 为什么温胆汤这么神奇呢? 老规矩,我们还是先来看方子的组成: 茯苓30克 陈皮6克 法半夏6克 竹茹6克 枳实6克 炙甘草6克 上面小郎中提到过,祛湿第二的药材是薏米,祛湿第一的是茯苓,温胆 ... 人不胖,肚子却大,一坐下来,腹部立马堆起... 腹部立马堆起几层肥肉,这是典型的"湿气型肥胖",祛湿"一把手"被发现,不是生姜,平时喝一点,湿气不逗留,赘肉不敢"放肆" 夏天即将到来,虽然 ... 松土神器:茯苓 (本文为学习体会,非学术文章) 茯苓何者? 茯者,伏也. 苓者,铃也. 这是一个象形词,意思是埋伏在土下像铃状的草本.古代可能还不知道茯苓是一种菌类,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种植物.它其实就是长在松树根下的一 ... 千古化痰祛湿第一方二陈汤,4味药从头到脚化痰湿,痰湿一除,大病皆无 营养过剩痰湿过多很需要二陈汤为脾胃减减负 为什么在夏天,人们很容易犯困,总觉得浑身发沉,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 因为夏天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得周身沉重 ,昏沉沉的. 湿气在身体里淤积久了 ... 祛湿:千古第一祛湿方,4味药从根上断绝“湿气”,今天再说一遍!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我们的老祖宗是十分聪明的,自然界那么复杂,人体那么复杂,疾病那么复杂,怎么分析?我们的老祖宗上来就来了个二分法,直接把事物分为两大类:阴.阳.这是我们祖先在哲学思维中的聪明之处 ... 一张化解“湿气重症”的方子,4味药从头到脚,化痰、祛湿… 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中医理论,让中医更加贴近生活,大家好我是杰哥!欢迎来到杰哥讲坛! 为什么在夏天,人们很容易犯困,总觉得浑身发沉,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 因为夏天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 ... 千古补气健脾第一方!8味药,健脾胃,去痰湿!全面恢复脾胃功能 生活中,有很多中成药被大家伙所熟悉,它们的功效,很多人也能说出个一二,但若真正遇到问题,在浩瀚的中药世界里,还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比如,香砂六君丸.在药店的货架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它有什么作用?能 ... 化痰祛湿第一汤,助你止咳平喘,甩掉油腻,痰湿体质必看! 化痰祛湿第一汤,助你止咳平喘,甩掉油腻,痰湿体质必看! 两味药,威风凛凛,专治“痰湿上升”!改善脑袋困、重、痛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配伍,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常用中药不良反应与防范>.<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华药海> 你好,我是 ... 一个流传1400年的古方,6味药,祛除痰湿,大病皆无 温胆汤是中医的名方,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是最常用的一个化痰浊的主方.好多人说吃中药不管用,其实是你的脾胃出了问题. 人体气机运行好比一个圆,心火在上,肾水在下,脾居中轴,肝随 ... 两味药,威风凛凛,专治痰湿上升!改善脑袋困、重、痛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配伍,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常用中药不良反应与防范>.<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华药海> 你好,我是 ... 湿气一除,大病皆无!最强祛湿方! 很多人觉得便秘是上火引起的,所以吃点去火药.喝点通便茶.这对于大便干结难解的便秘,可能有点功效,但如果是湿邪引起的便秘,这样做无疑是雪上加霜. 湿邪引起的便秘有这样一种特点:大便偏软,而且多黏秽,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