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九章 少私寡欲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绝知弃偏,民利百倍。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视素保朴,少私而寡欲。

二、译文:

把治理一分为二则成就万物而不为主宰,民众会得到百倍的好处。

把好恶一分为二则养育万物而不加干预,民众就会复归淳朴。

把聪慧一分为二则兴起万物而不持占有,叛贼盗匪不会出现。

对这三种行为的描述,以为阐述的还不够完善,所以把它们总结一下。向外呈现自身越少越能保全自身变化的活力,物由大渐小而欲望始多终少。

三、字义:

[说文注]:絶,丝也。断之则为二,是曰绝。[礼·月令]:振乏绝。[疏]:不续曰绝。

知,犹主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

[说文]:弃,捐也。[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偏,假借为徧。[墨子·小取]:则不可偏观也。[广韵]:徧,周也。[左传·庄二十年]:乐及徧舞。[疏]:言乐之所有,舞悉周徧也。

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

[广韵]:利,宜也。[前汉·高帝纪]: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注]:师古曰:利谓便好也。

[说文注]:伪,诈也。[徐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眞也,故人为为伪。[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说文]:虑,谋思也。思有所图曰虑,虑,犹缕也。[孟子·告子下]:衡于虑。

[集韵]:复,又也。[增韵]:复,再也。

季子,年龄最小的儿子。

[韵会]:巧,黠慧也。

利,物也。[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疏]:物者,财也。以三酒所成有时,故豫给财,令作之也。

[正字通]:凡阴私自利者皆谓之盗。[谷梁传·哀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

[说文注]:贼,败也。败者,毁也。毁者,缺也。[左传]:周公作誓命曰:毁则为贼。又[叔向曰]:杀人不忌为贼。

[说文]:无,亡也。[玉篇]:无,不有也。

[玉篇]:有,不无也。

[集韵]: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

[玉篇]:未,犹不也,未有不,卽有也。'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广韵]:足,满也,止也。

[说文注]:令,发号也。[号部曰]:号者,嘑也。[口部曰]:嘑者,号也。发号者,发其号嘑以使人也,是曰令。[人部曰]:使者,令也。义相转注。

属,足也。[左傳·昭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屬厭而已。[註]:屬,足也,言小人知厭足,君子當亦然。

视,通作示。[诗·小雅]:视民不恌。[笺]:视,古示字。以目视物,以物示人,同作视字。

素,[诗·魏风]:不素餐兮。[传]:素,空也。

保,全之也,佑也。

[说文]:朴,木皮也。[徐]曰:药有厚朴,一名厚皮,木皮也。[说文]:仆,给事者。[礼·礼运]: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古代把人分为十等,仆为第九等。[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

[说文注]:少,不多也。不多则小。故古少小互训通用。

[方言]:私,小也。自关而西, 秦晋之郊, 梁益之间,凡物小者谓之私。

[韵会]:而,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说文注]:寡,少也。从宀颁。颁,分也。宀分者,合于上而分于下也,故始多而终少。

[说文注]:欲,贪欲也。欲从欠者,取慕液之意。从谷者,取虚受之意。

四、说明:

此章带有总结性,是对前面道经十章,道经十五章,道经十六章的延续阐述。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前面的十、十五、十六章内容,那么对本章的理解就会出现错误的理解。

老子在道经二章曰: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

译文:天下皆知晓“美”可以称为美,“恶”的观念就产生了。皆知晓“善”可以称为善,这个“不善”的观念就产生了。

从道经二章中的分析可以知晓,凡物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所谓的“矛盾”,就是两个可以互证的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时另一件一定存在,那么这两个可以互证的事物就是矛盾的。人可以有“美”“丑”之别,说其人“美”时则不能同时言其人“丑”,但无碍于他人说其“丑”。

老子此章的“绝”字就含有“矛盾对立物”的成分,即凡物要一分为二地看。例如,“绝知”、“绝伪”、“绝巧”。

我们试着分析一下“绝知弃偏”。

知者,主也。“知”含有“凡事干预”的意思。如何把“知”一分为二呢?老子给出的答案是“弃偏”。偏者,遍也。抛弃人君对民众的干预而保留人君对自身的约束,就是对“知”的一分为二。也就是说,当人君以“知”来干预社会时,老子认为是不符合“道”的。当人君以“知”来约束自身时,老人认为是符合“道”的。这就是老子对“知”的一分为二。

