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咳嗽、烧心、喉咙有异物感?医生:这4个症状的病因可能在同一处
你有没有觉得;
心里像窝了一把火,稍微吃点刺激的、难消化的就烧得厉害,整宿整宿睡不着;嗓子也很不舒服,有异物感,吃了止咳化痰的药也不见好转;还总是觉得胸口闷闷的……
你以为这些都是呼吸道或者心脏不适?樊春华主任提醒,如果日常有一定的胃病基础,那么要警惕,可能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典型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或并发症。临床以烧心和反酸为常见症状。
其他不典型症状有上腹痛、胸痛、胃胀、上腹部烧灼感、嗳气、恶心、口苦、反胃等消化不良症状;
或同时伴有咽喉不适、吞咽困难、睡眠障碍;食管外症状表现有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喉炎等。有时在进食后、平躺时或者俯身前倾时症状更加明显。
由于人们对该病认知较少,如果出现频繁烧心等症状,更容易认为是心脏问题,就跑到心内科就诊,导致“治标不治本”,根源病情没查出,还花了不少冤枉钱。
有资料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4.1%~7.3%。因此,如果在已有胃病基础上,或日常总觉得胃有不适,建议尽早到消化内科进行病情排查。
当前,本病可通过典型症状、电子胃镜和食管反流监测帮助确诊。
在治疗上,西医以抑制胃酸、保护黏膜、促进胃动力等为主。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抗反流手术治疗。
但正如前面所说,患者常存在有胸痛、烧心等症,并为此感到十分苦恼,此时通过中医药的辨证论治能够有更好的疗效。同时,将中医药作为内镜下治疗后和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也能够加速疾病的恢复。
胃食管反流病归属中医“吐酸”、“嘈杂”、“痞满”、“梅核气”等范畴。
其病位在食管、胃,与脾、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黄帝内经》记载“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胃气有余,噫而吞酸”。
中医病因不外乎外邪犯胃、食饮不节、情志不调、脾胃虚弱等引起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胃不和,胃气上逆,上犯食管而发为本病。
中医认为胃主降,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只有保持胃气的通降,才能使饮食正常消化和吸收。
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中医治疗以畅达气机为主要原则辨证施治。
临床中分辨证分型论治和中医外治法治疗。
壹
辨证分型论治
症状:嗳气,反酸,胸胁胀满,腹胀,恶心欲吐,胃纳差,情绪不畅则加重,胸闷喜太息。舌质淡红,舌苔白或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用: 柴胡、白芍、陈皮、枳实、香附、川芎、海螵蛸、浙贝母等。
症状:胸骨后灼痛,反酸,嘈杂,心烦易怒,两胁胀满,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肝泻火,和胃降逆。
主方: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用: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芩、法半夏、白芍、枳实、浙贝母、煅瓦楞子等。
症状:反酸,泛吐清涎,嗳气,胃脘隐痛,胃脘痞满,食少纳差,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弱。
治法:和胃降逆,健脾益气。
主方: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常用药用:党参、茯苓、炒白术、法半夏、陈皮、旋覆花、代赭石、炙甘草等。
症状:咽喉不适如有痰梗,情志不畅则加重,胸骨后不适,胃脘胀满,烧心反酸,嗳气,声音嘶哑,精神抑郁。舌质淡红,舌苔腻或白厚,脉弦滑。
治法:化痰祛湿,和胃降逆。
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常用药用:陈皮、法半夏、茯苓、炒枳实、厚朴、苏梗、合欢皮、郁金等。
症状:嗳气,反酸,胸骨后刺痛或疼痛部位固定,吞咽困难,胸胁胀满,情绪不畅则加重。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脉弦细或弦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用:柴胡、赤芍、枳壳、桔梗、牛膝、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生地黄、煅瓦楞子、甘草等。
症状:胸骨后或胃脘部烧灼不适,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肠鸣便溏,手足不温。舌质红,苔白,脉虚弱。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气。
主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常用药用:黄连、黄芩、法半夏、干姜、党参、陈皮、茯苓、白术、煅瓦楞子、海螵蛸等。
贰
中药膏方治疗
组成:党参,茯苓,木香,砂仁,陈皮,柴胡,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止痛,抗瘤解毒。
适用人群:慢性胃炎、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上皮内瘤变)。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柴胡,白芍,枳壳,鸡内金,苏梗等。
功效:健脾理气,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适用人群:肝胆肠胃疾病引起的胃痛、胃胀、肋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及精神紧张、焦虑等病症。
组成:黄芪,桂枝,白术,法半夏,干姜,鸡内金,山药等。
功效:温阳补肾,健脾开胃。
适用人群:肝胆肠胃疾病引起的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四肢不温、失眠、腰膝酸软、夜尿多。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藿香,连翘,黄芩,厚朴,杏仁等。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解毒,固护正气、增强免疫力。
适应症:防治脾虚湿热的感冒、咽痛、咳嗽、头痛、胃痛胃胀和嗳气等病症。
叁
中医外治法
针刺疗法、推拿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埋线、耳穴按压等中医外治法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均有一定临床效果。
其中针刺是运用最广泛的外治法之一,常用穴位有内关、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膻中、合谷、太冲、天枢、关元、三阴交等,根据虚实辨证进行配穴与行补泻手法,病性属虚者,同时可配合艾灸、温针灸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脾胃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除了中医及西医治疗外,日常调护尤为重要。中医学认为胃病应“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可见日常调护在脾胃病方面的重要性。
情志调养
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适当结合运动导引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促使功能性消化不良康复。
起居调养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早睡早起,保持健康体重。
另外应当睡前2小时不进食,进食后不可立即平卧或剧烈运动。
休息时垫高枕头或摇高床头(抬高约20cm),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调养
在日常饮食调护中,不暴饮暴食,每餐宜七八分饱,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减少辛辣、生冷刺激食物的摄入;
少吃零食、甜品、煎炸、高油脂、肥甘厚味难消化食品;
戒烟、酒、浓茶、咖啡、可乐、巧克力等食物。
中药煲汤
1. 墨鱼骨山药炖猪肚汤
【材料】墨鱼骨(海螵蛸)30克、山药20克、陈皮10克,红枣5个、猪肚1个。
【功效】制酸和胃,健脾理气。
【做法】先将猪肚用清水冲洗干净,翻转用盐和生粉揉捏擦匀,然后重复数次,反复清水冲洗,后放入沸水锅中焯水洗去血污,再把墨鱼骨、山药、陈皮洗净,一起置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最后放入红枣(去核)5个,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盐、姜丝调味即可。
【禁忌人群】胃阴亏虚、肝阳上亢者忌服。
【适合人群】平素脾胃虚弱、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常表现为食欲不佳,上腹胀闷,反酸,胃脘烧灼感,肢体乏力,口淡无味,大便稀溏等症状,舌质淡,脉细弱,脉沉细。
2. 五指毛桃茯苓排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20克、茯苓20克、红枣5个、猪排骨200克,。
【功效】健脾渗湿,益气和胃。
【做法】把猪排骨洗干净斩成段,放入沸水里焯去血水,捞出用冷水冲洗干净,放入砂锅里;洗净五指毛桃、茯苓、红枣(去核)后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姜片、黄酒,先用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煮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者忌服。
【适合人群】平素脾胃虚弱的人更易湿邪困于体内,常表现为胃脘胀闷、食欲不佳、嗳气反酸、肢体乏力、口淡无味、大便稀烂等症状。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医生
樊春华
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消化科/肝病科
简介
擅长
出诊时间
周三晚上、周六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