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自深深处》:看清生活,热爱生活的答案之书

小冒坚持原创的687篇   无功利心的享受,嘈杂世界的独处时刻。

曾几何时,在课堂和考场用各种成熟技巧,生产者命题作文的我,私下却还坚持写着自己中二时期风格的文,那些极尽全力堆砌华丽辞藻,考究使用各种词句的意识流。

所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积累名人名言,都是一种刚需。

比起任务,我其实很享受,那些被其他人创造出的优美文字,那些让我一见倾心的文字,真的都是有灵的。

那个时候,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哪怕我看过的,一直是他的只言片语。

但往往就是一句话,也能四两拨千斤,戳中自己。

言简意赅的力量,最震撼最迷人。

Most people are other people. Their thoughts are someone else's opinions, their life a mimicry, their passions a quotation.

这是我记住他的第一句名言。

后来,我有一段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中断过阅读经典,沉溺于短平快的小说和网络文学。

重拾阅读习惯后,为了走出舒适区,快速建立一个广博全面的知识体系,选择社科类,跨行业的入门科普,更多。文艺,文学类刻意减少。

所以,当我翻开这本《自深深处》的时候,才发觉,原来,这是十几年来,我第一次阅读一整本关于王尔德的书籍。

01 

那些不经意间深入人心的闪光点

1895年,41岁的王尔德已名震英国,风头正劲,因与友人波西的关系被波西之父诉诸公堂,在狱中,王尔德写了这封“来自深渊的书简”,独白式的文字透露着他与波西的感情,恨意中夹杂着爱与温柔。

书中还记录了这位唯美主义代言人对美、艺术、人生的观点。五年后,王尔德去世,所以,有了这本《自深深处》,成了他在世间的最后杰作。

我第一次看整篇王尔德的文字,依然是在优美的娓娓道来里,充满了哲思和力量。

他那不为世人理解,至今仍然引发大家猜测和遐想的“友情之上”的缘分,在他的笔下,真的很动人。

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感情观:

归根结底一切人际交往的纽带,不管是婚姻还是友谊,都是交谈,而交谈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如果双方的文化教养迥异,那唯一可能的共同基础只能建立在最低的层面上。思想和行为上的琐屑讨人喜欢。

想到了曾经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人的一生里,遇到爱,遇到性,都不奇怪,最难得的是,遇到理解。

同样的,我也没有刻意去支持或声讨过,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

因为我觉得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有关,但最关键的,最难得的,是理解和真正的情深义重。

只是在王尔德那个年代,这些甚至是不可说,不可饶恕的罪行。

他将自己的情感,情绪都描写入微:想到你,嘴角上扬,世界都报以微笑——

我也会一年四季地给你写信,希望哪怕是一些只言片语,甚至不过是爱的不成声的回音,也许会传到你那儿。

也有过纠结痛苦:

我写这封信,不是要让你心生怨怼,而是要摘除自己心中的芥蒂。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你。

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院子里栽种荆棘。

会开始反思,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 爱不在市场上交易,也不用小贩的称来称量。

  • 爱的欢乐,一如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自身的存活。

  • 爱的目的是去爱,不多,也不少。

我比较惊叹于,王尔德原文英语的凝练优美,以及翻译成中文的回味无穷。

我以往读过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广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代表作,单从文采上看,都略显单调和朴实无华;

不见得是作者文笔一般,因为像但丁,莎士比亚等享誉文坛的优美诗歌,虽然文采斐然,但要达到较为还原和完整的理解和品悟,仍然不是易事。

毕竟隔着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语言特色,甚至是翻译水平的高低和语言转换中不可避免的信息损失和差异性,很难像欣赏母语中文写作一样,同时享受故事和文字的双重意境。

可是王尔德的中文翻译,哪怕是哲思语句,都是浅入深处,太容易引发共鸣,没有太多理解门槛。

这一点,真的是难能可贵的美好体验。

02 

什么时候读王尔德?

其实这个问题就等同于,几个世纪之后的我们,读王尔德的意义。

阅读本就不该有功利心,本就是一件出于喜好的自由消遣和放松。

但我还是很想说,除却文字优美的表现形式,他的思想,更加迷人,所以文字有了灵魂。

我常觉得,如果他可以穿越到现代社会,也一定是心态稳定和意识超强的智者,而且也不会遭受那么多折磨和非议。

他的很多想法,可能就是我烦躁无解之际,随手翻开,灵光一现的“答案之书”。

他从没有脱离平凡的生活,或者孤芳自赏,高高在上,反而勤恳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启发别人,很多观点,都能读出同理心和共情力——更加能体谅每个人生存的不容易。

他要面对很多现实里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甚至生命不能承受的痛。

可是,他写下的文字,总是能用一种,淡泊,洒脱,宽广的心态,去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鸿沟,去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稳,即使外界早已狂风骤雨,依然能守护好自己的心和本性。

他能正视自己很多时候的负面情绪:

神是奇怪的。他们不但借助我们的恶来惩罚我们,也利用我们内心的美好、善良、慈悲、关爱,来毁灭我们。

是呀,只有真正有良知的人,才会后悔,才会反思,才会备受折磨。

他短暂的人生中,一直试图去探索和追寻:

生活的第一要务是尽可能人为地为人。至于第二要务是什么,还没有人发现呢。

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弥补偶尔衣着有点过火的错失,那就是永远地、绝对地书读过多。

但是即使睿智如他,反而充满了敬畏心:

  • 有教养的人批驳别人。有智慧的人批驳自己。

  • 当真发生的事,没有一件是无足重轻的。

  • 恶大莫过于浮浅。

他也是个幽默犀利的段子手,一个生活的哲学家:

  • 庄重认真长大了,就出落成愚钝木讷。

  • 所有的好决心都有个致命伤:全下得太早了。

  • 宗教一旦证明是真的就死了。科学是各种死去了的宗教的记录。  

  • 恶是个迷思,是好人编造出来说别人那惹人心动的魅力。  

  • 任何看到灵与肉有什么不同的人既无灵也无肉。  

  • 雄心是失败最后的庇难所。

  • 一条真理要有不止一个人相信,就不是真理了。

  • 不圆熟,即完美。

  • 一个人应该永远有点不可思议。

这个世界上,95%的人,都是在生活,按部就班,平平淡淡,追求朴素寻常的幸福。

还有5%的人,他们更多地会去关心周遭,他们竭尽全力去掌握知识,传递观念和价值观,用自身的影响力,去一点一点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留下些什么。

我心中,他就是这5%里的top级别。


如果推荐一本,轻松又有趣味的书,我真心推荐这本《自深深处》。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者:小冒,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