老子用“天地不仁”、“天长地久”、“玄德”来阐明“道”对万物是“约束而不干预”。同样,老子也希望人君能效法“道”的行为,对自身“约束”而对社会“不干预”。

老子对“凡物一分为二”的表述还体现在道经二十七章:

原文: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德经六十二章:

原文: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乡,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

译文:称赞的话,是社交不可以缺少的。行为有失周全,可以多送些礼物给人君。人君会有做事不周全的时候,为何还要舍弃道呢?所以天子即位,设置三公辅佐,虽然可以用拱壁行前驷马随后的大礼来贿求庇护,还不如用道来代替大礼。

从这二章的摘录可见,老子不但告诫我们要做到“凡物一分为二”的“绝”,老子自身也在践行他的理念。

如果把此章与道经十章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有如下收获:

爱民栝邦,能勿以知乎?故绝知弃偏。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故绝伪弃虑。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故绝巧弃利。

下面我们谈谈被先贤严重歧解的“少私而寡欲”。

例如,庄子曰:“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几乎所有对道德经中“少私而寡欲”的解释都脱胎于庄子的这种字面释义,而把老子的本意湮灭了。平心而论,把老子与庄子并称为“老庄”,不是很贴切的。庄子悟“道”的修为与老子悟“道”的修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庄子悟“唯心的道”,老子悟“唯物的道”,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少者,小也。“小”的含义类似于“大,不小”,有逐渐变小之义。少私者,物由大而渐小。

寡者,少也。“少”的含义类似于“多,不小”,有逐渐变少之义。寡欲者,欲望总是会由多变少。

原文:视素保䑑,少厶而寡谷。

译文:向外呈现自身越少越能保全自身变化的活力,物由大渐小而欲望始多终少。

老子在道经三章提到了“无欲”,即,“恒使民无知无欲也”。在道经七章提到了“无私”,即,“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那么老子的“无私无欲”与“少私而寡欲”是否相矛盾呢?老子是让我们“少私”还是让我们“无私”,是让我们“寡欲”还是让我们“无欲”。

“无私无欲”与“少私寡欲”并不自相矛盾。“无私无欲”是从结果看问题的,“少私寡欲”是从过程看问题的。两者观察的角度不同。老子认为,只有经历“少私寡欲”的过程,才会达到“无私无欲”的结果。

老子用了三个例子,“绝知弃偏”、“绝伪弃虑”、“绝巧弃利”,告诫我们要面对现实,思想上接受凡物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思想上“居无为之事”,行为上“行不言之教”。如此,才能有“不争之德”。不争,则没身不殆。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0)

相关推荐

  • 老子五千言之旨归

    道德经之旨:自然无为,为而不争,守静守朴.华夏道德文化就是一个节制人们欲望之文化 解读: 自然无为之解读: 所谓"自然",就是天然,自然天成,这是事物自身运行之结果,叫自然而然之成 ...

  • 【】 国学经典之《劝学》原文·译文

    【】 国学经典之《劝学》原文·译文

  • 道德经译成·道经十九章·少私寡欲篇

    道经十九章·少私寡欲篇 把治理一分为二则成就万物而不为主宰, 民众会得到百倍的好处. 把好恶一分为二则养育万物而不加干预, 民众就会复归淳朴. 把聪慧一分为二则兴起万物而不持占有, 叛贼盗匪不会出现. ...

  • 道德经章成·道经十九章·少私寡欲篇

    道经十九章·少私寡欲篇 一. 王弼本: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河上本:絶圣弃智民利百倍絶仁弃义民复孝慈絶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五章 蔽而不成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弱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 与呵,其若冬涉水. 猷呵,其若畏四邻. 严呵,其若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四章 无物之象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二章 五色目盲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五色,使人之目盲. 五音,使人之耳聋. 五味,使人之口爽. 骋田腊,使人之心发狂. 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是以圣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九章 天下神器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非可执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八章 仁义贞臣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六亲不和,案有孝慈. 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二.译文: 因为变化的道失去了约束作用,于是有了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一章 孔德之容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唯朢唯忽. 忽呵朢呵,中有象呵. 朢呵忽呵,中有物呵. 幽呵鸣呵,中有请吔. 其请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二章 曲全枉直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