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梁启超,教出季羡林,他的上课讲义出成了书凤凰网凰家尚品

最近,小编被一本书迷住了。

地铁公交上、中午吃完饭以后、晚上睡觉前......经常一看就忘记了时间。

读过一遍还不过瘾,又反复读了好几次。

它不是小说,不是杂志,不是漫画。

它是一本教材。

是的,上学时多看一眼都烦的教材。

一本值得每个中国人反复读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叶圣陶、姜亮夫审校。

没有唬人的书封(比如“大师力作、名人推荐”之类),放在书架上,并不突出。

但,就是这么一套书。

被一位出版行业的朋友,很郑重地送给了小编,成为了小编2021年元旦收到最好的礼物。

他留下了这样的评价:

一本书,知中国文化脉络。

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

1961年出版,近60年来修订过4次,2008年修订版,豆瓣评分9.0。

20014年第4次修订,加入了插图,评分9.4。

评论几乎全部是5星好评+长评。

偶尔看到4星,先向作者致敬,再表示这是一本好书,最后再从学术角度上,表示自己的疑问。

甚至还有高中生评论:看完这本书,语文(文言文部分)极少失分。

更有纪念意义的是,这套书是2021年的新春限定版。

除了第一次出版的精装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注:精装版相比往期出版的平装本,采用了厚重的亚麻布面,铜版纸书皮,更高克重的纸张,更贴近文物真实色彩的印刷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保存。

随书还包含专为这套书定制的

太阳神鸟书签 1枚

纯天然香料制成的伴读线香 2盒

牧野之战玻璃纸镇 1枚

青龙白虎折扇

这些摆件,均是根据书中的太阳神鸟、西周利簋、四神瓦当等代表中国古代文化最高成就的文物为元素设计,每款都有自己的寓意,还兼具实用,意义非凡。

扫一扫即可购买

01

豆瓣评分9.4,大师之作

中国古代文化,有多美?

论含蓄委婉,看《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论豪迈洒脱,看《唐诗三百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论视野格局,看《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智。”

微言大义,见微知著,这样的智慧在古籍中比比皆是,是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然而,对现在很多人来说,学古文却比学外语还难。

60年前,有一位老先生认为:

“其实学古文并不难,觉得难,是死记硬背难、生搬硬套难。先熟悉古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古人的常识,自然一通百通。”

这位劝人“学常识”的老先生,叫做王力(1900~1986)。

10个中国人里面,9个没听过这个名字。

但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尊称他一声“老师”。

他是中国语言学的奠基人。

1900年出生在广西博白,26岁,进入清华国学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学习语言学。

此后一生,笔耕不错,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开启了我国近代最早的语言学研究。

他是汉语拼音的制定者、《新华字典》的主要编写者。

通过他的研究,我国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汉语拼音、普通话的规范,完成了《新华字典》的编写,迅速搭建起了中国语言学的框架。

我们今天说的普通话、在语文课上学的诗词歌赋文言文,都离不开他的贡献。

同时参与汉语拼音制定的周有光教授,评价道:

“王力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个语言学的天才”。

1961年,61岁的王力先生,时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学》一课。

为了避免晦涩难懂,在课本前写了两章通识(基础知识),作为讲义,没想到因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被学生喜爱。

遂出成书,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此后60年,修订4次,再版数十次,成为各大高校历史、文学、语言学的入门教材。

现在看,这本书的编写委员会名单堪称豪华。

有吕叔湘、丁声树、朱文叔、叶圣陶、姜亮夫、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等在各个学术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每一篇稿子都经过集体编写组内讨论。

组外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萧璋、许嘉璐,人民大学的刘益之,北京大学的赵克勤、吉常宏诸先生传观并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王力教授统稿,1980 年和 2004 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大的修订。

时间总跨度有四十多年,千锤百炼,成为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02

掌握古代人的常识,就打开了古文的世界

为什么现代的人,总是觉得古文难呢?

王力先生认为,不是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我们对古人的知识学习缺乏体系化。

学《出师表》,老师就一个词一个词讲翻译,学生也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学习,等到学《岳阳楼记》,又是全新的词和意。

久而久之,学了忘,忘了学,越学越觉得古文难懂。

但古人认识的事物,表达的情感,和我们不同吗?

其实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为什么大部分人,能自如生活、学习、交流,靠得是现代社会的常识。(比如太阳东升西落,一天有24小时,什么可以食用......)

而古人也有他们的常识,掌握了他们的常识,再看古文,就和我们看现在的小说、散文一样了。

于是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应运而生。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第一感受,全面。

274页,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录罗列很多。

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饮食、衣物14章,无所不包。

乍一看,会让人担心贪多嚼不烂。

但看看书名,常识,是值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这样的知识并不多。

14章,王力先生从14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古代文化,希望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立体的古代中国。

虽然章节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笔下,以点及面,由一及万,寥寥几句便把事情讲得无比清晰。

整个过程“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的惊叹,连绵不绝。

并且不断的再版,还会加入新的考古发现,和王力老师的教材相联系起来,非常生动。

比如第一章讲天文,而在第一页“天文”两字下面放了一张文物图。

汉魏彩锦护膊。

是不是很普通?

凑近看,上书8个繁体大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的周围,有龙环绕。

嗯?!难道穿越是真的!

有人回到在2000年前,留下了这个预言!

这时,即便是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有了好奇心。

而翻过这页,附上王力老师之前天文篇的解释立马恍然大悟。

这里的“五星”:是先秦所谓的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萤惑(火星)和镇星(土星)。

所谓“中国”:在古代泛指中原地区。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古代星占学上很常见的占辞。《史记·天官书》就有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有理有据,有出处可考,寥寥几句,用“人话”把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厉害!

而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把读者好奇心勾起来以后,正文开始,更见王力先生堪称“恐怖”的知识储备量。

讲金星:

“金星古曰明星,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别强,又名太白。”(蛋姐旁白:原来太白金星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古语云:“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这里的明星,就是指我们所知的金星。

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见于西方,叫长庚。

所以《诗经》说:“东游启明,西有长庚”。

讲天相:

古人善把自然万物人格化,《广雅·释天》中提到:

“云师谓之丰隆,雨师谓之,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

联想到《雨巷》诗人的戴望舒,这个名字也瞬间优美了起来。

讲历法中的习俗节气:

人日:正月初七是人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日。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

上元:正月十五。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叫灯节。朱淑贞《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讲宫室:

古人筑墙,很早就运用版筑技术。

《孟子·告子下》:“傅悦举于版筑之间,”所谓版筑说的就是筑土墙用两块木板相夹,两版中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

句句有新知,字字有新意。

每一段文字,都会和蛋蛋姐之前的知识相印证,再不断拓展出新的知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作者就好像站在你面前,每一句发生的疑问,都会马上得到解答。

正如豆瓣评论中的一句评语。

“这对王力教授是常识,对现在的学者,都是学问。”

03

定制周边丨精致实用

每款周边都经历了打磨、打磨、再打磨的过程,才最终成为了这几款充满着浓浓“中国味”的新春贺礼。

希望这几款精美的周边,可以与你相伴,与阅读相伴,让读书成为新年里最美好的小事。

也希望这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新年礼盒可以带着浓浓的年味和最美好的祝福来到你想送给的那个人的身边!

《太阳神鸟》书签

设计来源:太阳神鸟金饰正中描绘的是顺时针旋转的太阳,一共放射出十二道光芒,象征十二个月。周围逆时针飞翔的四只鸟,象征春夏秋冬这个季节,也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整个书签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线条简练流畅,充满韵律,生动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

《伴读》线香套组

白檀线香:斐济、澳洲、印度、汤加四国檀香调制而成,作为一个单方香却表现出了丰富的层次感,辛香淡雅,甜香适中

雪松线香:悠久的松木香,前调滋生出淡淡的甜香,后味回归浑厚的雪松木气息

设计来源:在古代,品茶焚香是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之一。宋人吴自牧于《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伴读线香封面以四龙盘成的“复双钱结”为设计元素,这种美丽繁复的编结技法是古代高度发展的编结技法的重要代表,在距今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晚期就已经出现了。

《牧野之战》玻璃纸镇

精心提取字样,保留岁月的不可逆印记。

铭文出自中国文物的九大“镇国之宝”西周利簋,高透水晶玻璃,清透无杂质,多面折射出铭文内容,边缘倒边处理,便于持握、不易割手。

设计来源:铭文出处来自于西周利簋,利簋的发现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学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多件国宝的PK中,利簋作为镇国青铜器,入选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

此簋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选取的铭文——该器腹内底部所铸4行33字铭文,文字虽简略,却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克商的“牧野大战”: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这一著名战役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青龙白虎》折扇

四季光阴,春种秋收

游龙萌虎,伴读左右

设计来源:四神瓦流行于西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蛇蟠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汉代博局纹镜(TLV镜)镜铭中就有:“刻治六博中兼方,左龙右虎游四旁。”

青龙、白虎分别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和西方之神,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星神崇拜,青龙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白虎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

04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在小编看这本书的时候,用“这是一本多好的书呀!你一定要读一读”,给很多朋友推荐过,但反应平平,很多人都问?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呢?

或者换个问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

小编的回答本应该有很多,比如“这是我们的根”,“中国人就应该关注中国历史”,“了解过去,才能展望未来”,但都很难说服人。

直到看到豆瓣网友“”的长评:

从内容上来说,它关注的是一种文明的过去,而这种文明又凭着它力撼千军的生命力和众多的因缘际会一直延续到现在,终未断绝。

长达五千年的寿命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而身处传奇当中的我们,对于传奇伊始以及传奇是如何成为传奇,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传奇里发生过的,如今仍在发生。

(0)

相关推荐